这是一套中药学方面的大型工具书。版《中药大辞典》出版后,蜚声海内外,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医药及相关领域工作人员重要的参考书目之一,曾被数百种图书及学术论文所引用,并被翻译成香港繁体字版、台湾繁体字版、日文版、韩文版在海外发行。被誉为当代中医药学术经典之作,1978年被评为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5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辞书类一等奖。《中药大辞典》第二版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全共收载中药6008种,按照正名、异名、来源、原植(动、矿)物、栽培(养殖)、采收加工、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宜忌、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参考文献各项,逐一进行介绍。与版相比,删减了一些不常用、名实不符的药物,新增了新开发的药物;删去了报道失误和重复的内容,新增了自1979年以来在化学成分研究
先天性白内障是世界各地儿童造成终身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本书详细说明了对儿童白内障手术相关问题的处理,合适的手术时间、如何植入人工晶体、适当的弱视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等问题的建议,总结了世界知名专家对儿童白内障有关问题的处理经验。不仅包括对过去文献的回顾,也涵盖了作者广泛的临床经验。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2016》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具体组织编写的资料性工具书。全书分为 专论 校院长论坛 学术进展 记事 索引 等几个部分,全面反映了2015年度全国中医药发展的学术动态、业界大事及新理论、临床研究成果,是中医药专业学习者、从业者重要的参考书。附光盘一张,包含 2015年新订中医药规范、原则、标准 2015年度中国中医药新闻人物 2015年中医药科研获奖项目 等内容。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2版是一本专门收载药物临床应用信息的工具书,可以有效地协助医师、药师开展其临床专业工作。但是,《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仅供作为临床信息资料使用,并不能代替医师、药师在其临床工作中做出治疗判断或其他决定。
本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民族文献整理的实用性工具类图书之一。全书共收录了有关现代各少数民族医药图书,并已公开出版者180部,近30多年来有关少数民族期刊文献1118篇。本书内容特色之处是:①首次公布4年来文献研究、整理分析的结果,确认当前全国少数民族使用药物总数为7736种,其中植物药7022种,动物药 551种,矿物药163种。涉及使用的有53个少数民族(附录一);②能快速有效地进行相关民族、药用品种和效用三者间的比较;③全面介绍了各少数民族所用矿物药的种类,并与汉族所用相类似者做了比较(附录三);④全面介绍了各少数民族所需进口药物(药材)的种类和在有关民族中使用概况(附录四);⑤增加了大量少数民族医常用名词术语注释(正文内)和增补了17个少数民族医常用术语简释约1600余条(附录五);⑥千余篇现代文献的引
对学术进展的选条,密切追踪各学科重大项目的连续性报道。如基础性研究条目突出反映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实验研究,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各科栏目,重点反映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疾病的治疗特色和用药经验。本卷《年鉴》引用公开发表中医药期刊杂志,含国家 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资助项目的论文6300篇.
牙医学从一开始,更多的是偏向一种技术的、工艺的学科,缺少生物学和医学的科学基础,其发展是相当局限的。不可否认,工艺性和技术性仍然是牙医学的重要部分。但作为人体一部分的口腔,与其他器官相同,其所涉及的疾患是多种多样的,非单纯的牙医学所能概括。为更好地反映该学科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和发展其生物学和医学的科学基础。故 牙医学 一词远不能说明其性质,由此口腔医学的成立和发展就是必然的了。牙医学界的有识之士为此已奋斗多年,力求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从培养学生开始,他们就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和医学的科学基础。
手术操作分类是医院病案信息加工、检索、汇总、统计的主要工具之一。无论是在医疗、研究、教学、管理,还是在医疗付款方面,手术操作分类与疾病分类具有同等重要作用。 ICD-9-CM-3中文编译包括两部分:类目表和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 类目标题大约90%为治疗性手术,10%为检查和治疗性操作。 类目表共分为18章,除第1章、第5章和第18章外,其他章均按解剖系统分类,按编码的大小顺序排列。 由于手术操作发展迅速,新的手术层出不穷,ICD-9-CM-3每年均做及时修订,*的一些操作如介入治疗、内镜检查与治疗均收入其中。 2011版收集了一些*发展的手术操作,将其编入类目17 其他各类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 。为便于读者使用,中文编译本将其扩展为第5章,原版各章序号顺延,共18章,本书的出版,能够反映*的临床检查与治疗性的手术及操作。本次修订不仅对原版(2011版)进行
