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 。上篇主要介绍了普通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以普 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为目的,既有基本技能操作,又 有微生物卫生检验及简单应用性试验,内容基本涉及 了微生物理论课的所有章节。下篇着重介绍了工业微 生物育种所采用的经典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包括菌 种分离鉴定、传统诱变、基因突变和基因组重排等, 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种性能进行多角度评价, 使学生能学习工业菌种开发的完整实践环节,全面掌 握工业微生物菌种分子育种的全过程。 《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叙述翔实,每个实验 后均附有相关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本书适合理、 工、农、林、医各类高等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之用 ,也可供相关生物科技工作人员参考。本书内容由梁 新乐编写。本书内容由梁新乐编写。
《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共分为8章,首先介绍了产甲烷菌的分类、生态多样性、生理特性、基因组研究及厌氧反应器中的产甲烷菌,然后阐述了产甲烷菌的甲烷形成原理,后介绍了产甲烷菌的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可作为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及工程专业的学习材料,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学、环境保护等教学与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共选择编写了35个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可区分为3个部分:部分是微生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包括细菌的各种染色实验和培养特征的观察,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个体形态和培养特征的观察等。第二部分是微生物的生理实验。包括环境、化学因子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对大分子物质的利用、糖发酵实验、生长曲线测定、厌氧培养技术等。第三部分是应用实验,包括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活菌计数、微生物菌种的保藏、甜米酒和酸奶的制作、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水污染指示菌的检测、固氮菌和根瘤菌的分离、食用菌的栽培等。《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生物、农学、植保、园艺、环境、林学、草业、食品等专业的教学用书。
本书在简要介绍微生物基本知识及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与 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腐败变质及微生物污染等相关知识。 本书力求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点,联系食品生产实际,内容新颖,难易适当.语言简练,图文并茂。适用于高职高专食品类、生物技术类、农产品加工专业作教学用书,也可用于食品行业的科研、管理、生产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有配套的实验、实训教材,方便教学使用。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根据*200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基本要求,并参照有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以及中级技术工人等级考核标准编写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动物防疫技术、动物检疫的基本知识、动物检疫技术及其他动物产品检疫。本书在编写中,将讲授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结合,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与实践;将近年来国内外动物防疫与检疫方面的新规定、新技术、新方法编入教材,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可具备基层兽医防疫人员、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所需的我国现行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后独立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及动物销售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本书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类专
本书是根据国家*“八五”规划教材的精神编写的供全日制药学专业使用的微生物学专科教材。 全书分四篇共十六章。篇微生物概论,介绍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和药学的关系。第二篇免疫学基础,阐述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重点介绍药物变态反应及免疫制剂。第三篇常见病原性细菌及病毒,扼要说明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及致病规律。第四篇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介绍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的关系、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制剂、药物的抗菌试验及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等。 本书密切联系药学专业特点,重点突出,实用性强。亦可作为医学院校有关专业成人教育(职大、夜大、函授等)的教材或其他医药人员的参考资料。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学实验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学实验已经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生物科学基础课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是与《微生物学》第五版的理论课教学配套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指导书。本实验指导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把微生物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农学、园艺学、农业化学、植物营养、环境保护等生物学类和大农学类的学生,也可作为一般涉及微生物研究的工作人员进行一般微生物学实验的参考指导。 为适应现代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自成体系的特点,我们在实验指导前面编入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部分,以帮助使用者对有关理论问题进行回顾和深入,加深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本实验指导围绕微生物学实验四大技术,
