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 香港禁止法國鵝肝入口,因為怕禽流感。 「鵝肝的味道是甚麼樣,怎麼才算是好吃呢?」每次發生食物上的問題,必有記者打電話來,煩不勝煩,而當今的都是些小伙子和黃毛丫頭,甚麼都沒試過。語氣帶着禮貌,還可一一詳述,大多數抱着「喂!問你最輕鬆,不必自己找資料!」的態度。 將食物的味道,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需相當的功力。自問不是那種料,我相信的是直覺,不造作,多比較。 鵝肝也只有自己嚐過才知道。我有一個慘痛的經驗,當時年輕,吃了一片不知所謂的。忽然,我聞到一股死屍的味道,差點作嘔。 經過二十年,我沒碰過鵝肝,至到在法國拍戲,住上一段日子,在鄕下吃到好的,才完全改觀過來。
師範的散文短小精悍,雋永耐讀。使你能以少的時間,得到多的享受。因為他用筆行雲流水,知性與感性俱備,知中有感,感中有知,發人深省。 這本選集中精選出他在不同時期、不同空間下寫出的許多獨到的觀感,在不知不覺中引導你進入一個美不勝收的秘密花園。
散文以輕鬆活潑的寫作手法撰寫,地道又幽默,令人印象深刻。 本書以「吃吃喝喝」「老友」、「趣事」、「談藝術」分類,蔡瀾深受豐子愷的影響,散文體現「簡要清通」,文字踏實,文章耐讀。他吃喝玩樂、囉嗦鎖事、新知舊友,甚麼都寫,甚麼都寫得鮮活生動,妙不可言,令人嘖嘖稱奇。他向大家展現「赤子之心,熱愛生命,處處看到美,面對一切無常,既來之,則安之」的一套蔡瀾哲學。
我愛那雲, 那飄去的雲。 ──波特萊爾 本書收錄了張秀亞的十六則短篇小說,寫「愛情」,真摯而含蓄;寫「童心」,晶瑩而清澈。她曾自稱五○年代的作品是「寫那些平凡、潔淨、素樸而詩意化了的『人生』」(《尋夢草》自序)。而從這些篇章裡,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心靈世界確實是非常浪漫且敏感的。或許眾所週知的是她的散文,但她那獨特的個人風格卻也在本書中織畫出了十六個張秀亞式的小說世界。
告老還鄉、落葉歸根,似乎是人之常情。作者在台北出生,在淡水老家長大,又到台北求學、謀生,進入花甲之齡,開始想回鄉重溫童年的農村生活。其實,二十世紀末的社會情況和五十年代的差別,不可以道里計,農村生產人口往城市流動,勞動力缺乏,農業凋敝,田園廢耕,成為一片寂靜的荒野,作者仍忍不住逃避塵囂之念,心嚮往之,經鄉居覓趣十年,還是抵擋不住現實的煩瑣,乃毅然放棄自視為香格里拉的庭院,認命從此合該繼續窩居城市裡,受現實煎熬,在紅塵中打滾,以度晚年了。然而,幸虧有詩,畢竟詩可以克服一切悲念,詩讓人在不如意的現實中,始終保有一份自由樂觀的氣氛和廣大空間,任憑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