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从1908年开始进行果蝇实验,从中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发展了染色体遗传理论,证实了染色体与遗传基因的关系,创立了遗传学的基因学说。1926年摩尔根出版了《基因论 》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基因学说。进行遗传学研究时,实验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摩尔根所选择的果蝇非常易于在实验室中培养,而且繁殖很快,从卵到成虫只需要10-14天,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观察每代遗传现象的时间,此外,果蝇的染色体非常简单,只有4对,这也有助于分析遗传现象和染色体的关系。摩尔根通过一只变异的白眼果蝇同普通红眼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决定白眼的基因与决定性别的基因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时已知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因此白眼基因也一定在染色体上。这一实验得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个证据,在遗传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摩尔根建立的基因
1866年,孟德尔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记述了他进行了8年之久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提出了遗传定律。《遗传学经典文选》是现代遗传学的开山之作,它不仅是宣告了通过新的观察和试验方法发现了遗传学的重要事实,更确切地说,在的创造性活动上,它将这些事实以概念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使之具有普遍意义.《遗传学经典文选》将作为科学试验和对数据资料的深遂理解的范例永世长存"。
随着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的脚步,作者在书中以轻松的笔调,配合科学实例,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告诉我们:进化随时在发生并且可以计算,亘古以来的生物皆拥有共同的 不朽基因 ,如何从 化石基因 看出环境变迁和生物进化,进化为何不断重演,人类和其他生物如何进行进化上的军备竞赛,生物如何从简单变得复杂。书末以历史证据辩驳 神创论 ,并提醒我们,人类正在改变地球的未来。本书是一个宝库,里面充满了关于进化过程如何塑造出人类和世间万物的全新知识。
《现代分子遗传学理论与发展研究》(作者陈海伟)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收集了近几年现代分子遗传学发展的*成果,对细胞遗传的过程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做了重点介绍,全书分为基因结构与功能;RNA的加工;遗传重组等内容,《现代分子遗传学理论与发展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和增删,全书共十九章,包括生物化学基础:蛋白质化学;酶;核苷酸和核酸;维生素和辅酶;生物膜;激素和细胞信号传导;代谢引论;糖和糖代谢;生物氧化;光合作用;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DNA的复制、修复和重组;RNA代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定向投递与降解;基因表达的调节;重组DNA技术与基因组学。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概念准确,内容新颖,书中附有思考题,书末附有关键生化名词中英文对照及索引。适合生物学各专业和农、林、医、药、工各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作教学用书,也可作科研参考书。本书版三年间重印5次,曾获第六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
本书第2版仍遵循第1版的编写指导思想,即重视保持遗传学学科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遗传分析能力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加遗传分析的比重,更为深入地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论述了遗传物质的本质、传递、变异、表达与调控等基本规律和*研究成果。 根据遗传学学科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经验,第2版压缩了经典遗传学的内容,删除了第1版中“体细胞遗传”和“遗传学与人类健康”等章节。调整了第1版中“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两章中的大部分内容。增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和 “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等内容。其余各章都以不同形式增补了各分支学科的进展前沿。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师范院校生物学本科生的遗传学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教师、研究生和科技
《自然计算:DNA、量子比特和智能机器的未来》介绍了16位致力于解决计算领域前沿问题的科学家,他们分别在科学、工程金融等领域从事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自然计算:DNA、量子比特和智能机器的未来》记录了与这些科学家的对话内容,描绘了新的计算机架构和丰富多彩的新型软件技术。书中每章自成一体,揭示了这些科学家独特的探索之路;同时,还介绍了作者写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奇思妙想,这些思想注定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自然计算:DNA、量子比特和智能机器的未来》适合所有对未来智能机器及未来计算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是由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能在复杂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医药和军事等领域。 本书阐述各类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检测技术、方法特点和实际应用,内容涉及声波型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磁化学与生物传感器,光纤化学与生物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化学与生物传感器,以及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等。 本书可供化学、生命科学、食品、医药、环境监测、卫生检疫、公安、国防等领域的科技研发人员和实验室检测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生物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实践中涉及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和过程经济分析。全书共18章,分成4部分。第1章是引言;部分为工业生物分离与产品检测,包括第2,3章——工业生物分离过程、浓度测定和生物活性分析;第二部分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性质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包括第4-6章——热力学与传递性质、生物胶体分子的相互作用、生物亲和性;第三部分为生物分离方法,包括第7-15章——结晶与沉淀、膜过滤、离心、色谱、萃取、电泳、磁生物分离、溶剂去除和干燥、细胞破碎;第四部分为生物过程设计,包括第16-18章——分离过程集成、产品制剂、生物加工过程经济学。 每章后均有习题和参考文献,以利于读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书后有两个附录。 读者对象为大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生物技术和工程研究的专业
本书属于中国科学院推荐的研究生用原版教材。本书作者资深生物化学教授TmdyMcKee,以逻辑性强和易于理解的编写风格使得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地掌握21世纪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工具生物化学的概念和技术,并且始终将生化步骤和生物体结构间的相互关系贯穿全书,达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是一本学习效果相当好的教科书。本书配有大量的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和参考资料,使研究生能够扩大进一步阅读的范围。本书英文清晰、简练、准确,非常有利于研究生直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能力。本书是一本非常有特色和适合研究生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 本书还可供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生物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实践中涉及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和过程经济分析。