本书实验共分12部分,63个实验,内容全面,突出了药学专业微生物实验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与《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相配合,既包括典型的印证性实验,还安排了一定的学生自主设计的开放式实验。本书编排方便教学,每个实验项目基本上都按照目的的要求、实验原理、仪器与材料、实验方法、注意事项、实验报告(包括结果和思考题)等六个部分来编写的,各实验所用的菌种、染料、培养基、主要试剂等的配置方法均列在附录中,便于学生和有关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该书是药学类专业和相关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实验教科书,同时也作为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实验参考书。
本教程共4章,30个实验。主要介绍研究微生物细胞化学成分、微生物细胞结构、微生物代谢与微生物代谢调控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本教程选取的实验材料包括细菌、古菌、丝状真菌和酵母菌,生理类型包括自养型、异养型及光能营养型,实验技术则融合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力求综合分析和探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本教程选编的实验力求体现教材的基础性、代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本教程对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实验步骤清晰,每个实验都有思考题和参考文献。
2000年6月26日,美、英、法、德、日、中六国同时向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正式发表,从而揭示生命科学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时代。与日俱增的海量遗传信息对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模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革命性影响。发展和应用针对全基因组或全系统的高通量、大规模的整体实验手段,利用结构基因组学提供的信息和材料研究基因的功能将成为这个时代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功能基因组学除在分子水平、细胞不平上进行研究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将依赖于对模式生物的研究,通过基因打靶对模式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修饰并研究其相关的表型,可以提供某种基因在生理和病理中所起的作用,快速解析相关的分子途径和机制。同时也可为治疗及新药筛选提供动物模型,为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微生物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库,开发潜力巨大,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食品及环保等各个领域。本书将从微生物肥料、土壤微生物、微生物农药、海洋微生物以及工业微生物等方面来介绍微生物资源的应用,系统化、基础化、时代化、新颖化是本书的特点。本书可作为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也适合高等院校学生扩充知识面和了解学科前沿的需要,是一本对微生物较全面的应用介绍方面的书籍。
大鼠由于大小合适,繁殖能力强,又经济实惠,目前已成为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但国内至今尚没有大鼠脑组织解剖图谱。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Paxinos教授编写的《The Rat Brain in Stereotaxic Coordinates---- Compact Third Edition》已经出版。荣幸的是在2002年,Paxinos教授访问温州医学院时,将该书赠给瞿佳教授,并希望翻译成中文出版。 本书是目前国内外描述大鼠脑结构为详细的解剖图谱,提供了78幅精美的定位严谨的立体定向解剖结构图,为许多神经科学研究中所需的脑组织结构的定位、解剖与功能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资料。
本书借鉴国际上*的观念、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介绍分枝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分类、分级检验、安全措施、标本收集、染色方法、显微镜检查、培养基选择、培养条件、鉴定技术、药物敏感性试验、质量保证、分枝杆菌属的临床意义。 本书可为广大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及感染性疾病、呼吸科疾病专业的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本书内容共包括绪论和9个教学项目,分别是微生物形态结构观察、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技术、工业微生物接种技术、工业微生物培养与检测技术、工业微生物代谢与发酵技术、免疫技术、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各教学项目的实施都以与企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规定的知识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各项目都提供了完成项目任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以保证学生能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项目任务。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制药技术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为修订本。该书保留了原版教材的部分内容,增添了大量操作和研究图片,使操作要领、基本理论和实验结果图文结合,直观明了;实验方法突出技能培养和实验成败分析,各章单设实验注意事项,既介绍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提出初学者易出现的差错或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充实了细胞研究技术和动物常用的细胞注射技术等内容。全书将实验准备、细胞培养、细胞研究融为一体,既适合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学训练,又适合自学入门。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编写,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好,应用性、先进性强等特点。本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两部分,理论部分共十章,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及其控制,遗传和变异,传染和免疫,微生物分类和鉴定以及微生物生态等。实验部分包括显微及染色、培养基制备与分离纯化、生理特性与鉴定保藏、综合应用四个技术模块。每章后附有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全书多处设有趣味性较强的视野拓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书后附录包括染色液的配制、常用培养基配方与配制、常用试剂与消毒剂的配制,可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适用于生物科学、生物学教育、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也适用于农林、食品等专业,还可供相关科研与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