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於精神醫學的文化研究,也是一部精神醫學的近代史 精神醫師如何成為醫師,精神病人又是如何成為病人? 我們理解精神疾病的方式,將會決定我們如何面對精神疾病患者 「我想,一旦我能夠單純地把他看成是個瘋子,事情就簡單多了。但是,我仍然會看到那裡有一個『人』。」這是一個精神科病房的新進住院醫師在面對患者時的內心掙扎,或許也是我們的。所以涉及精神疾病的社會議題總是會有許多爭議 我們希望將精神疾病患者視為理性、能夠為自己負責的人;但我們不確定是否可以。 因為我們不確定該如何看待精神疾病。它是一種身體上的病,還是社會建構出來的病?它存在於大腦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濃度的改變,還是存在於我們的心智以及對他人的情緒反應之中? 但無論如何,受苦是真實的。 《兩種心靈》是一個人
遊戲是童年生活的核心經驗,本書的主旨是在探究如何將幼兒日常生活原本擁有的遊戲童年,保留和延伸於幼兒園的課程,讓幼兒在幼兒園得以繼續享有自發選擇、熱烈參與、積極互動且樂在其中的遊戲經驗。本書從遊戲與課程概念相遇的觀點,首先論述遊戲如何在幼兒教育課程的理論概念中定位,闡明幼兒園遊戲課程發展之遊戲目標、內容、組織、評量的概念取向;接著論述遊戲如何在幼兒教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定位於經驗取向、過程取向、幼兒取向、和發展取向,並闡明幼兒園遊戲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法,包括:規劃遊戲的空間、提供遊戲的時間、幼兒遊戲中的教師工作、計畫幼兒的遊戲經驗、和遊戲中的幼兒評量,以期為幼兒園的幼兒還原其原本享有的遊戲童年和從遊戲中學習的經驗。
我們每天都會做夢,但多數不記得,能記得的夢,也很困惑,不懂夢在說什麼。 本書以實例舉證,幾個人聚在一起,運用歐曼的讀夢方法,可以輕易地瞭解夢的意義。 作者以動人的真實故事,說明夢如何能協助人的適應生存,如何讓生命更統整美好。 有人將自己包得緊緊的,如銅牆鐵壁般安全保護住,與他人保持相當距離。有的人卻是一縷輕衫,隨風舞動,時時與天地一起呼吸 我喜歡讀夢團體是因為看見自己與他人在努力面對夢的過程,一點一滴釋放了被綑綁的自己,同時釋放被抑制的生命力,如花朵綻放。 一個人為什麼需要找自己?因為不能做自己 這個夢再次證明,無論我們所看見的自己與外在的世界再怎麼天昏地暗,來自生命底處的自己,還是會透過夢來幫我們找到出口;這個生命深處未知的自己,對我們
内容简介: 「不只是 Little People 。 還有空氣蛹、 Mother 和 Daughter 、兩個月亮, 在這個世界都是實際存在的。」青豆說。 ? 1Q84 創作出版十周年 村上寫作三十年代表作 暢銷紀念新版 ? 村上春樹在 2019 年與小說家川上未映子的對談文集《貓頭鷹在黃昏飛翔》中表示:「只有《 1Q84 》好像是我到目前為止最直接與女性人物面對面的故事。青豆與天吾就某種角度而言,在小說中是平等地面對面,對等地創造故事。」的確,村上春樹在這部沉潛七年後交出的大長篇中,首度創造了一個讓人很難不深受吸引的女性角色。不只如此,兩個孤獨靈魂的相遇、觸不到的愛情、密教世界的扭曲,以及迷人的超現實設定與的故事結構,在在令人翻開 Book 1 的第一頁即欲罷不能。 ? 1979 年推出第一部小說《聽風的歌》以來,村上春樹以獨特的風格及有別於日
本書前三章先針對美感的概念、教師角色與環境,舉以實例及照片說明;隨後再以美感領域學習指標,分成「視覺藝術」、「聽覺與音樂」及「戲劇扮演」三大面向介紹幼兒發展情形與教學引導原則;最後分享美感教育如何結合不同主題,落實在不同年齡層當中的教保活動實例。本書提供豐富又多元的範例參考與幼兒園實作圖片,希望讓大家清楚易懂,隨即就能上手。
本書介紹《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語文領域的目標、內涵、精神與特色,逐項說明每一項課程目標與學習指標的重點,並以兩位作者在幼兒園現場蒐集的實例,解說教保服務人員協助幼兒提升學習能力的具體方式。本書後半部呈現教保服務人員和幼兒共讀與編創圖畫故事書的原則與實例。幼兒由創意畫衍生的故事片段、改編的故事,以及自己創作與繪圖的故事,將為有心帶領幼兒在文學森林裡悠遊的教保服務人員帶來豐沛的靈感。
本書係作者從課程發展的角度,依課程政策決定之層級概念,提出不同層級之課程發展模式和課程發展之基礎性理論,以及在實務層面上,學校和班級層面課程發展之程序與相關論述,並企圖拉近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間之距離,讓理論成為實務發展的基石,讓實務成為理論的實踐。
STEM教育是各國面臨人工智能時代極力提倡的教育政策,在出版針對幼兒園階段的《具STEM精神之幼兒探究課程紀實:「一起創建遊戲樂園」主題》前一本書的基礎上,本書《嬰幼兒STEM教育與教保實務》亦反映此一時代趨勢與需求,主張:STEM教育及其核心的探究精神宜自嬰幼兒起就開始接觸,然而嬰幼兒STEM教育有其教保基礎──親密互動的關係與安全暨豐富的環境,方得以墊下心理基礎與物理基礎,支持嬰幼兒的探索與學習,利於STEM教育的落實。因此本書大體上有三大重點:(1)嬰幼兒發展概況及其教保實務;(2)STEM教育及其與嬰幼兒、嬰幼兒教保的關係,以及STEM教育的教保基礎要件;(3)嬰幼兒STEM教育之具體落實,含STEM探究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以及具體的活動示例。 簡言之,本書在強調「保育、作息即課程」及「遊戲、探索即課程」信念的基礎上,實現嬰
【夢的解析】 夢確實有意義,且並非如一些權威所說的那樣,是大腦部分活動的表現。當釋夢工作完成我們就會知道,夢是欲求的滿足。 佛洛伊德 《夢的解析》出版於1900年,涉及範圍極廣,除了精神病症的材料,還包含了對文學、藝術、神話、教育等方面有啟示價值的新觀點。佛洛伊德曾在第三版序言中提到:「此書包含了所有我最有價值的發現。這種洞察,有時候一生也只出現一次。」 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分析了大量夢例,包括兒童夢、荒謬夢、焦慮夢,以及各種典型夢。他以其特有的精神分析法,主要是透過聯想的詮釋學方法,根據大量夢例的經驗事實,加上訓練有素的敏銳觀察力和嚴密的邏輯推理,利用在醫療病人過程中已發現的某些概念如潛抑、無意識、宣洩等,建立其具有動力學特色的夢的理論。佛洛伊德認為,一般醫生從生理觀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