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1章介绍了地震学研究概况。地震学以弹性力学为基础,第2章对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做一简单回忆,第3章则根据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得到一维和三维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动方程,探讨方程中各参数与地震震相的关系、地震震相的性质。第4章根据第3章地震波动方程的描述,研究平层介质中的地震波在地球表面、地球内部平层界面的反射、透射系数,根据传播因子矩阵与反射透射系数矩阵计算从震源到台站传播效应的理论地震图的基本原理;第5章,地震面波与地球自由振荡,论述地震面波类型和特点、频散方程及其观测,作为驻波的地球自由振荡振型和观测;第6章首先根据地震波动方程得到地震波传播可以看作射线的条件,然后研究平层介质射线理论的地震波走时和震中距的计算;作为远距离观测地震波,第7章介绍球层介质中射线形状、地震波走时和
王健等编著的《流域水文学》共9章。绪论、、二章为水文学基本原理部分,主要阐述水文循环基本过程、影响因素等。第四章为产汇流基本知识部分,主要从成因分析角度阐述产流机制、产流模式、产流计算、汇流计算。第五章为设计径流计算部分,主要从水文统计角度,利用水文频率计算确定设计年径流量,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和由降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方法,介绍小流域设计洪水方法。第三、六、七、八章为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与估算部分,主要介绍通过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获取径流泥沙资料的基本方法,借助流域水文模型对水文规律进行模拟,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水文状态作出定性和定量的预测,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书后附有思考题,以巩固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流域水文学》主要是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
汶川地震后,作者曾多次深入灾区考察和调研,协助当地开展建筑鉴定与加固工作,在工作中获取了宝贵的手资料。本书是作者在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大量图片对建筑震害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为达到使灾后建筑加固工作做到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便于保证工程质量、合理控制造价、缩短设计周期和利于技术监管的目的,编制了灾后建筑加固通用图集,并对加固方法与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实用、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对汶川地震灾后建筑加固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供建筑抗震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研究人员及建筑加固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以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理论为基础,系统论述微量元素作为地球化学示踪剂,在各种成岩作用的定量理论模型及成岩、 成矿作用的物理、 化学条件 (如温度、 压力、 氧逸度、 盐度等),成岩成矿物质来源识别及构造背景判别,地球主要圈层 (地壳、 地幔) 间相互作用。地球历史中的地壳、地幔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等研究中的应用。概要论述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方法论。本书理论与实际紧密相结合既有理论模型论述,又有大量应用实例。
本图片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卫指导下完成,并由黄卫副部长亲自作序。图片集精心选择部分典型的震害照片,按不同结构类型汇编而成,着重反映房屋建筑的震害,同时也涉及烟囱、水塔、古建、桥梁及地质等方面的震害。全书共分为九章,章为汶川地震概况,第二章~第八章分别为多层砖混结构房屋、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体育场馆与空旷房屋、单层工业厂房、村镇民居、古建筑、烟囱和水塔的震害情况,第九章简要介绍了地震造成的道路、桥梁破坏,以及部分地质灾害表现,如山体滑坡、边坡滑移、地表裂缝和隆起等。后在附录中给出了四川、甘肃、陕 西部分地区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设防烈度。该图片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四川、甘肃、陕西等爱灾地区各类建(构)筑物的震损情况,有助于业内人士更加全面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