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STS×社會理論,迸出哪些新滋味? 眾多技術物案例,捕捉社會與「非人類」的交引纏繞 人類世時代必讀的科際研究入門書 「人性始於物。」──賽荷(Michel Serres) 「若是物質性、人造的世界不存在……我們這些解剖學意義的現代人類,幾乎不可能慮及社會。」──拉圖(Bruno Latour) 何謂技術?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是新技術的出現,無情地推動社會變革,抑或,技術僅僅是社會的工具,受到人類意圖的擺佈,正所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上述兩種想法分別反映出技術決定論及社會決定論的觀點。前者對科技抱持「反人文主義」(anti-humanism)的立場,認為技術具有絕對的自主性,位於社會關係之外,技術帶給文化的後果則是線性的,像是「網路必能摧毀極權政府」之宣稱即屬
內容簡介: 現代資本主義的發源地、民主共和國家的先行者 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地中海世界的唯*霸主──威尼斯共和國 美國聖路易大學歷史系教授,湯瑪士.麥登《榮耀之城.伊斯坦堡》姊妹作 喜愛羅傑.克勞利《財富之城》的讀者,千萬不能錯過的威尼斯全史 「中古歐洲三部曲」作者拉爾斯.布朗沃思評價:「(麥登)是位不世出的天才,一位可以把故事說得扣人心弦的嚴謹學者」 【內容簡介】 一群來自羅馬的失根難民,在貧瘠低濕的潟湖上創建出 沒有陸地的城市,沒有領土的帝國,沒有王者的政權 西元五世紀,威尼斯人逃離入侵義大利本土的日耳曼蠻族,在亞得里亞海潟湖間進行捕魚貿易,開始構築他們心目中的一方世外樂土。一七九七年,拿破崙攻下威尼斯,為連綿一百二十位總督、千餘年的共和國歷史劃下句點。 在這長達
人類的獨特性是來自先天基因還是後天教養? 愛的本質是什麼?男女差異從何而來? 精神分裂症和同性戀的真正原因為何? 學習與記憶有何關鍵?文化和語言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二○○一年二月,科學家宣布人類基因體中只含有三萬個基因,而不是原先預期的十萬個。這個驚人的衝擊讓某些科學家開始相信,光是基因不足以讓人類成為萬物之靈,我們的獨特性是經由後天教養而來的。於是,生物學界又陷入削足適履的先天與後天爭論中。 廣受好評的科普作家馬特.瑞德利認為,不斷出現的新證據遠比這個迷思有趣多了。後天教養必須依賴先天的基因,而基因仍需要後天的教養才能發揮作用。基因不只是建造大腦構造的工程師,它也會吸收發展中的經驗,對社會線索做反應,甚至參與記憶的過程。基因對人類心智而言,是原因也是結果。 《天性與教養》一
國際甲骨文權威學者、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專聘學者 許進雄教授 以其 bi生之研究 傾囊相授 國內 跨文字學 *人類學*社會學 有系統且分門別類介紹甲骨文的叢書 古代人想盡辦法透過圖象表達抽象的概念,若能了解一個字的創意,就能了解造字的社會背景,與當時的生活經驗。 對於古人來說,白天四處尋找食物,晚上有一個安全的地方睡覺,是生活中的最重要的兩件事。為了避免雨季水漲的災難,古人選擇比較高亢而可避免水災,又接近水的地點生活。人口增多之後,農業逐漸發展,需要擴充耕地時,就得遷移到河流兩岸的高地,這些地點沒有自然的洞穴可以藏身,便漸漸構築起自己的房子了。 當人們尋找食物的範圍不斷擴大,活動的距離較遠,與他人的接觸機會增多,更可以促進經驗的交流,使得文明發展加快
