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领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手段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主要包括细胞破碎与固液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以及相关领域常见的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22项生物工程下游常规实验和4项综合性实验。
《生物信息学基础教程》根据两位作者张洛欣、马斌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创作而成,兼顾学科基础和研究前沿。全书着重于生物信息学的基础理论和主要软件,覆盖该学科几乎所有的主要方面:双序列的比较、快速比对和序列数据库的查询方法、多序列比较、DNA序列中的信号元素、分子进化树分析、基因组重组、蛋白质组学中的质谱分析等。书中配有大量习题,其难易程度用星号标注,其中个别未解决问题特别注明,可以作为研究生的研究课题。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生物信息学或计算生物学的教材,也可供希望了解生物信息理论和工具的生命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等方向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食品不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三大危机,传统生物学与现代高科技结合诞生的生物工程,将在帮助人类克服困难、渡过危机方面开辟新的途径,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图文并茂的方式,用通俗的语言全面展示了生物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各方面的应用。介绍了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的内容与特点,介绍了生物工程在工农业、医学、环境保护和能源方面的应用,介绍了生物工程应用的安全性问题。
基因组学是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生命体全部遗传信息的学科,自诞生以来只有20年的历程,但是发展非常迅猛,这与基因组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是分不开的。《基因组学方法》重点从方法学的角度阐述了基因组学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路线。首先介绍了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之后重点阐述了基因组学*根本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前沿进展,并着重讨论了几个对本领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问题。接下来,《基因组学方法》综述了一些应用基因组前沿技术获得的科学研究成果,并进一步讨论了基因组学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和途径,特别是我国在这一学科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
生物材料学是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书全面介绍了生物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成果,尤其对新兴的组织工程和纳米材料作了详细论述。全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生物材料的基本物理及化学特性,强调生物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安全性评价,充分体现了生物材料在医学临床中的作用,并详细论述了新型生物材料研制开发和应用的新动向。
《酶工程》是生命科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酶工程》共分9章,主要包括酶与酶工程基础、酶的生产、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与细胞的固定化、化学酶工程、生物酶工程、酶的非水相催化、酶反应器与酶传感器、酶的应用。《酶工程》力求采用通俗的语言、灵活的方式将学科逸闻趣事、**进展纳入编写体系,使教材内容在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兼具简明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本书在着重介绍现代生物技术的发生发展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文字简明扼要,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从事生物技术方面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生物技术生产管理和经营人员参考,也可供其他气生物技术相近领域的研究人员及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开发历程、生产应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全书以微生物农药中的三个分支--杀虫微生物、抗病微生物、除草微生物为主线依次展开论述,在每个分支又详细、具体地介绍了多种微生物农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等情况。其中,在杀虫微生物中详细介绍了杀虫病毒、杀虫细菌、杀虫真菌和昆虫病原线虫;在抗病真菌和农用抗生素;在除草微生物中则主要介绍了真菌除草剂。 本书内容翔实、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微生物等专业的教师、大学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阅读借鉴,同时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农药生产和应用单位的研发、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是在2000年出版的《生物制药技术》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生物技术制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修改补充而成。本书主要介绍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制药技术、细胞工程制药技术、酶工程制药技术、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技术和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技术等。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的教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组织编写,是《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系列图书的第7本。 全书包括6篇,共32章,对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生物技术发展前沿与热点、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生物技术知识产权情况、生物技术投资情况、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情况等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生物产业状况进行了清楚的透视和实在的分析,对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本书对实施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供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生物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开发、生产、销售、管理人员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仿生嗅觉原理、系统及应用》从仿生嗅觉原理、系统构成及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仿生嗅觉的生理学基础和系统原理与技术,并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详细叙述了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仿生嗅觉原理、系统及应用》适合仿生嗅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传感器、信息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科研工作者阅读,也可供对仿生学和智能仪器系统等交叉学科感兴趣的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生物工程设备及操作技术》是高职高专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本书为校企合作开发的高职教育教材,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生物工程操作原理及典型设备,旨在培养生物技术应用领域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全书共分为四篇,篇为原料预处理设备,主要包括原料的筛选与分级设备、粉碎设备、水处理系统及设备、空气除菌设备、培养基制备设备;第二篇为生物反应器,主要包括生物反应器设计基础、通风发酵设备、厌氧发酵设备、固态发酵生物反应器、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酶反应器、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参数检测;第三篇为产物分离提纯设备,主要包括细胞的破碎与分离设备、沉降设备、过滤设备、离心分离设备、压榨设备、膜分离设备、萃取设备、液体吸附设备、浸出设备、离子交换设备、蒸发
