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為在臺舉行「中國哲學與懷德海哲學討論會」之論文集。此項會議為臺灣哲學界之創舉﹐參加會議並提出論文者皆為一時之碩彥。計有臺大教授鄔昆如、傳佩榮、東大鄺芷人、程石泉、蔣年豐、陳榮波、政大沈清松、文大 楊士毅等人。論文之主題為易經或道家哲學與懷氏哲學之相互比較﹐亦有涉及懷氏哲學對於西方傳統哲學中問題之評論。各篇論文構思精審﹐文筆流暢。對於中西哲學之比較探討﹐實為一重大之頁獻。
數學是中國古代最為發達的基礎學科之一,從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十四世紀初領先世界一千五百餘年。本書簡要介紹了《九章算術》、《海島算經》、《緝古算經》、《數書九章》、《測圓海鏡》、《詳解九章算法》、《四元玉鑑》等主要數學著作,劉徽、祖沖之、賈憲、秦九韶、李冶、楊輝、朱世傑、李善蘭等傑出數學家,以及十進位置值制記數法、算籌與珠算盤、分數四則運算、比例算法、盈不足術、面積與體積、勾股與測望、線性方程組解法、正負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天元術與四元術、垛積術與招差術、各種不定問題、極限思想與無窮小分割等重要數學成就。
一說到「新撰組」,有人就會想到落伍、保守、殺人集團等負面印象。相對的,也有人會提出帥氣、劍術高手雲集、從勤王暴徒手中守護幕府的正面印象。不過,不管是任一方,大多都是歷史狂或是新撰組愛好者的單方面印象而已。誠然,過去的我也只是停留在這個水準的見解,然而由於這次的寫作,卻使我得以重新去思考新撰組代表的意義。在前半時期(鳥羽伏見之戰以前),他們主要負責維持治安(也就是現在的警察),所以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除了池田屋事件以外,可說是不足為提。到了後半(鳥羽伏見之戰以後),新撰組成了軍隊中的一個組織,無關乎個人意志,被捲進了歷史的洪流之中。其中好的例子,便是新撰組原是「尊王」的組織,可是到了後半,卻在不知不覺間被貼上了「逆賊=反天皇」的標籤。也因此,當我們在看新撰組時,與其說是俯
本館秉承王雲五先生宿願,特敦請政治大學劉佑知教授主編一套適合各年齡層讀者閱讀的叢書。除慎選古今中外之名人外,並商請國內積學之士或社會名流為之傳記,審慎出版,定名為「典範人物系列」叢書。 名人傳記每揭櫫人生轉折與甘苦,曉示大忠、大孝、大仁、大義 ..於可歌可泣之中,令人見賢思齊,勇而效法,此舉不但獎掖後進,也提昇了文化與世俗,進而造服社會人寰。
内容简介: 中國先秦、兩漢的史學,與西方希臘、羅馬的史學,是兩個不同文化下的產品,在同一時間,出現於不同的地區,有其異亦有其同。本書從史學的起源、史學原理的創獲與史學著述的成績等方面,詳作比較。初步得到的結論,中國古代史學,領先西方古代史學。研究史學的起源,從中國最能得到令人興奮的發現;中國極早創獲了紀實、闕疑、求真、懷疑等重要的史學原理;中國早期出現的史學著述,基礎深厚,範圍廣闊,意境神遠,尤為壯觀。西方古代同樣創獲了紀實、求真、懷疑的史學原理,而闕疑的原理,則未觸及;其史學著述,以口頭傳說為材料淵藪,基礎未見深厚,範圍與意境,遂受限制;惟在問題的追蹤與闡釋上,甚為精到,非中國所能企及。比較二者,進而會通融合,學術盛事,孰大於此﹖
本書按歷史順序,綜述古代中國人在力、聲、光、電磁、熱等方面的發展和重要成就,由此可了解槓桿、共振、燈與鏡、指南針、摩擦取火等知識的起源。伓書深入淺出,饒富趣味,適於廣大層面的讀者,增進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