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戴灼华、王亚馥、粟翼玟主编的《遗传学》(第2版)为蓝本。按照相应章节顺序,分绪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连锁遗传分析,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细菌的遗传分析,病毒的遗传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核外遗传分析,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发育的遗传分析,免疫的遗传分析,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基因工程概论,群体与进化遗传分析共二十章。 本书共二十章。每章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一、考点综述,依据有关高校遗传学教学大纲及遗传学研究生考试大纲,参考全国有关高等院校遗传学考试试题和重高校、科研院所的遗传学研究生考试试题,分析了相应章节在考试中所占比例,曾经出现
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对遗传学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先天与后天之争快要到了终结的时刻。在过去十年里,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共同掀起了一场基因组学革命,他们无所畏惧,力求勾勒出一幅人类社会的蓝图。 此书展示了在基因学、遗传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所发现的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因祖先血统不同而产生的遗传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不同于我们所称的黑人、白人之分;遗传基因从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社会地位高,而有些人社会地位低。 遗传基因并不总是为 基因统治 推波助澜,反而常常是社会流动的引擎,抵消了社会的一些弊病。越来越多的人如今选择与自身受教育程度相似的人结婚,但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当下人们的择偶与繁衍后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混乱且复杂。这些例子只是这本兼具启发性
“生命·实践”教育学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实践土壤中生长出的新芽;它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学创建中的一个流派,以自己的扎实、智慧、真诚去酿造教育学的新酒;它将是鲜活的、生长的,但不是肤浅的、盲目的;它是当代的、创造的,但不是割断历史的、自命不凡的……我们想通过“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创生,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教育学者的声音。这声音将揭示平凡教育事业蕴涵的丰富与伟大,蕴涵的与人类基础的存在——生命与实践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蕴涵的对创造、智慧和发展的呼唤,蕴涵的对健康人性、幸福人生、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第二版遗传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发育遗传学,群体、数量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基因组学8部分,共2358条。本书对1989年公布的《遗传学名词》做了少量修正,增加了一些新词,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遗传学规范名词。
本书介绍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分子标记4类生物遗传标记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及优缺点,详细叙述了动植物和微生物DNA的提取和检测方法,其中结合作者的实践融入了相关技术的操作要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标记技术的特点重点阐述了目前各类技术的*应用状况,涉及生物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亲缘关系分析、基因表达和克隆等。书中还介绍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和rDNA序列分析技术等新的DNA标记技术,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和试剂配制等内容。内容丰富新颖,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 本书可供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及其应用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生物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实践中涉及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和过程经济分析。全书共18章,分成4部分。第1章是引言;部分为工业生物分离与产品检测,包括第2,3章——工业生物分离过程、浓度测定和生物活性分析;第二部分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性质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包括第4-6章——热力学与传递性质、生物胶体分子的相互作用、生物亲和性;第三部分为生物分离方法,包括第7-15章——结晶与沉淀、膜过滤、离心、色谱、萃取、电泳、磁生物分离、溶剂去除和干燥、细胞破碎;第四部分为生物过程设计,包括第16-18章——分离过程集成、产品制剂、生物加工过程经济学。 每章后均有习题和参考文献,以利于读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书后有两个附录。 读者对象为大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生物技术和工程研究的专业
本书系统地阐明了细胞遗传学的原理与方法,在*版的基础上,增添了该学科的进展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遗传学试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其与遗传的关系,连锁现象的细胞遗传学,连锁交换值的计算,染色体倒位,染色体易位,四倍体遗传,非整倍体遗传,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无融合生殖遗传,组织培养与体细胞遗传,转座遗传因子,原位杂交技术等。
本书主要论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单元操作和应用战略。基本原理涉及基因的高效表达原理、重组表达产物的活性回收原理、基因工程菌(细胞) 的稳定生产原理;单元操作包括DNA的切接反应、重组DNA分子的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应用战略部分以大肠杆菌、酵母、高等动物及高等植物等基因工程受体系统为主线,结合具体的产业化案例,归纳出基因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战略。书中还简要述及了蛋白质工程和途径工程的原理与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基因工程”课程的专业教材,课堂教学建议学时为32;也可供从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人员参考。
摩尔根从1908年开始进行果蝇实验,从中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发展了染色体遗传理论,证实了染色体与遗传基因的关系,创立了遗传学的基因学说。1926年摩尔根出版了《基因论 》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基因学说。进行遗传学研究时,实验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摩尔根所选择的果蝇非常易于在实验室中培养,而且繁殖很快,从卵到成虫只需要10-14天,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观察每代遗传现象的时间,此外,果蝇的染色体非常简单,只有4对,这也有助于分析遗传现象和染色体的关系。摩尔根通过一只变异的白眼果蝇同普通红眼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决定白眼的基因与决定性别的基因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时已知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因此白眼基因也一定在染色体上。这一实验得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个证据,在遗传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摩尔根建立的基因
《基因与细胞(全彩)》内容简介:电子工业出版社与美国科学与公众协会(The Societyfor Science the Public)及其出版的《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 News)倾力合作,陆续推出《科学新探索》丛书,《基因与细胞》正是该丛书的第三本书。本书讲述了人类从基因与细胞层面探索生命的故事,以及生物学研究成果在医学领域的成功应用,并呈现了近五年来科学家在鉴别人类与其已灭绝的近亲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的巨大的进展。《基因与细胞》一书的文章均选自近几年《科学新闻》杂志中尤为精彩、受读者欢迎且值得阅读的文章。《科学新闻》杂志是美国专业、全面、及时的科学新闻来源之一。
