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声发射技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重点讲述了声发射技术在金属材料裂纹损伤、腐蚀损伤以及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检测中的应用。全书分为6章,包括绪论、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原理、材料损伤过程声发射信号处理与分析、金属材料裂纹损伤的声发射检测、金属材料腐蚀损伤的声发射检测、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拉伸损伤的声发射检测等。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材料检测和声发射技术领域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标准是GB/T 14367有关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的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3747:2000《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 现场比较法》,并对GB/T 16538—1996《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使用标准声源简易法》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GB/T 16538—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引言; ——除A计权声功率级外,还增加了不计权声功率级的测量; ——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内容; ——准确度等级包括简易级和工程级; ——规定必须使用1级声级计或类似的仪器设备。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归口。
本书是作者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所讲授的研究生课程“结构优化设计”讲义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做进一步整理和补充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两篇。第1篇为基础部分,前5章大致涵盖了结构优化的基本概念、一般性理论和较为常见的求解方法; 第6~8章介绍了一些在大规模结构优化问题的求解中十分有效的模型处理技术和灵敏度分析方法。考虑到结构拓扑优化是近20年来结构优化领域为活跃的方向,而振动和声学设计又是近年来该方向的研究热点之一。本书第2篇围绕此领域进行专题介绍。第9章对结构拓扑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进行介绍,第10~13章分别针对振动和声学拓扑优化领域的四个专题进行介绍,即特征频率优化、动态柔度优化、声振耦合系统优化及声学微结构优化,其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汇集了作者及其合作者在近年的一些相关研究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常用的声场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声在海洋中传播的一些基本规律与海底的基本特性。书中文字简洁,逻辑清楚,对已具有水声学和数理方法一般知识的科技工作者,可作为进行有关理论分析工作的参考。
忽然间,流行音乐变得陌生起来。二进制音乐编制系统代替了45转唱片、密纹唱片、甚至激光造就的巨大领域。在21世纪,音乐制作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威胁着相形见绌的音乐本身。今天,对不同时代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意见分歧必是欣赏什么样的音乐,而是怎么收听音乐。 《声音的再现》是一部脍炙人口之作,全书首次展示了声音复制的发展历程,书中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并展现了各种人物,如托马斯·爱迪生、恩里科·卡鲁索、迪克·克拉克、“闪手大师”和Nepster公司首席执行官肖恩·范宁。对于从爱迪生的圆筒留声机开始到数码音乐为止的记叙,对普遍使用终极播放机,iPOD和文件共享大战,这些演变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从胜利牌留声机、78转唱片、45转唱片和331/3转唱片到8音轨录音磁带、盒式磁带、激光唱片和MP3,《声音的再现》
《计算声学——声场的方程和计算方法》描述了在推导声波动方程的过程中对声学物理量所做的严密的数量级估计和微小量近似,给出了积分表达、抛物线近似、非线性效应等多种表达形式的声方程,讨论了各方程的一维和多维、时域和频域等多种数值计算方法,并提供计算源程序和计算结果,书后附有参考文献。《计算声学——声场的方程和计算方法》内容全面,过程详细,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强,形成了有特点的声学和计算方法的知识框架。
本书围绕声频测量这个主题,系统介绍了声频测量的基础知识、传统声频i贝4量方法、现代声频测量技术、声环境中声学参数测量和听觉心理测量5部分内容。 传统声频测量主要讲述用传统测量仪器对电声换能器件和音频设备指标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声频测量的基础,也是本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讲述现代声频测量技术,并介绍现代测量设备和应用,使传统的测量知识得以升华。声环境测量部分主要介绍听音环境的指标和利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指标的测量。听觉心理测量主要介绍听觉心理测量基础和对音频设备、节目源等的主观评价方法。 本书的叙述深入浅出,突出应用。可作为高校应用性本科、高职专科音响类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大专院校音频工程、音响技术、录音技术、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可供从事上述专业的设计、生
