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作者環繞著「漢字的起源與演變」這一主題,所寫的系列論文。現行的楷書,較之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除了字形的外表和書法,有了不少變化外,至於形體的基本結構,歷經不同時代的金文、小篆、和隸書,卻都毫無二致,這大大裨益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和保存,本書系統扼要探討其演變過程。另外並引用*出土資料,肯定新石器時代的古陶文是我國文字的雛形,據以推測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粤方言的记录主要靠口耳相传,其书面表现形式相对薄弱,多数有音无字,或一词多形、一字多义,甚至同一个粤方言字词前后的写法不一致,造成粤方言用字的混乱。本书是中国第一本记录粤语的方言字字典,历经四十年的对比查证、整理归纳提出合适的方言字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考使用,自编写以来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重视。1.追古溯源?在尊重传统与科学的基础上,查证罗列各方言字字源,力求有音就有字。2.收字广泛?收录粤方言地区传统使用的方言字、用古字表示粤方言意义的字、常用字、借用字等约共937字,按方言音序排列?本字典收字范围广,主要归为五大类:1.????粤方言地区传统使用的方言字,如嫲(祖母)、癦(突出的痣)、鈪(镯子)、煲(直壁平底的锅)、嬲(恼怒)等等。2.????采用古字表示方言意义的字,如湴(烂泥)、髀(大腿)、畀(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