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从基因到基因组》(第六版)强调了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以及前沿发现、现代工具和分析方法,这些将使遗传学继续向前发展。第六版的作者们共同修订了每一章,不仅努力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努力对复杂的概念提供连续性和尽可能清楚的解释。本书展示了大学本科遗传学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也反映了作者们当前对生命分子基础的认知。
全书共8章,系统介绍了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主要包括科学巨匠的贡献、常规分子技术、工具酶、表达系统、基因克隆、基因功能研究策略、动植物基因工程、基因信息分析技术等。注重基础知识与发展前沿的结合,紧扣基因工程发展脉络,体现了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与新动态。本书引用大量科学研究案例,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表观遗传学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于遗传信息流动的认知,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外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一线科研工作者,内容涵盖了表观遗传学的所有重大主题和技术应用:第1~31章梳理了表观遗传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纳入了表观遗传领域最新的前沿内容,如环形RNA、lncRNA、NamiRNA、RNA修饰,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等;第32~42章为表观遗传在重要生命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早期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第43~63章为表观遗传核心技术和全新理论解读与应用展望,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方法。
本书系统介绍群体遗传与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全书分群体遗传、数量遗传、育种应用和基因定位四部分。第1~5章为第一部分,是群体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群体遗传结构与交配系统之间的关系、群体遗传结构的定向改变、有限大小的随机交配群体、有效群体大小、系谱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理论等。第6~10章为第二部分,是数量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和统计学基础、双亲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随机交配群体的遗传分析、基因型和环境互作、遗传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等。第11~12章为第三部分,分别介绍数量遗传学理论在随机交配群体选择和纯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最后一章为全书的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群体类型、简单区间和完备区间两种定位方法,以及一个集成遗传分析软件。为便于教学
生物遗传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本书介绍了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体系研究、遗传资源保护成本效益监测研究、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基于遗传资源价值的管理工具研究,以及构建遗传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等成果。
医学分子遗传学于1990年作为遗传学系列丛书的一部分出版。尽管系列丛书的多数未曾再版,但医学分子遗传学到现在已经是第四版了。它不仅仅是一部遗传学参考书,也被多个院校作为本科生与研究生教材,更新再版也成为一种义务。正是考虑到这一情况,本书依然把知识的完整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同时本书也力求反映遗传学从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到遗传转化医学的变化轨迹与趋势。本书也首次邀请海外学者参与编写,力求反映世界遗传学发展特点,希望可以使读者一定程度了解国外遗传学的发展。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森林遗传学原理与林木改良方法,同时,还吸收了林木基因组学、林木分子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全书共20章,第1章介绍森林遗传学的概念、范畴、历史和重要性,第2~6章概括介绍森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第7~10章介绍林木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保存策略第11~17章详细阐述实用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第18~20章介绍林木基因组学、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及林木基因工程。
DNA科学是一门建立在生命分子基础上的科学。D.A.米克勒斯、G.A.弗里尔、D.A.克罗蒂著的《DNA科学导论》是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出版的DNA Science:A First Course第二版的中文翻译版,介绍了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做的一些重要实验,深入浅出阐释实验技术,展示了现今研究的 前沿,让读者深入了解当今的实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遗传学的基本原理,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调控;小规模及大规模的DNA分析技术,研究单基因的现代技术,全基因组分析的现代方法;癌症的DNA科学原理,DNA科学在人类遗传和进化中的应用,人类物种形成问题等等。本书所包含的思想和技术是DNA实验操作中必需的、 基本的思想和技术,借助本书能正确地预见和阐释在未来很多年里科学发展的主流趋势。本书也是初次探索生命分子的人手中一张简单的地图。 本书适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
《新世纪高等院校实验教程系列:遗传学实验教程》将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遗传学的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内容涵盖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领域,压缩了简单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综合性实验的目标是综合运用已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研究和探索遗传学基本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创新性实验主要针对遗传学发展的一些先进理论和先进实验技术,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曾才友改编的《奇妙的基因密码》从基因的基础知识讲起,介绍染色体、DNA、基因与遗传、基因与疾病、基因工程、基因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知识,其中不单单有对基因基础知识的介绍. 有对前沿基因知识的探秘,还有对基因世界未来的展望,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本具有前瞻性的科普读物,可供一般读书爱好者释疑解惑,也可供专业学者学习时参考。
《 基因魔法师 》拟写作20个小故事,每个故事讲述一个物种的某个特征对应的基因的变化。以漫画形式讲述形形色色动植物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基因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性状的出现、改变或消失,浅显易懂,富于趣味,深入浅出了解生物学知识,适合普通公众阅读。
这本书是归集了我国56个民族肤纹学资料的部专著,此书的问世是中国肤纹学研究协作组努力的结果,也是他潜心研究20余载的硕果。概论中有关肤纹学研究历程的叙述,有着翔实而丰富的历史资料,就像是一篇肤纹考古文献,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中还提出了一些新想法,书中对56个民族的肤纹一一作了介绍,成为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资料集。 人类肤纹是外露的经典遗传学性状。它终身不变,每人各异。终身不变的特点,使对个体的肤纹观察不受年龄或生死的限制;每人各异则使肤纹成为个体识别的可靠证据。在群体中一些肤纹项目的数据相对稳定,是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的一种有用的遗传标记。
本书实验在3个层次上展开,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一体,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选择和调整,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17个基础性实验涵盖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数量遗传的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包括模式生物果蝇系列、染色体畸变系列、分子标记、表观遗传的甲基化分析、线虫遗传发育和大肠杆菌非中断杂交6部分;设计性实验以经典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结合的应用为理念,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斑马鱼分子遗传发育、外周血培养的染色体分析、突变体的诱导、筛选与鉴定分析等实验组合。 本书旨在体现人才培养的整合创新和设计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遗传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实验后附有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示和可能的解决方法的参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书适于高等院校生物
孙彩玉、李永峰、邸雪颖主编的这本《生态与环境基因组学》介绍了一个 前沿的领域——生态与环境基因组学。这门学科将基因组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引入到环境生态学领域。《生态与环境基因组学》结合生态环境的宏观研究与基因组学的微观研究,全面讨论了环境与生态基因组学的各个专题,包括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涉及技术、生态环境中的生物作用及作用机制以及未来面对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本书涉及的领域包括生态学知识、环境工程知识、基因组学知识、分子生物学知识和微生物学知识等。本书虽然是对一门交叉学科的研究,但却力争做到前沿性和系统性相统一。 本书适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对环境生态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应用基因组学的技术深化到自己的研究中;本书也可供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专业本科生、
孙彩玉、李永峰、邸雪颖主编的这本《生态与环境基因组学》介绍了一个 前沿的领域——生态与环境基因组学。这门学科将基因组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引入到环境生态学领域。《生态与环境基因组学》结合生态环境的宏观研究与基因组学的微观研究,全面讨论了环境与生态基因组学的各个专题,包括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涉及技术、生态环境中的生物作用及作用机制以及未来面对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本书涉及的领域包括生态学知识、环境工程知识、基因组学知识、分子生物学知识和微生物学知识等。本书虽然是对一门交叉学科的研究,但却力争做到前沿性和系统性相统一。 本书适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对环境生态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应用基因组学的技术深化到自己的研究中;本书也可供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