《表观遗传学前沿》(作者蔡禄)共分11章,包括染色质结构与功能、核小体定位、染色质重塑、组蛋自修饰、DNA甲基化、RNA可变剪接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非编码RNA研究进展、假基因研究进展、表观遗传学研究实验 技术简介、表观遗传学相关数据库简介及表观遗传学的功能。在主要阐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国内外 新科研成果,《表观遗传学前沿》系统总结介绍了当前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前沿进展。 《表观遗传学前沿》可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 等院校遗传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
“精要速览系列”(InstantNotesSeries)丛书是国外教材“BestSeller”榜的上榜教材。该系列结构新颖,视角独特;重点明确,脉络分明;图表简明清晰;英文自然易懂,被国内多所重点院校选用作为双语教材。《BR》 第三版在第二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对人类基因研究、RNA调控、组蛋白修饰、表观遗传学、人类进化等新近研究进行重点补充和调整,其他各章节也进行了修订。
本书以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为核心,系统介绍了生物产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分离操作、过程理论及应用。本书内容分为12章,即绪论、细胞分离与破碎、初级分离、膜分离、萃取、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液相色谱、亲和色谱、电泳和电色谱、蛋白质复性、结晶和干燥等。其中第2章和第3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分离过程的前处理以及沉淀分级和泡沫分离等初级分离技术;第4章介绍了各种膜分离方法、特点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第5章介绍了各种萃取方法,特别是可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双水相萃取和反胶团萃取技术;第6章至第10章阐述了吸附(包括离子交换)、色谱、电泳、电色谱以及蛋白质复性等生物分离过程的核心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基础理论和应用,内容包括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后两章介绍了结晶和干燥的基础理论及其
本书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名词为主并收编了与这一领域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名词术语,共约50000条。是一本综合性的工具书,涉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动植物分子生物学、动植物基因工程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工程、分子微生物学、生物毒素、分子药理学、分子膜学、现代生物技术、分子细胞生物学、营养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药物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供大专院校从事生命科学专业师生、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生命科技信息资料编译工作者以及初涉入本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使用。
本书首先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发展概况,然后按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分别阐述了DNA制备、克隆载体构建、目的基因克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克隆子筛选和表达产物检测,以及基因工程在相关产业中的应用,后讨论了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和解决措施。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技术各有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对从事基因工程的教学、科研人员来说也是一本有益的参考书。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由原国际遗传学会联合会主席、原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赵寿元教授和*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乔守怡教授编写。他们集几十年科研、教学经验,深入思考,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崭新的视角看待遗传学问题,从基因入手,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为主线,阐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同时反映国际上遗传学发展的*动态;凡涉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内容都从简从略,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既简明扼要,又系统先进,内容安排紧凑合理,便于教师、学生使用。本书可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林、医药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也可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
遗传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为适应当前普通高校遗传学教学之需要,由李学宝和董妍玲主编的《遗传学教程》在参考了国内外优秀遗传学教材和现代遗传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既考虑到遗传学教学的系统性,又兼顾许多省属普通高校生物学专业学生的现状,力图简明而系统地介绍遗传学原理。全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细胞学基础,连锁互换与染色体作图,基因和基因组,遗传重组,基因表达调控,核外遗传,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发育与遗传,群体遗传与物种进化,基因工程概论等。 《遗传学教程》可作为综合性大学、理工和师范院校,特别是省属各类普通高校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遗传学基础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遗传学教学的教师以及有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对蛋白质和多肽由活性化合物(药物)制成终剂型(药品)的商业化过程进行了阐述,所涉及主题均是蛋白质制剂和多肽制剂成功开发的关键性内容。 全书由8章组成。第l章对制剂开发中的基础——预制剂研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重点说明蛋白质药物的性质和稳定性问题;第2章为全书提纲挈领性的章节,对蛋白质药物剂型开发进行了全盘性阐述;第3~6章对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加工过程——无菌处理、热杀菌、膜过滤及冷冻干燥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一些成功应用的实例;第7章综述了蛋白质药物从大量的原料药到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问题,重点阐述了其常见的考虑与实践方法;第8章非常完整而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生物药品管理的演变及当前状况。 本书可供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
基因组学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为迅速、关注度较高的学科之一。杨金水编*的《基因组学(第3版)》是国内本专门并全面介绍基因组学及其研究*新进展的学术*作,自2002年** 版、2007 年第2版出版发行以来,在专业领域产生较大影响。本次修订突出系统性和简明实用性,重点阐述了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介绍了研究基因组的基本思路与技术手段,充分吸收了近几年国内外学科重要进展。 《基因组学(第3版)》共分14章,分别是:基因组、遗传图绘制、物理图绘制、基因组测序与序列组装、基因组序列注释、基因组解剖、基因的转录调控、转录物组、蛋白质组、基因组表观遗传、基因组的复制、基因组进化的分子基础、基因组进化的模式、基因组与生物进化。 与第2版相比,第3版在如下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第4章新增第三代测序;第 5章增加基因本体及
本书是《表观遗传学——原理、技术与实践》的姐妹篇。本书的英文原著《Epigenetics Protocols》由Trygve O.Tollefsbol博士等数十位从事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学者合作编写。此书无论在内容、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作为实验研究的参考书,适合表观遗传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医生和研究生。主要内容涵盖:①染色质重塑分析的相关技术,如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②表观遗传学范畴内迅速发展和有希望的领域中各种方法,如端粒定位效应,定量表观遗传学,以及组蛋白的ADP核糖基化(ADP-ribosylation)作用;③与DNA甲基化以及这种修饰的作用相关的*技术分析,如染色质结构的维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