本书依据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大纲编写,适合光学/光电类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及仪器、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书中内容的编排遵循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以辐射度学、光度学和色度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物理量的相互转换关系、计算分析方法以及测量仪器与测试计量方法为主,培养学生利用相关理论、技术和仪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超声,这个名词在国内可能不太陌生,至少是不少人知道医院里有B超。那么超声是什么?超声有没有其他用途?这是本书希望能够多少讲清楚的。 本书从蝙蝠讲起,因为蝙蝠在飞行时不是靠光而是靠超声来导向和捕捉食物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也靠超声做类似的事,本书只简略提到了中国的珍宝白墅豚。蝙蝠那么巧妙地利用超声,以致它在高速飞行中能够穿过和自己展翅时同样宽度的缝隙。这也反过来说明超声的功能。由此,在描述蝙蝠时,本书穿插介绍了什么是超声。超声只是频率高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声频测量技术》一书在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学院录音系录音工程专业该门课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本书是针对广播电视领域中涉及的声频器件、设备和系统的测量而编写的,所以不可能将所有声频测量的内容在此均作详细的讨论。本书重点讨论广播电视声频系统中常用的声频测量,对其中设计的技术指标的物理含义进行介绍,并介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测量技术,特别是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自动化测量技术在此方面的应用。 《声频测量技术》力图通过对声频测量技术基础理论和测量新技术的介绍,培养人们综合运用多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声频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准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本书由七章构成。 章简单介绍测量的意义以及声频测量的特点。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误差理论基础与
GB/T 4854《声学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包括8个部分: ——GB/T 4854.1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1部分:压耳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GB/T 16402 声学 插入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GB/T 4854.3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3部分:骨振器纯音基准等效阈力级 ——GB/T 4854.4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4部分:窄带掩蔽噪声的基准级 ——GB/T 4854.5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5部分:8 kHz~16 kHz频率范围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GB/T 4854.6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短时程测试信号的基准听阈级 ——GB/T 4854.7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7部分:自由场与扩散场测听的基准听阈 ——GB/T 4854.8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8部分:耳罩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注:在
这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量子力学普及读物。他将抽象难懂的量子力学巧妙化为日常可感的事物,更讲述了许多可爱的物理学家的故事,一下子拉近了物理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饶有兴味地跟随他展开这场科学之旅。书中也配有妙趣丛生的插画,小读者们能更直观地看懂物理过程,也更真切地认识世界。
在建筑声学设计中,计算机辅助音质设计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书首先介绍声学设计软件EASE的由来、功能等;然后对建声、电声基础知识进行阐述,以便深入理解和正确使用该软件。书中还分别介绍了EASE软件的各种版本,重点对EASE 3.O版软件如何建立房间模型、如何模拟房间声学特性作了论述。 本书配套光盘包括两个国产吸声材料数据库、项目案例以及软件操作过程的大量视频演示文件,能直观地帮助读者学习EASE 3.0软件的使用,使那些工作繁忙的读者也能够很快地掌握它。 本书可供声学顾问、厅堂建筑声学设计师、厅堂扩声系统设计人员、建筑设计院所设计人员、有关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以及建筑、声学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书介绍了线声源在水平、圆形液_固界面和点声源在圆柱形液_固界面激发的声波和声波导,给出了声波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时,不同时刻声场的空间分布(声波传播过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给出了阵列接收波形及其二维谱。针对实际应用的需要,分析了换能器频带对接收波形及其二维谱的影响;用大量的数值计算结果,直观地显示了发射换能器尺寸对阵列接收波形及其二维谱的影响;介绍了声波换能器导纳及其频谱的测量方法,给出了实际测量结果。 在声场计算中,实轴积分法曾被广泛使用,二维谱来自于实轴积分法的中间结果,是连接理论计算、声波波形处理和实际应用的有效工具。本书首先建立声波传播的物理图像,在此基础上,讨论与这些物理图像对应的声波波形及其二维谱,然后结合实际应用讨论具体的测量技术和波形处理方法,后,根据工程勘