本书力求将经典遗传学与现代遗传学完美的融合到一起,重点培养学生从遗传视角探求生命科学奥秘的分析能力,注重遗传学知识在工农业、医药、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行业的应用与联系,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全书共分14章,分别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群体水平阐述了遗传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框架。在内容安排上,尽量避免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知识的重复。每章安排有本章导言、本章小结、复习题等,同时配备有免费的电子课件,方便读者学习使用。 本书可作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林、食品、医药等专业本科生的遗传学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参考。
《表观遗传学前沿》(作者蔡禄)共分11章,包括染色质结构与功能、核小体定位、染色质重塑、组蛋自修饰、DNA甲基化、RNA可变剪接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非编码RNA研究进展、假基因研究进展、表观遗传学研究实验 技术简介、表观遗传学相关数据库简介及表观遗传学的功能。在主要阐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国内外 新科研成果,《表观遗传学前沿》系统总结介绍了当前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前沿进展。 《表观遗传学前沿》可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 等院校遗传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
这是一本关于人体基因知识的科普书籍,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对看似高深难懂的基因学做了全新的诠释。全书主要向读者介绍一些基因遗传学知识、人体基因与DNA的关系及DNA的形态和功能等,并且特别就我们现代人所关心的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基因遗传类疾病及基因诊断等做了全面详细而易懂的解释。
《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和增删,全书共十九章,包括生物化学基础:蛋白质化学;酶;核苷酸和核酸;维生素和辅酶;生物膜;激素和细胞信号传导;代谢引论;糖和糖代谢;生物氧化;光合作用;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DNA的复制、修复和重组;RNA代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定向投递与降解;基因表达的调节;重组DNA技术与基因组学。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概念准确,内容新颖,书中附有思考题,书末附有关键生化名词中英文对照及索引。适合生物学各专业和农、林、医、药、工各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作教学用书,也可作科研参考书。本书版三年间重印5次,曾获第六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
本书以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为核心,系统介绍了生物产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分离操作、过程理论及应用。本书内容分为12章,即绪论、细胞分离与破碎、初级分离、膜分离、萃取、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液相色谱、亲和色谱、电泳和电色谱、蛋白质复性、结晶和干燥等。其中第2章和第3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分离过程的前处理以及沉淀分级和泡沫分离等初级分离技术;第4章介绍了各种膜分离方法、特点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第5章介绍了各种萃取方法,特别是可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双水相萃取和反胶团萃取技术;第6章至第10章阐述了吸附(包括离子交换)、色谱、电泳、电色谱以及蛋白质复性等生物分离过程的核心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基础理论和应用,内容包括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后两章介绍了结晶和干燥的基础理论及其
遗传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为适应当前普通高校遗传学教学之需要,由李学宝和董妍玲主编的《遗传学教程》在参考了国内外优秀遗传学教材和现代遗传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既考虑到遗传学教学的系统性,又兼顾许多省属普通高校生物学专业学生的现状,力图简明而系统地介绍遗传学原理。全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细胞学基础,连锁互换与染色体作图,基因和基因组,遗传重组,基因表达调控,核外遗传,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发育与遗传,群体遗传与物种进化,基因工程概论等。 《遗传学教程》可作为综合性大学、理工和师范院校,特别是省属各类普通高校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遗传学基础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遗传学教学的教师以及有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全书共八章。章系统地论述了生化产品所涉及的理论、技术和工艺,分离纯化技术原理 与方法;第二章至第八章详细介绍了氨基酸类、多肽及蛋白质类、酶类、核酸类、多糖类、 脂类等生化产品的制备技术和天然色素类生化产 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等。如缩宫素的提取、P物质的提取、催产素的提取、表皮生长因子的 提取、促皮质素的提取、人生长激素的提取、垂体后叶粉的制备、三磷酸腺苷钠的制备、香 菇多糖的提取、低分子肝素的制备、海藻酸钠的提取、前列腺素的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 葡萄色素的提取、姜黄色素的提取、谷维素的制备等多种*生化产品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采用的原料、制备工艺、技术路线及工艺讨论等。书后有附录。 这些*生化产品都以生物材料为原料,采用土洋结合、简单易行的制备技术,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其经济价值。 本书内
本书遵从遗传学的发展和固有的内容体系.紧跟遗传学的**发展.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改和补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内容取材注重经典遗传学与现代遗传学的合理结合、遗传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科学结合.较全面反映了遗传学的教学要求.概念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全书共分16章.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遗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数量性状的遗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工程、基因组学、基因表达的调控、遗传与发育、群体遗传与进化.
科普工作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科普工作在向广大群众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同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公众的科学素养已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生存质量;对国家而言,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考虑靠前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条件,《遗传学实验》选择编写了八个模块共计64个实验。内容涉及经典遗传、细胞遗传、分子遗传、数量遗传、群体遗传等领域,既有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性实验,使学生从不同层次了解遗传学研究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以便在对学生加强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遗传学实验》(作者周洲、程罗根)后附实验所用溶液的详尽配制方法,为实验教学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 本书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医药和农林院校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作为实验课教材,也可供相关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本版教材在第五版基础上修订,其框架和基本内容与第五版相似,以证延续性。主要的变动有:1 根据学科进展,在相应章节中补充了一些新概念。例如:蛋白质组学,RNA干扰、蛋白质构象病、酶性DNA等。2 个别章节进行了调整。例如:“绪论”不排章次;原第二十三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分成独立两章:“他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与应和”和“基因组学与医学”,增补了内容。3 对一些章节的文字内容和图表进行了修改,并为增强阅读效果,特殊本书中部分插图制成彩版集中于书后。4 为便于师生的教与学,每本书增配课件光盘。 本教材的对象以五年制医学专来本科生为主,七、八年制学生兼用。第四篇的部分内容,各校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