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与卡文迪什实验室》是就科学革命理论问题和从科学革命的观点观察卡文迪什实验室的贡献两个方面,着重分析和写出的。从纯科学史的观点研究科学革命,特别是现代科学革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研究来自科学发展的实际进程。从科学革命的观点观察在现代科学革命全过程中起过主力军作用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及其科学家们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该项研究的具体化和深入。也许这两点构成了本书的特色。
本书系作者以20余年螺旋藻领域的潜心研究与开发利用为基础,汇聚螺旋藻形态变异与生产性状相关性、生产性状分子标记、新品系开发利用等国内外原创性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对推进当前螺旋藻研究和产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内容包括: 1.螺旋藻及其产业概况; 2.螺旋藻形态学及其变异与生产性状的关系; 3.螺旋藻分子遗传育种及新品系开发利用; 4.螺旋藻生产性状的分子标记。
本书是在借鉴国内有关实验数据处理和科技绘图方面的教材和专著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实验数据处理与教学经验编著而成的。全书共分四章,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实验数据处理和科技绘图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实验数据的测量及误差;第2章:Excel在数据处理和科技绘图中的应用;第3章:Origin在科技绘图中的应用;第4章:SAS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电视大学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供从事数据分析、处理工作人员做技术参考。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专为科研导师及指导教师提供关于道德标准的非正式课程而设计。本书论述了科研行为的道德基础以及科研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个人与职业性问题。它不仅适用于所有形式的研究 无论是学术、企业还是政府背景 也同样适用于所有科学学科。 第三版《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体现了自1989年版、1995年第二版出版发行以来的发展。第三版秉承了本书的一贯特点,即包含大量假设情景,为特定情况的思考与讨论提供指导。 《怎样当好一名科学家》主要针对研究生以及刚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但也适用于处于科学事业不同阶段的所有科学家。
人类飞上蓝天屈指算来不过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中蓝天上已经充斥着人类的飞行器,这些飞行器很多充满着传奇色彩。 日本自己研制的F一2战斗机到底有多厉一害?印军战胜美军的过程中有怎样谜一样的色彩?F一117为什么会退出历史舞台?台风战斗机为什么卸下航炮安装假弹?哪种战斗机能在海上跳芭蕾舞?这些问题在你手中的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如今的蓝天常常充满硝烟,当代的多次局部战争都是从蓝天上发起攻击。你知道美军空袭利比亚的战争故事吗?你知道俄军的战斗机“攻击”“小鹰号”航空母舰的惊险一刻吗?《航空传奇》由焦国力所著,打开《航空传奇》,你会从中看到上面提到的战争场面。
是不是一听到“科学”两个字就会头疼?是不是一看到复杂的公式和难懂的符号就会控制不住地打起瞌睡来?然而这都是因为将科学想得过于深奥导致的。科学知识不仅仅只在书本中才能学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会碰到科学。让我们先从“苍蝇为什么能够黏附在天花板上?” “为什么男人和女人的声音不一样?”这些我们平时都会忽略的简单问题开始探索科学吧。 本套书中浅显而有趣的科学问答,让读者感到妙趣横生。本册为《走进知识宝库》。在解答360道问题的同时会渐渐提高你对周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能让你树立学习科学的信心。还犹豫什么,一起来探讨大自然的奥秘吧,也许未来的科学家就是你!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本书的特点是对科技政策体系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层次探讨,对科技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本书主要内容如下:,将系统论运用于科技政策体系的分析,剖析了科技政策体系的非线性特征和涨落作用。第二,对科技政策制定的环境和原则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科技政策制定的程序及模型。第三,分析了科技政策制定的风险,并运用博弈论构建了若干数学模型,辨析了科技政策制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博弈行为。第四,探讨了科技政策评价的类型及标准,研究了科技政策的评价方法。第五,透析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政策制定实践,并从中总结出若干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作用。第六,着眼新的国际背景与形势,对我国的具体科技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在跨国公司R&D国际
本《指南》主要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中与自然科学研究具有共性的内容。其适用对象包括政府部门、科研资助机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以及研究生、企业科研人员和科技出版单位编辑等。《指南》既能为缺乏科研实践经验者提供指导,也可以供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参考。 读者可以通过本《指南》了解和掌握科研活动中有关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方面的基本要求;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可查阅《指南》的相关条目。
控制论是20世纪中叶诞生的一门科学理论,其影响力已经穿透学科的疆界,直抵今日众多热门的研究领域,甚至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控制论都是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科学成就。
