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 朵蘿.奧特曼(Doro Ottermann) 譯者 林柏圻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 9789573275732 分類 藝術及音樂 美術設計 其他 出版日期 2015年02月 語言版本 中文(繁) 頁數 240 頁 版次 第 1 版 内容简介 德國各大書店排行榜暢銷書 德國網路書店讀者4.6顆星大好評! 「即使今天過得不太順利,記錄下來之後,突然就覺得好像也不是那麼糟。」──德國讀者meikewoerner 壞心情寫完就該忘掉 好心情寫完就帶著睡覺 一早醒來,又是美好的一天! 很多人都說自己沒時間寫日記,可是每個人都想要記住過往令人感動的回憶,無論是快樂、傷心、瘋狂,或憤怒的時刻。 現在你有了新選擇:只要打打勾、填填空,就能完成一天的日記;你可以規規矩矩寫字,也可以天馬行空塗鴉,或
以金屬線的纏、繞、勾、彎……等獨特技巧 讓你體驗金屬線的魅力與超幻變化 透過行雲流水的線條流轉與天然石的完美搭配 你也可以創造出獨一無二、手工編製、藝術與實用兼具的獨特飾品 金屬線材的用途很廣泛,可用來製作藝術品、首飾等,故為從事工藝製作者常用的材料。尤其是非鐵金屬中的金、銀、銅及其合金,因其延展性良好,色澤美麗,更是製作首飾不可缺少的材料。 《金屬線飾品造型設計》呈現Mia老師設計的10組用金屬線編織成的作品,以stepby step的方式教大家製作這些精緻、有質感的美麗飾品,包括項鍊、戒指、耳環、手環、手鏈等。
我的手繪字 內容簡介 讓手繪字自然舞動的甲賀流裝幀術 「手繪字」的代名詞 以海報的平面設計牽引六○年代的演劇風潮 並透過書籍裝幀設計推動日本七○~八○年代的次文化 從事封面設計五十餘年,以獨特的手繪文字設計近六千本書 為大江健三郎、澤木耕太郎、中平卓馬等大師作品操刀 從喜歡的書到對談集,從技術者的自言自語到生活的意見 平野甲賀第一本隨筆集 ? 將生命注入文字,批判性十足的手繪字大師 以獨特的線條呈現樸素與趣味兼具的手繪文字,從六○年代至今仍不斷在書的世界中漫舞的平面設計師──平野甲賀,一九三八年生於京城(現韓 國首爾),武藏野美術學校(現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設計科畢業。一九六○年還在武藏野美術學校就讀時,以文學大師大江健三郎的小
70年代,加州聖塔庫斯被封為全世界謀殺率的城市,舊金山大地震後毀壞了大半房舍,讓這個衝浪王國猶如廢墟;玫瑰穀,經濟起飛年代曾是東北重要建設的水泥供應來源,當建設完成、不再需要水泥後,人去樓空,恍如鬼城;繁華紐約的對岸,荒煙蔓草與巨大工廠籠罩的澤西市危機四伏,即使是大白天也無人敢入;驕傲的歷史名城伊斯頓,就在公路興起後,鎂光燈從此不再聚焦……。這些城市,因著不同的理由衰敗,直到藝術女神的眷顧……。 藝術,溫柔而有力的推手 19世紀中期,美國經濟開始突飛猛進,都市化效應下大都會區房價節節升高,因此有
「好創意會讓人際關係的權力平衡發生變化,這就是它們一開始老是受到排擠的原因。」 2009年美國亞馬遜書店財經類年度十大編輯選書 這是一本教你如何揮灑創意的書,更是一本發動職場文化革命的書 40個創意的關鍵,喚醒你麻痺已久的工作神經! 厭倦現在的工作嗎?偶爾換個口味吧! 構想的原創性越強,別人能給你的好意見就越少。創意誕生的那一刻,你不會知道它有沒有搞頭,誰都不知道。你頂多會有一股強烈的直覺,告訴自己這次做對了。但是我們一向害怕直覺,因為直覺告訴我們的,往往跟這個世界告訴我們的不同。然而…… 任何值得做的事,都需要很多練習,包括冒險在內! 不必考慮那麼多,做點不需要具備任何商業利益的事情!拋開所有的野心,做點不需要引人矚目、不以生涯發展為考量的事情!找回創意的
這是本將打版流程完全拆解的基礎教學書也是一本製衣新手入門的必備教材,更是一本晉升專業裁縫師的萬用寶典!拿著別人給的版型做出衣服,就算是學會服裝製作了嗎? 其實,突破現成版型的限制,你還可以再更厲害一點!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資深教師傾囊相授, 從認識版型到製圖打版,從服裝各部位車縫到完整款式教作, 超詳細內容一次呈現。│打版+縫紉全圖解.新手、熟手都要一本在手!│做衣服其實很簡單,好看的關鍵在於打版設計,但是版型上的複雜線條,總是讓人望之卻步!因此,你需要一本系統化拆解的基礎書,透過深入淺出的步驟教學,只要一步步跟著畫,就能徹底搞懂版型,做出好看的衣服。│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一定要會打版?│每個人的體型不同,做出一件適合自己的衣服,從設計、打版到縫製,每一個步驟都很重要;服裝打版
一本建商、建築師、景觀界、園藝界、設計師,消費者都在期待的綠色趨勢書。連結世界節能減碳的綠色新潮,可以在家實踐的立體花園指南。 2012年七月一日起,台灣建築法規要求,新建物將大幅提高綠化面積。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地面層的行人和車輛,動線空間仍需維持,而新增加的綠化面積,勢必走向屋頂、陽台、和牆面等立體綠化方式。本書將帶你認識*的綠色趨勢,一起打造節能減碳環保的生活環境。 綠色元素將大量走進建築,漂亮的建築物定義已不再是高級建材和建築形式而已,反而綠化的比例已躍升為好房子的重要指標;換句話說,自然、植物、綠色、生態將成為未來建築不可或缺的元素。 設計房子的人都想知道:該如何在蓋房子時,增加綠化卻又不減可蓋樓板的面積?如何巧妙地將樓層和綠化區塊作結合? 住在房子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