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从基因到基因组》(第六版)强调了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以及前沿发现、现代工具和分析方法,这些将使遗传学继续向前发展。第六版的作者们共同修订了每一章,不仅努力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努力对复杂的概念提供连续性和尽可能清楚的解释。本书展示了大学本科遗传学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也反映了作者们当前对生命分子基础的认知。
表观遗传学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于遗传信息流动的认知,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外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一线科研工作者,内容涵盖了表观遗传学的所有重大主题和技术应用:第1~31章梳理了表观遗传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纳入了表观遗传领域最新的前沿内容,如环形RNA、lncRNA、NamiRNA、RNA修饰,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等;第32~42章为表观遗传在重要生命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早期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第43~63章为表观遗传核心技术和全新理论解读与应用展望,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方法。
自2015年CRISPR/Cas9技术问世以来,基因组编辑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使其在人类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又迈进了一大步,但随之而来的科学伦理和社会监管问题也引起了多方关注。美国科学院联合多国科学家组成了人类生殖系基因组编辑临床应用国际委员会,对可遗传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讨,并形成本书。书中主要聚焦于此类技术在避免遗传疾病传播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从科学进展与技术现状、潜在临床应用分类、临床转化途径,以及管理监督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总结出11条建议,用于可遗传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临床转化的监督与管理。
《表观遗传学》内容简介: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的例外情况,许多最关键的现象往往不能用已有理论来解释。表观遗传学正是在这些例外的基础之上发展成型的。这些非DNA变化但可继承的现象与癌、衰老、动植物发育等热点问题密切相关,受到广泛关注。《表观遗传学》是表观遗传学领域领军人物的扛鼎之作,是该领域第壹本系统性、性论著,不仅涉及一线研究的方方面面,还用专门章节讲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历程。通过《表观遗传学》,读者可以对这门新兴热点学科有一个深入而完整的认识。
本书是一本易于使用的全新的基因组医学指导书,希望能够成为营养基因组学的国际书籍。它包含了这门崭新的学科的介绍,课题设立、调查,研究和应用的全过程。大部分的论题均是易于阅读,并有的参考文献,营养基因组学的术语表。
基因如何决定行为?有多少行为是先天的,多少是后天培育的?行为如何发展?Anholt和Mackay,行为遗传学领域的学者,在这本全面的专著中,不仅阐释了这些问题,还定义了行为遗传学新兴领域的更多相关问题。《科爱传播?生命科学:行为遗传学原理(导读版)》实例丰富,如实验室研究中常用的果蝇和小鼠,对蝴蝶和猫鼬进行野外观测,及人类行为障碍。《科爱传播?生命科学:行为遗传学原理(导读版)》融合经典与现代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阐述遗传原理,以教导学生如何寻找并定位影响行为的各类基因,以及如何协调这些基因的表达,使神经系统的反应来表达复杂的行为,以适应环境中的变化。行为遗传学原理向我们介绍了迷人的科学,其目的是了解我们的基因如何决定我们的行为,使我们这么做。
《细菌分子遗传学(原书第五版)》是经典著作《细菌分子遗传学》的第五版(版于1989年出版),全书共十章。《细菌分子遗传学(原书第五版)》清晰透彻地阐述了细菌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着重于从分子水平分析了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机制。 《细菌分子遗传学(原书第五版)》尤其注重经典理论和研究进展、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内容翔实,实用性强。
这是北美较流行的一本的遗传学入门教材 University of Minnesota,UCLA,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Buffalo, University of Maryland,Penn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ichigan等大学均使用本教材。 特点:①内容丰富,全面介绍了遗传学的原理、经典实验和现代遗传学的热点,重点介绍了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版增加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治疗”、“行为遗传”等内容。②结构合理,较好地协调了经典原理与新增内容的比例。全书共29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各章节讲授顺序,如可先讲述0~15章的分子遗传学内容,再回过头来介绍第3~9章的经典原理部分。③近1000幅精美插图,既有很强的艺术性,又不失严谨的科学性,而且所有附图都做到了图文并茂。④延续版中的特色栏目——“与遗传学家对话”,第二版收录了9位杰出遗传学家在科学探
本书是美国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系列丛书第204卷的中译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相关技术(如染色体显微切割、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SKY、M-FESH、CGH、彩色显带、纤维FISH、阵列CGH等)的原理、基本技术、实验材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这些技术在染色体病诊断和产前诊断、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书适于生物医学领域,特别可作为儿科学、医学遗传、围产医学、生殖医学、发育生物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相关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实验或诊疗过程中快速查阅的指导手册,也可作为细胞遗传学、血液学、分子病理学等技术培训和初学者的重要教材。
近些年来,基因组学研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全基因组测序不断大规模地进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也随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庞大的基因组数据信息源源不断地从一系列新技术中产生,而且未来还会进一步呈指数倍增长。但海量的信息无法直接促进我们对生命本质的解读,探索对这些信息进行解析的方式已成为这一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挑战之一。机遇与挑战同在,丰富的信息量、广泛的涉及内容,结合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信息学”孕育而生。比较基因组学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领域,它通过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彼此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了解不同物种间进化上的差异。综合这些信息能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物种形成的机制、基因或基因组上非编码区的功能。进行基因组比较分析时,研究并不仅限于基因编码区,还扩展
生物学研究正处于重大变革之中,而美国科学院研究理事会“健康与会聚面临的关键挑战”咨询委员会调研报告指出,“会聚观”是推动生物科技革命的战略思想和方法?《会聚观:推动跨学科融合——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跨界》正是该委员会的调研报告全文?报告一方面讨论了关于交叉和会聚观等核心概念与思想,阐述了正在发生的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跨界趋势;另一方面总结了影响会聚研究的重要体制?机制和文化因素,介绍了美国科技界推动会聚活动的重要实践案例,并提出加强会聚研究的一系列策略和建议?
本卷带领我们走进生命科学,了解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并对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精彩叙述。本书的结尾是对我们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RNA世界的展望,阐述了“神秘的生命必将被明确的科学定律所阐明”这一所有生物学家的信念和理想。
本书试图集成当代遗传学知识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形式遗传学——基因传递规律;分子遗传学——DNA结构及其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基因组学——基因分离新技术和有机体完整基因组深入分析;人类遗传学——基因如何调控健康和疾病状态;生命形成的统一——来自不同有机体的信息合成为一个整体内核;分子进化——物种如何进化和趋异。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生命科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并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数量遗传学是采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和总结生物数量性状的遗传中各种数学规律的科学。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量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常用的遗传交配设计及分析,双列杂交的遗传分析,选择的理论与效果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为部遗传代谢病方面的专著。章为遗传代谢病总论,重点阐述了遗传代谢病的基础和概念、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包括了近年来发展的串联质谱分析技术、气相色谱质谱技术、酶学分析、基因芯片和新一代测序等技术的基础理知识和应用。 第二章~第十三章按遗传代谢病的小分子代谢物异常或者细胞器病变部位分类的疾病篇章,根据疾病的概念、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分子遗传、临床诊治、预防等结构进行了介绍,特别体现了新技术再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疾病预防的策略。附录部分为遗传代谢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方便临床医师查询。
陈华新、孙景泰主编的《免疫力与健康》简明系 统地讲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及 其调节、免疫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免疫等;以及 采用体育锻炼、营养膳食、心理调节、娱乐活动和中 医特色保健疗法提高免疫力的措施等。内容深入浅出 、方法实用有效、语言通俗易懂。可用于广大群众健 身强体的保健指导,也可供医疗专业工作者学习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