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典藏主體來自清代朝廷,亦即其所承襲宋、元、明、清的宮廷典藏,可謂歷代國家府庫所藏「國寶」概念的總和;並加上民國以來捐贈、購藏的新增文物,煌煌然有六十八萬餘件之多,是八千年文化中器物、書畫、古籍、奏摺、輿圖的瑰寶,也涵蓋清代朝廷督導的美術、工藝與典章檔案之菁華。在臺北開館後,透過常態的通史型或專題性的展覽,並配合出版、演講、研討會等活動,本院提供了民眾視覺的饗宴、研究鑽研的一手史料,並繼續推廣為現代生活創意的泉源。 百年以來,考古發掘揭露了古代文明的多樣面貌,世界各地公私收藏與文獻史料也多陸續公開,此刻品讀故宮的典藏,益發珍惜其中價值。例如好禮尚古的傳承裡,收藏了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修長多節的玉琮、龍山文化雕琢精美的玉圭,見證著遠古的精神內涵與技術成就;雖說是盛清帝王所
内容简介 本次「典範與流傳」特展,共計陳列四十五件畫作。依作品性質,可劃分為「谿山行旅圖的傳續」、「范寬的傳稱作品」、「范寬畫風的影響」三類,系統地展示繼范寬之後,歷代畫家的同名摹作,以及學習范寬「雨點皴」、「礬頭密林」等技法的作品,援以梳理范寬風格的傳續脈絡。其中,〈谿山行旅圖〉與〈臨流獨坐圖〉更是院藏限展精品。范寬〈谿山行旅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經典之作,這件作品的重要性,在藝術史界大致已有共同定論,而〈谿山行旅圖〉之所以成為藝術史烜赫名品,與本院歷年繪畫研究、展覽與出版歷程實有密切的關係。今年適逢本院建院九十週年,在歷年研究基礎上,以〈谿山行旅圖〉為主,選擇相關畫作,規劃范寬及其傳派特展,期以加深觀者對范寬及其對後世繪畫影響的認識,作為九十週年院慶特展重要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