《基因工程实验指南》主要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基本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按照实验进程的顺序,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向初学者逐步介绍各种实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植物DNA和RNA的提取和检测、反转录RNA、RT-PCR技术、DNA的扩增、DNA片段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回收纯化、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大肠杆菌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PCR产物连接、连接产物的转化、农杆菌转化法、挑菌、摇菌、保菌、菌液PCR检测、质粒提取和检测、ABI3730XL测序实验程序、基于毛细管电泳的荧光检测SSR实验程序、半定量 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ing、原核表达、Western bolting技术、目标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蛋白互作检测、真空渗透法转化拟南芥、烟草瞬时表达、农杆菌侵染法转化烟草、抗生素溶液的配置等基本的实
小兴安岭由于森林植物资源丰富,腐殖质层肥厚,各种活立木和倒木交错叠生,加之雨量充沛,为不同生态习性的真菌种群提供了优良的生存条件,生长着极其丰富的大型真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饮食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野生、绿色的理念。因此,食用菌和药用菌被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极大地促进了林区野生大型真菌业的开拓与发展。 本书采用彩色照片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图文并茂,共收录了小兴安岭大型真菌35科221种,彩色照片235幅,其中食用菌113种,药用菌18种。食药兼用菌31种,有毒菌28种,其他菌31种。书中对各种大型真菌的名称、形态特征、功能与作用、生境、分布作了详细介绍。该书不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小兴安岭林区乃至东北林区的野生大型真菌的开发和利用,也可供医药、卫生防疫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生物科学研究人
这是一本介绍生物学大师及其思想精华的图书。它虚拟了18堂神秘课堂,每堂课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挑选合适的生物学大师讲授。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与大师们还有互动和交流。虽然,那些大师们是带着“任务”前来授课的,但他们可不是如此“听话”的嘉宾,还会时不时说些自己的趣闻、趣事,如果你喜欢听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可千万别错过了本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生物工程(第3版)(供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海洋药学专业用)》以五大生物工程技术为基础,系统介绍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范畴及其应用,反映生物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新进展。内容包括绪论、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6章,力求体现药学特色,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生物工程及其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现代生物工程制药的能力。
“精要速览系列(Instant Notes Series)”丛书是国外教材“Best Seller”榜的上榜教材。该系列教材结构新颖,视角独特,重点明确,脉络分明,图表简明清晰,英文自然易懂,被许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选用。 《生物信息学(第二版)》在前一版基础上修订,涵盖了生物信息学的基本内容及拓展知识。《生物信息学(第二版)》共分三大部分,包括学科概况(A~B章)、基础部分(C~I章)、应用领域(J~R章),合计18章:A生物学研究新面貌、B生物信息学的定义、C物理学要素、D数据与数据库、E数据类别、F计算、G概率与统计、H模型与数学技术、I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J基因组与其他序列、K转录组学、L蛋白质与蛋白质组学、M代谢物组学、N超分子结构、O生化动力学、P生理学、Q图像分析、R文本分析。书前附有缩略词表,书后附有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本书是学习生物工程知识的入门教材。全书分为生物工程原理和生物工程应用两大部分。部分(章到第八章)较为全面地叙述了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发展;第二部分(第九章到第十四章)介绍生物工程在农业、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生物安全性、生物工程与社会伦理、生物工程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知识。 本书第二版在保持版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对所有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删减了部分过时的资料,增加了生物工程新知识及其应用新进展,仍秉承版的编写原则,为初学者提供了全面的介绍、清晰的框架和深入学习的基础。本书既可以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总论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交叉学科非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用书,同时方便相关领域的营销、管理人员和其他自学者学习了解生物工程的基本知识。
科学常识改变着我们的人生。专心致志垢地欣赏一幅艺术精品或全神贯注地阅读一部文学巨著,会使人品味到其重要价值,其艺术风格,其无穷乐趣;科学常识的获得同样是或者同样可以是这种欣赏,这种品味。 这本书试图告诉非科技人员,我们对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微生物世界的了解正在改变我们对生命本身的认识。书中作者在尽量不用或少用公式、图表和术语的情况下,向读者展示了微生物的一些奇异习性,其中有的也许是这个星球上多数生物幼稚期各阶段的特有习性,有的则也许早已成为整个宇宙中所有生物的正常习性。书中第一章对微生物作了总的介绍,它有助于对其他章节的理解,读者不妨先读一读第一章。其他章节之间虽然有一定联系,但不必依次连续。
本书以病毒的宿主类型为基础,系统介绍了病毒分类现状。全书共分6 个部分,部分简要介绍病毒分类系统,第二到第六部分分别介绍脊椎动物病毒,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原核生物、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和卫星病毒,重点是第二部分的脊椎动物病毒。目前共有5450多个病毒,分别归属于73个病毒科和24个独立的病毒属。 本书对各病毒科和独立病毒属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成员,如天花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埃博拉病毒、乙型肌炎病毒及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讲述,以便使读者对不同病毒科的特征有更好的理解。本书中的病毒名称参考了国际病毒分类命名委员会(ICTV)第七次和第八次报告的内容。 病毒分类学是病毒学研究和交流的基础学科,本书为5000多个病毒赋予中
《生物制品学(第2版)》是周东坡、赵凯、周晓 辉等作者在总结多年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大量国内外生物制品学的文献,尤其突出了在此 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新技术撰写而成的。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系统完整;既注重少而精,又注 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保证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 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注重知识的前瞻性、 科学性、先进性,便于适当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生 物制品学的国内外动态与发展趋势。 全书共12章,包括绪论、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的 国内外研究进展、生物制品的制备、人源性生物制品 、动物源性生物制品、免疫学基础与传统疫苗生产的 基本技术、基因工程病毒疫苗、基因工程菌苗、基因 工程寄生虫疫苗、治疗性疫苗、治疗性抗体、重组细 胞因子。每章后均列出了该章的主要参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