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孟德尔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记述了他进行了8年之久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提出了遗传定律。《遗传学经典文选》是现代遗传学的开山之作,它不仅是宣告了通过新的观察和试验方法发现了遗传学的重要事实,更确切地说,在的创造性活动上,它将这些事实以概念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使之具有普遍意义.《遗传学经典文选》将作为科学试验和对数据资料的深遂理解的范例永世长存"。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森林遗传学原理与林木改良方法,同时,还吸收了林木基因组学、林木分子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全书共20章,第1章介绍森林遗传学的概念、范畴、历史和重要性,第2~6章概括介绍森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第7~10章介绍林木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保存策略第11~17章详细阐述实用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第18~20章介绍林木基因组学、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及林木基因工程。
全书共分16章,每章都包括教学目的、学习指导、基本概念、本章主要内容、习题和参考答案6个部分。其中,“本章主要内容”给出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对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简要介绍。习题和参考答案有助于学生复习和思考。
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James D.Watson)是半个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地位不亚于霍金在物理学中的地位。2003年恰是其做出划时代贡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50周年。据内部消息,中国遗传学会已邀请其访华,沃森初定在今年9月下旬到北京。届时,定有中央领导人接见。本书是一部关于沃森及分子生物学的精彩的传记,本月在国外刚刚出版。书的作者是与沃森颇为亲近的纽约时代周刊科学记者。该书应时而出,在国外获得极高评价,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也发表了长篇书评(附上)。考虑到此书的价值和出版意义,加上沃森来京又是一个极好的营销机会,我们建议尽快列选,以便后续的操作,争取在今年9月份出书。
本书系统介绍群体遗传与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全书分群体遗传、数量遗传、育种应用和基因定位四部分。第1~5章为第一部分,是群体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群体遗传结构与交配系统之间的关系、群体遗传结构的定向改变、有限大小的随机交配群体、有效群体大小、系谱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理论等。第6~10章为第二部分,是数量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和统计学基础、双亲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随机交配群体的遗传分析、基因型和环境互作、遗传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等。第11~12章为第三部分,分别介绍数量遗传学理论在随机交配群体选择和纯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最后一章为全书的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群体类型、简单区间和完备区间两种定位方法,以及一个集成遗传分析软件。为便于教学
《表观遗传学》内容简介: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的例外情况,许多最关键的现象往往不能用已有理论来解释。表观遗传学正是在这些例外的基础之上发展成型的。这些非DNA变化但可继承的现象与癌、衰老、动植物发育等热点问题密切相关,受到广泛关注。《表观遗传学》是表观遗传学领域领军人物的扛鼎之作,是该领域第壹本系统性、性论著,不仅涉及一线研究的方方面面,还用专门章节讲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历程。通过《表观遗传学》,读者可以对这门新兴热点学科有一个深入而完整的认识。
本书是《表观遗传学——原理、技术与实践》的姐妹篇。本书的英文原著《Epigeics Protocols》由Trygve O.Tollefol博士等数十位从事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学者合作编写。此书无论在内容、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作为实验研究的参考书,适合表观遗传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医生和研究生。主要内容涵盖:①染色质重塑分析的相关技术,如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②表观遗传学范畴内迅速发展和有希望的领域中各种方法,如端粒定位效应,定量表观遗传学,以及组蛋白的ADP核糖基化(ADP-ribosylation)作用;③与DNA甲基化以及这种修饰的作用相关的技术分析,如染色质结构的维持等。
目前许多学科均采用核酸探针与原位杂交技术,使其研究跨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了分子水平。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相关的基础知识;核酸杂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各种核酸探针的制备过程;原位杂交技术条件选择、标本制备和不同实验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计算机处理杂交信号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附录中介绍了相关试剂的配制。本书短小精悍,注重实际操作,可供广大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工作者使用。
本书试图集成当代遗传学知识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形式遗传学——基因传递规律;分子遗传学——DNA结构及其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基因组学——基因分离新技术和有机体完整基因组深入分析;人类遗传学——基因如何调控健康和疾病状态;生命形成的统一——来自不同有机体的信息合成为一个整体内核;分子进化——物种如何进化和趋异。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生命科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并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基因定位与育种设计》建立在作者十多年科研和教学的基础之上,《基因定位与育种设计》可分为四部分. 章为部分,介绍遗传研究群体. 主要包括常见群体类型、基因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基因效应和遗传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单环境和多环境表型观测值的方差分析,以及基因型值和遗传力的估计等内容. 第2章为第二部分,介绍连锁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 主要包括世代转移矩阵、两个座位上基因型的理论频率、两个基因座位间重组率的估算、作图函数和遗传图谱构建算法等内容. 第3~第7章为第三部分,介绍数量性状基因的作图原理和方法. 主要包括单标记分析,简单区间作图,完备区间作图,上位型互作及与环境互作的QTL作图,选择群体、自然群体和多亲本群体的基因定位,以及QTL作图中常见问题解析等内容. 第8~0章为第四部分,介绍育种中的模拟、预测和设计.
本书是美国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系列丛书第204卷的中译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相关技术(如染色体显微切割、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SKY、M-FESH、CGH、彩色显带、纤维FISH、阵列CGH等)的原理、基本技术、实验材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这些技术在染色体病诊断和产前诊断、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书适于生物医学领域,特别可作为儿科学、医学遗传、围产医学、生殖医学、发育生物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相关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实验或诊疗过程中快速查阅的指导手册,也可作为细胞遗传学、血液学、分子病理学等技术培训和初学者的重要教材。
生物学研究正处于重大变革之中,而美国科学院研究理事会“健康与会聚面临的关键挑战”咨询委员会调研报告指出,“会聚观”是推动生物科技革命的战略思想和方法?《会聚观:推动跨学科融合——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跨界》正是该委员会的调研报告全文?报告一方面讨论了关于交叉和会聚观等核心概念与思想,阐述了正在发生的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跨界趋势;另一方面总结了影响会聚研究的重要体制?机制和文化因素,介绍了美国科技界推动会聚活动的重要实践案例,并提出加强会聚研究的一系列策略和建议?
《表观遗传学前沿》(作者蔡禄)共分11章,包括染色质结构与功能、核小体定位、染色质重塑、组蛋自修饰、DNA甲基化、RNA可变剪接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非编码RNA研究进展、假基因研究进展、表观遗传学研究实验 技术简介、表观遗传学相关数据库简介及表观遗传学的功能。在主要阐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国内外最 新科研成果,《表观遗传学前沿》系统总结介绍了当前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前沿进展。 《表观遗传学前沿》可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 等院校遗传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