本标准代替GB/T 5265 1985《水下噪声测量》。 本标准与GB/T 5265—1985相比,主要增加了不确定度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归口。
本书在水声物理和声呐工程设计之间架起“桥梁”,从通信论的观点出发,以工程技术人员易懂的数学方法,深入、系统地论述了水下声信道的描述方法、特性及其对水声系统的影响。全书由8章组成,主要内容有:海洋声学基本回顾与声呐方程,矢量声学基础概念,平均能量信道,相干多途信道,*时变空变信道理论基础,缓慢时变的相干多途信道特性,混响信道等,本书还针对主动声呐目标识别问题,深入研究了主动声呐目标信道特性。为了使读者深入理解本书的知识,在本书的后给出了与当今声呐应用密切结合的典型例子。本书收集了大量的海上试验资料以说明水下声信道传输特性的物理图像。 本书是关于水下声信道的一部专著,可供水声定位导航、基阵与传感器设计、水下目标特性、水声图像与通信、水下噪声测量与控制及矢量声学等领域的广大技
本书由声音和人耳听觉两大部分组成。声音部分主要是从声源的声学构造和发声机理出发,阐述人声和乐声的声学特性,主要包括频谱特性、时间特性和指向性等,同时从声音信号的*性、相干性、统计特性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声音信号的时域特性和计量特点。由于噪声也是常见的声源之一,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分类、噪声的测评以及噪声在声学测量中的应用。人耳听觉部分详细介绍了人耳的听觉特性,阐述了心理声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成果,力求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本书较适合作为音频技术、音响和录音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的教材,也适合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音响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编写的声学教程 全书共全二十五章,从和声的基本理论、写作技法到较复杂的变化和弦、远关系转调性布局,均做了较为全事的安排。本书以传统大小调体系和声为根基,目的是使学生建立一个相对统一和致的和声理念,为将来的学习、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的特点是: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各章节中均安排了理论讲授、实例分析、技法指导、写作范例等,适合学生学习;将大小调和声中比较复杂的和声现象作为学习的侧重点,力求解决学习和声后仍不能较好地完成“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及其他相关理论课程学习的问题;安排了形式多样的课后练习,包括四声部写作、键盘和声、作品和声分析等,在开始阶段主要通过写作和弹奏奠定良好的声基础,随着难度的提高,逐步加大分析习题的比重。 本教
中国三千多年的音乐声学,源远流长,乐律文献史料丰富。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声学,并对不同文明中的声学发展和成就,作出适当的比较和评价,是世界科技史、音乐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大课题。 然而,多数现代读者所感受的音乐知识,基本是起于西方18世纪的古典音乐和近代的电子音乐,其中潜移默化占主导地位的,似乎就是西方近代的声学成就。更有甚者,由于西方史学家对中国科学技术(包括声学)发展史存在偏见,导致古代中国的音乐声学成就,不仅在西方没有得到适当的评价,就是在近代中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本书以原始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为依据,系统地分析古代中国在声学和律学方面的成就,并驳斥了西方学者的种种误解和偏见。 本书致力于证实,古代中国的三分损益律制是世界上现存的早用五度生律而没有*音差问题的十二
本书系统介绍量子白噪声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量子*分析、构造性量子场论和量子*方程等方面的应用。全书分五章:第1章、第2章分别介绍量子*分析和白噪声分析的基础理论;第3章着重介绍量子白噪声及其在量子*分析中的应用;第4章是将量子白噪声分析应用于量子场的构造;第5章则介绍广义的量子*方程。 本书是作者及其同事们10多年来在这一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作为数学、物理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数学物理研究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本书是一本介绍超声换能器的理论专著,内容涉及有关超声换能器的所有内容,其中许多章节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科研和教学实践的总结。书中紧紧围绕超声换能器这一内容,对各种类型的超声换能器,从基础知识到理论分析、从设计计算到实际应用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 全书共分12章,第1章是绪论,对超声换能器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2章至第11章对10种不同类型的超声换能器进行了介绍;第12章对超声换能器的电学和声学匹配进行了分析;后给出了相关的参考文献,以供读者查阅。 本书可供从事超声换能器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