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全球变化”的研究,把地球科学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地球内部和表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在影响着人类享用的环境与资源,而这就是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本书是在二十年教学科研实践基础上编写而成,前五章介绍各圈层的构成与来历,后五章讨论不同时间尺度的地球系统演变,最后两章介绍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全书以圈层间相互作用为主题,重点突出机理追究和问题探讨,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
本书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一,是在1980 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根据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掘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吸收最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包括考古研究以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方法,如抱粉分析、沉积物分析、树木年轮以及14C测定、遥感和卫星像片判读等,全面反映历史时期中国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变和发展的概貌。论述中国气候、植被、珍稀动物、主要河流、湖泊、海岸、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
本书是*1998年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地理专业课程重大调整之后,为新设置的 自然地理学 课程而编写的教材。根据课程调整的要求,全书既注意保持自然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注意涵盖被取消的课程在地理专业中所需的内容,结构合理、内容新颖、资料丰富、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强调环境意识,贯穿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全书共11章,包括: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行星地球;地壳;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实践与野外考察之成果。全书共10章,论述系统全面、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突出了地理学基本原理。书中关于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章节的阐述,具有创见性;同时,在论述中还应用了现代系统论观点、耗散结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原理。全书内容充实、文字流畅,并能联系中国实际,反映中国学者观点,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自然地理学著作,对读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本书基于哲学、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广阔视野,聚焦于地理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全书共4篇:第一篇概述地理学思想的基本问题;第二篇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评述哲学和科学发展所揭示的世界图景及其对地理学思想的价值与启迪;第三篇陈述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思想观念的演变;第四篇评述主要的地理学思想、观念、要义及其发展历程。
本书是4北京大学地理教学丛书》之一。全书革统介绍了G1S 的基本理论、功能实现和应用技术,共包括五个部分,其中收忌了黑内外有关GIS技术和应用的主盖新研究成果,同时得最前2若有导读,便于读者阅读使用。
本书是著名湿地科学家William J. Mitsch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历史上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利用和湿地科学,以及一些国家和组织对湿地的定义,湿地在全世界分布的情况;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包括湿地的水文条件、土壤条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湿地的植被和演替;第三部分从地理分布、水文地貌、土壤、植被、消费者、生态系统功能等几方面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第四部分介绍了湿地的分类体系、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和管理,以及与湿地相关的法律和对湿地采取的保护活动;第五部分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湿地与气候变化、湿地建造与恢复、湿地对水质的净化。
《生态学基础(第5版)》在出版后的50年内,始终是好的教学参考书,它影响了全世界几代生态学家。本版坚持了经典的整体论方法,强调基于等级理论的多层次方法,注重将生态学原理用于解释人类面临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发展历史,生态系统概念与系统能量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调节因素与过程,种群、群落、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生态系统发育,生态学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思维。 适合做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是值得专业人员保存的经典论著。通过探索生态足迹、全球气候变化、土壤和火生态、复合种群动态、种群遗传学、生物多样性、中性理论和景观可持续性等主题,您将在生态学领域里获得更为完整的视野。通过真实世界的实例,您还将学会如何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资源管理、保护生物学、生态
本书系统阐述了空间生态水文学的概念,生态水文学的过程及尺度,大尺度生态水文学的研究方法,遥感和同位素在空间生态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生态水文过程的耦合与模拟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本书以分布在我国各自然地理区的森林生态站和水文观测站为依托,基于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数据和典型大流域综合观测数据资料,采用对比流域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方法、生态水文模型模拟、空间遥感与稳定同位素等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气候带典型大流域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规律、生态水文过程的耦合及气候变化、植被变化对关键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中国样带尺度的森林水量平衡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全球变化背景下流域的适应性管理,为促进空间生态水文学的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全3册】这里是中国
书号:9787573814722 书名: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 定价:6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辽宁地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地理科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地域系统理论、地域分异理论、地理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应用到乡土地理单元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中去,研究实际问题;强调老资料与新信息相结合,综合分析运用,既反映辽宁地理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又展现区域发展的新战略、新方向;强调传播地理知识与启发创新思维相结合,力求从新视角和新理念认识、分析和总结辽宁地理问题。让读者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以创新的思维思考地理学的相关问题;突出《辽宁地理》的乡土特色和辽宁在全国的特殊地位,注重综合分析和区域差异分析。 《辽宁地理》共分为总论、分论和专论三个部分,总论叙述辽宁的地理区位、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和地理区划等;分论介绍辽东地区、辽南地区、辽中地
2025年《红楼梦日历》饮馔版,以知名IP 传奇红楼宴 团队原创的系列红楼美食短视频为素材,结合中医专家的食养建议编纂。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历来为代代读者津津乐道。全国有多家知名餐厅推出 红楼宴 ,如扬州瘦西湖国宾馆,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等。曹雪芹更是一位公认的美食家,尤其擅长烹饪,其佚著《废艺斋集稿》收录了金石、风筝、编织、脱胎、织染、刻竹、园林、烹调等八项传统手工艺教程,第八册原名为《斯园膏脂摘录》,专门介绍烹调。 斯园 是 思源 之代语, 膏脂 指民脂民膏。曹雪芹意在表达, 饫甘餍肥 之徒应当饮水思源,知果其口腹者,皆民脂民膏也。曹雪芹祖父曹寅曾撰《居常饮馔录》,可见其精于此道;曹雪芹所做的江南菜肴 老蚌怀珠 曾受众友人盛赞。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运用饮食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还把食物作为预
《环河》的作者是土地伦理学开山鼻祖、环境保护先驱奥尔多 利奥波德。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 闲暇时光 是利奥波德对于爱好的认识,也是他思想的起点;第二部分 狩猎时光 是他的日志,细致、真实地记述了他的野外生活和狩猎体验,将真实的利奥波德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三部分 环河 用散文的体裁论述了土地、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奥波德理论体系的核心。本书是对利奥波德思想的真实反映,可为研究利奥波德本人及其生态保护思想和喜爱自然、想要了解生态保护思想的人提供直观的新素材。
本书讲课的对象是地理学的本科生,全书运用通俗的语言和事例,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相融合,对文化地理学体系进行了细致而精当的阐述,授人以渔,内容涉及物质文化地理、精神文化地理、文化生态学、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区、空间、地方与文化、文化景观、新文化地理学等章节,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深刻且简明的文化地理学读本。
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山水文化受道教哲学思想的影响较深。中国人制定礼仪规则,但又崇尚自然,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深受人们认同,山水文学和山水画能直接体现这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之大。管子认为水是万物之本源,老子则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需,故几于道。这自然而然地注定中国山水文化发轫于斯。
《龙虎山(道教山)》由赵玉侠所著,如玉泸溪河,神奇的悬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三绝”,碧水丹山、道教文化、崖墓群。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区西南20公里处,因道教而闻名,因泸溪河而神奇。因张道陵到此修炼九天神丹,创立了道教而成为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而碧绿明净的泸溪河有如一条玉带将龙虎山的景观巧妙串联,青山映绿水,翠竹掩红楼。泸溪河两岸绝壁上的悬棺是龙虎山一大神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