电热针是以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针灸 焠刺 (火针)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改进的一种针刺方法,对经络学说的探讨、针麻原理的研究、针刺手法的改进、临床疗效的提高、扩大针灸的治疗病种都有一定的价值,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深受患者的欢迎。 为了临床、教学及科研的需要,《电热针临床应用指南(汉英对照)》作者将多年的临床、教学、科研经验总结出来,编著成《电热针临床应用指南(汉英对照)》,以便电热针疗法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中国药用动物原色图典》(上、下卷)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等科研成果编撰而成。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总论”讲述中国药用动物的应用历史与特点、分类分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驯养技术以及常见的鉴别名词术语;第二部分“各论”为全书的核心内容,收载常用药用动物567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开论述,每一个药用动物均有其外观形态的高清彩色照片,还力争提供其药材、饮片图,并附有文字说明,内容包括来源、鉴别特征 、生境分布、采制、分子生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能主治、用量用法、评述等,内容详实,重点突出;第三部分“附录”主要收录相关的规范文件,记述主要参考文献、索引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集原动物、动物药
手术操作分类是医院病案信息加工、检索、汇总、统计的主要工具之一。无论是在医疗、研究、教学、管理,还是在医疗付款方面,手术操作分类与疾病分类具有同等重要作用。ICD-9-CM-3中文编译包括两部分:类目表和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类目标题大约90%为治疗性手术,10%为检查和治疗性操作。类目表共分为18章,除第1章、第5章和第18章外,其他章均按解剖系统分类,按编码的大小顺序排列。由于手术操作发展迅速,新的手术层出不穷,ICD-9-CM-3每年均做及时修订,近期新的一些操作如介入治疗、内镜检查与治疗均收入其中,2011版收集了一些近期新发展的手术操作,将其编入类目17“其他各类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为便于读者使用,中文编译本将其扩展为第5章,原版各章序号顺延,共18章,本书的出版,能够反映近期新的临床检查与治疗性的手术及操作。
这部词典是在汉英、汉法、汉德、汉日、汉俄大词典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在《汉日医学大词典》编委会直接参与下,由中国医科大学和沈阳药学院编纂。 本词典以汉语词条开头,按汉语拼音排序。每词条除有日语对应词外,且标注日语读音。中医词条还另有汉、日语解释。范围包括基础医学、社会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医疗器械、祖国医学以及中西药学等五十余学科,载词达十四万条。选词力求全面系统,对应词及翻译力求准确、无误。本词典主要供医药卫生人员、医学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外国留学生、翻译人员等参阅。
本词典的特点是以临床实用为主,收集的内容偏重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为副的原则进行编写,全书160余万字,由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组成,共收集缩略语2万余个,词汇近70000条,可供临床医师参阅,也可供基础医学和科研人员作参考。
《天回医简》简述 2012年,四座汉墓在成都被抢救性发掘,在位于金牛区天回镇的3号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医学简书,它们被称为 天回医简 。经过近10年的研究整理,《天回医简》日前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天回医简》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它并非单篇医书,包含《脉书 上经》《脉书 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疗马书》等8种医书,涉及经脉、脏腑、腧穴、刺法、治疗马病等内容,更有沿用至今的多个古代方药。在出土的900多支医简上,粗略统计文字20000多字,兼见篆隶、古隶及隶书。竹书用语中还不乏齐地方言。它还是一部出色的书法作品。 和医简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髹漆经脉人像,该人像的头面、四肢、关节、小腹、腰背处
马华主编的《汉俄医学大词典(第2版)(精)》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立项图书,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华“五大汉”医学大词典之一。《汉俄医学大词典》(第l版)自1990年问世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本书为大型医学专科双语词典,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医药卫生及相关领域人员。汉语词条与《汉英医学大词典》(第3版)基本一致,略有增减。词典内容全面,体系完整,包含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药学、中医学与中药学等多个二级学科,40余个三级学科的基本词汇、常用词汇。《汉俄医学大词典》(第2版)编纂工作历时3年完成,共载词条24万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