《如何捷進寫作詞彙:人物篇》打造生活化的分类架构,从「人物」的四大面向:样貌、情感、个性、际遇出发,分为十大类,包括外在样貌(如身材、仪态……)、脸色与表情(笑、哭泣……)、动作与姿态(头部、身体……)、身体状况(睡眠、健康与衰弱……);感官与欲望(感觉、意愿……)、情感与情绪(热情与冷淡、爱、厌……);个性与品格(性格、品德、操守……)、待人处事(正直、真诚、作假……);才能与际遇(才智、才华、际遇)、地位与身分(名声、地位……)。 在单元词语的汇整上,并非静态的同义词归类,而是强调状态的发展、层次的递进、情境的变化顺序,事态的相互关联性等,以便于联想,左右逢源。在词性方面尤其专攻动词、形容词与副词,让你的词汇功力,秒杀升级与跳级。还有生动活泼的架构图(拉页)、详
在一個尚待開拓的領域裡,本書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追蹤二十世紀初中國語言與文化變遷的軌跡,以詳實的材料,嚴謹的態度,比較的方法,描述了漢語書面語從詞語演變到文體解放的真實過程,論證了白話文運動,國語運動發生的歷史緣由和文化內涵,進而探討漢語變化過程背後所隱含之深刻的文化演變,從而闡明了漢語與中國現代化啟蒙的內在關係及此一關係所留下的歷史啟示,顯示出一定的理論深度。全書語言流暢,論證細緻,可讀性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化語言論著。
求神要方法,心到禮到才有效 運勢低迷時,你知道該求哪位神明? 怎麼稟告、怎麼拜?才能讓無形能量化為有形財富嗎? 你知道拜拜時該準備什麼供品?有哪些訣竅可討神明歡心,讓你有求必應嗎? 本書告訴你有效補運求財基本四步驟、求姻緣、斬桃花、求考運的訣竅, 五十種拜拜時絕不可犯的禁忌事項, 以及讓工作和事業順利的祈求方法, 讓你拜得正確,拜得有效,拜出無窮希望來。 隨書附錄?拜拜隨身筆記?,讓你時時與神明保持緊密聯繫。
日常生活中,從「語言動作本身」到「語言的社會行為」,相關詞語何其豐富。掌握它們,遣詞用字瞬間生動有力! 由于《如何捷進寫作詞匯》得到各級學校老師與學生的肯定,本編輯室秉持相同理念,將龐大的語匯,依特定「主題」進行區分,并遵循相同制作概念與邏輯,推出續作《如何捷進寫作詞匯:語言動作篇》,協助讀者快速升級詞匯功力。 本書延伸《如何捷進寫作詞匯》的概念,收錄近3,000條與語言有關絕對值得學習與再運用的詞匯,佐以1,000句名家范例。
內容簡介 「黑不是顏色!」──達文西 「黑是種力量。」──馬蒂斯 「黑色是色彩之后」──雷諾瓦 「所有顏色中*美的就是黑。」──丁托列托 ▍徹底改變人類文明史的顏色,藝術家和時尚設計師*愛的首選 ▍ 黑色,並不在色彩光譜中, 然而它為什麼能同時代表著黑暗、邪惡以及時尚、魅力? ★橫跨文學、科學、藝術、時尚,種種有關黑色的祕辛、神奇的故事!★ 古代埃及人以黑色代表死亡; 受到非洲黑人奴隸影響,歐洲白人把黑色當作負面、邪惡的顏色; 二十世紀初期可可香奈爾發表「黑色小洋裝」; 現代,黑色成為藝術家及時尚設計師*鍾愛的顏色,經典的代表! 一種顏色為什麼能同時代表著黑暗、邪惡以及時尚、魅力?對無數的藝術家和設計師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黑色」在歷史上甚至曾被認為根本不是一種顏色,卻對視覺文化
劈開三國時代的洪流之器!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呂布的「方天畫戟」、劉備的「鴛鴦劍」 總計70種三國武器重新復甦,點綴三國豪傑的武具兵器全貌再現! 《三國志》描述了曹魏、孫吳與蜀漢三國競逐的斷代史, 知名戰役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五丈原之戰 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其中也出現各式各樣的武器 除了劍、槍、盾、鎧甲之外,還有馬具、船、輸送車等, 這些戰爭道具可說是五花八門,千變萬化。 從這些武器中,也可窺見古代中國的智慧與工夫。 ◆◆三國志不僅有豪傑輩出的精彩故事,智慧激盪的武具亦是魅力所在!◆◆ ◎青龍偃月刀 關羽愛用的武器。偃月是指半月或比半月還細的月亮,青龍偃月刀的刀刃狀如偃月,刀刃與刀柄的接續部分施有青龍裝飾。 ◎方天畫戟 呈月牙狀的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