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学进展(第二版)》介绍了凝聚态物理学领域中一些方向的重要进展,内容从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出发,由浅入深。全书共十六章,前三章是固体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晶体结构、晶格振动与声子、能带理论,然后是人工物性剪裁和纳米科技、结构与物性、非线性输运现象、晶格非线性振动、锁模现象、磁效应和磁现象、量子霍尔效应、准周期结构、分形结构和分数维、半导体发光和显示、非线性光学材料简介、非共振非线性光学效应、超导和超流。各章内容相对独立,介绍凝聚态物理学中一些进展的基本现象、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凝聚态物理学进展(第二版)》可作为综合大学及其他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用作参考书,同时可作为高级科普读物。
本书包含三条主线:Bose-Einstein凝聚体(BEC),超流体和超导电性。书中首先建立专题的重要概念,然后介绍必要的数学方法。本书从三个主题中最简单的BEC开始,首先全面回顾了Bose-Einstein理想气体的基础,然后详述了磁捕陷与原子冷却技术和稀化原子气体中的BEC。4He中的超流性较难理解,因为它是强相互作用量子流体。本书介绍了超流性的主要物理现象,以及如何从宏观量子相干性与非对角长程序的主要概念得出超流现象。超导电性的理论分步加以阐述:先讨论较简单的London和GinzbergLandau理论及其主要应用,然后推导量子相干态的数学概念和Bardeen-Cooper-Shrieffer(BCS)理论。最后一章涉及较高深的话题,包括3He超流和特异超导体中的非常规Cooper对的证据。本书不需要读者具备量子多体理论的知识,必要的数学概念会在需要处予以介绍。
本书在版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11章。 第1~8章,内容包括:晶体衍射研究的发展、晶体结构的对称性、晶体的衍射方向和倒易点阵、衍射强度和结构因子、电子密度函数的计算和精修、生物大分子晶体的衍射、多晶衍射和晶体结构数据的应用等,涉及化学、物理、数学、生物、电子学等多个基础学科,为读者提供简明易懂、条理清晰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的介绍,同时提供了研究实例与原理结合进行具体分析。 第9~11章,内容包括:准晶体、准点阵及衍射、准晶体结构测定法,是国际上物理科研尖端前沿。郭先生与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 Shechtman是同时独立发现准晶体的。本书对准晶体加以详细介绍,彰显了我国在准晶研究中的贡献。 本书可作为化学、物理、材料、生物、矿物、冶金等学科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科研人员参考。
《群论——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影印版)》是关于群论,特别是点群、空间群、置换群以及他们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的专著,同时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生教材。本书内容非常丰富,远超出了一般研究生教材的范围。具体内容包括群的定义和性质、群表示理论的基本定义和定理、群函数、量子力学与群论(包含能级劈裂、选择定则等)、分子系统与群论、分子振动、红外与拉曼活性、晶格对称性、实空间和倒空间的空间群及表示、电子声子色散关系、能带模型、固体中的旋轨耦合、双群、有自旋的能带分析、时间反演对称性、置换群和多电子态张量对称性等,并且在附录中给出了点群、空间群、双群的相关表格。本书适合从事凝聚态物理科研工作的读者参考,也可作为物理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
本书讲述了非量子光学现象以及相关的仪器和技术,除了包含一些经典的内容,如散射、干涉、薄膜和全息外,本书还讲述了一些非经典的内容:高斯光束和激光,CD读取器,共焦显微镜。对于那些传统的材料也给予了全新的论述,既有标准间接的计算(避免了一些常犯的错误)。并且注意与物理学其他学科的联系。书中的习题,有助读者理解书中的基本概念,引导读者进行逻辑推理,并对数量级有所掌握。书目的有些问题是具有探索性并且是极为关键的,如寻找替代方法,针对一些基本知识提出问题或解决一些明显的矛盾。
全书共12章,各章名称分别为:量子状态描述、对称性分析补充、全同多粒子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二次量子化方法述评、量子变换理论概要、非相对论量子电动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及缺陷、量子力学的路径积分表述、多道散射理论(I)、多道散射理论(II)、近似计算方法、量子纠缠与混态动力学、量子理论述评。外加8个附录。 本书致力于阐述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全书体系清晰、内容翔实、叙述清楚、分析透彻,适合作为物理类研究生的公共理论基础教材,也是物理学工作者有用的参考书。为了便于教学和自学,除少量普通的或书中已有答案的习题,其他都给出了解答或有关参阅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