《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是马赫早的力学史评著作,展现了马赫的天才的、超越时代的思想。它预期了马赫在其他书中的几乎所有思想,对透彻理解马赫的工作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它既包含一般能量学的要点,对自然科学和历史的一些事实的沉思,而且也以尽可能以概括的形式论述了马赫今后要继续探讨的科学哲学课题:科学理论的意义和作用,生理学和感觉心理学对认识论的重要性,思维经济原理,牛顿力学的缺陷,原子论的无结果,对古典的因果关系的批判,物理还原论,力学自然观,物质论(唯物论)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臆测形式。普朗克(M. Planck)在做博士论文前就读过这本书,内在论哲学家勒克莱尔(A.Leclair)在1879年的著作中甚至称马赫的书是“革命的”。
科学的本质是批判,交流的本质是质疑。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的源头之一的作用,弘扬 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 ,倡导自由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氛围,为科学家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该活动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举办。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采取对沙龙讨论全程现场记录的方法,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组织编辑了这本文集。
北纬30度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一条地理学家为方便研究地球而划出的虚拟的线,然而却没有任何一条经纬线有着它那么神奇的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亮丽、神奇的风景线:的山峰、深的海沟、奇怪的湖泊、瑰丽的山脉、壮观的大潮、汹涌的海流……我们惊诧于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一灭的痕迹,是谁雕刻出北纬30度这说不出的风景线?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重要转折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生产总值的强烈追求,科学教育备受青睐,人文教育却受到冷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并随之带来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诸如信仰危机、首先滑坡、精神空虚,等等。为此,各个国家都在采取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要求本科生每年必须完成人文、艺术和社会道学领域中的8门课程,每门课程9个学分,共计72个学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也有类似的规定。加强文化素质教
我们在现代化奇迹的包围中度过一生,而我们却对化学污染耿耿于怀;我们使用来自核电站的清 洁电力,却又担心核事故的发生……技术真的像我们许多人所想的那么危险吗?农药、酸雨、全球气温上升,以及核能带来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我们的管理机构正在给我们以适当的保护吗?本书将为读者提供*权威的科学信息和重要的事例。这些资料为人类认识和揭示自然奥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
本书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紧密结合科研实际,较为系统地阐述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科研选题及信息收集的方式、科研论文的撰写方法与策略、发明创造方法与专利申请规程以及参加学术会议及报告的知识和方法等;分别归纲出八种典型的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举实例阐述了快速进入科研领域、提高科研效率的方法与策略;探讨了影响科研工作的相关因素以及科研工作者实现科技创新目标的素质。 本书的知识体系结构由三个主模块和一个辅助模块构成,全书系统连贯,选材简明实用,每章内容独立,读者可根据学习和工作需要进行选读。本书可作为理工科大学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尤其适合刚刚跳进科研大门的初学者;也可供老师、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干部参考使用;对人文科学工作者以及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读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与汪应洛主编的《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配套的作业集。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工程概念、系统工程方法论、结构模型化技术、分析模型、系统仿真及决策分析。每章由重点与难点、习题两个模块组成,书后附有两套模拟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便于学生进行同步练习及自测。 本书由李研编写,由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组稿。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忽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机器鱼的研究工作涉及到很多不同的研究领域,如数学、水动力学、仿生学、人工智能、控制理论、材料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学、通讯、传感器技术等等。本书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机器鱼相关的各方面研究工作进行了粗略介绍,以使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的爱好者和其他领域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工作有进一步了解。 本书从内部结构与外型设计、运动机理与控制方法、定位与导航、传感器系统到智能决策系统等方面对机器鱼的研究工作和结果进行了介绍,以使仿生机器人领域的爱好者和其他领域的学者对这一研究领域有进一步的了解。
本书旨在探讨科学研究的发生、形成、检验以及评价的方法论问题,以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方法论的桥梁。本书共有七章,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研究的发生方法论问题;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