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中医将灵芝视为养命“神仙药”,列为、上品、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作用。历代“本草家”对灵芝有记载,最早(东汉末年)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有“凡得芝草。证而食之,无节余度,故皆不云服法也”,“赤芝性平、味苦,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延年……”。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灵芝“味苦平无毒”、“明目,补肝气,安精魂,益肾气,利关节,益肺气,利尿道,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说明古代,人们已将灵芝作为防病治病良药。由于野生灵芝生长于密林深处,数量稀少,获之不易,所以成了古人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人间仙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因为灵芝中含有灵芝多糖、灵芝酸等多种特殊而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所以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现代人追求高质量生活,把消费灵
随着我国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1983年首次获得了转基因植物,植物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新技术于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形成了一个具有无限活力的新领域——植物生物技术。 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外关于该领域的许多成果,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还从普通本科院校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力求把生物技术高深理论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特别注重对实践环节的概述。因此,本书是一本内容简明、新颖、实用、可读性强的教材。本书的出版将为生物、农林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的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生产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全书分为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植物基因工程与分子标记和植物生物技术实验部分,各部分内容相互衔接形成统一整体。
本书是在我国植物生态学家祝廷成教授、钟章成教授和李建东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合编的同名教材基础上,将现代植物生态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和新进展一并纳入,重新整合和补充大量内容编写而成的。 本书首先介绍了植物的环境及其生态适应,将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的植物生态学分类提到了突出位置,以此为基点分析群落、种群、个体、分子等不同层次上植物的生态现象,每个层次以概念和基础理论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本书力求反映现代植物生态学发展的动向,在群落和种群核心领域均有研究方法的介绍。各章之后都有思考题,以方便学生复习和掌握重点知识。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对于从事农业、林业、牧业及环境科学的研究与管理技术人员也有参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途径、基本方法和产业化开发基地建设技术以及重要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经济产品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良种选育、基地建设、丰产栽培、原料采集、贮藏保鲜和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检测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一书自1990年第二版至今,又过去十几年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科学日趋活跃,并更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作为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机制的植物生理学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人类环境的优化等的关系显得日益密切,其涉及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所应用的技术也越来越现代化,为适应新的形势,有必要对本书作全面修改。为此,作者在向兄弟院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内容作了部分调整,如:增加了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扩大了物质代谢的篇幅,并补充了流式细胞仪和化学发光法的应用。修改后的内容除了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外,对学生课外作业和毕业论文实践及有关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也有很大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在这次征求各兄弟院校意见的过程中,作者收到了不少有益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有的教 师寄来稿件,使修改后的内
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药用植物的形态和构造,重点介绍药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奠定学习药用植物分类知识的基础;下篇为药用植物的分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原则和各药用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本书是在我国植物生态学家祝廷成教授、钟章成教授和李建东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合编的同名教材基础上,将现代植物生态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和新进展一并纳入,重新整合和补充大量内容编写而成的。 本书首先介绍了植物的环境及其生态适应,将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的植物生态学分类提到了突出位置,以此为基点分析群落、种群、个体、分子等不同层次上植物的生态现象,每个层次以概念和基础理论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本书力求反映现代植物生态学发展的动向,在群落和种群核心领域均有研究方法的介绍。各章之后都有思考题,以方便学生复习和掌握重点知识。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对于从事农业、林业、牧业及环境科学的研究与管理技术人员也有参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途径、基本方法和产业化开发基地建设技术以及重要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经济产品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良种选育、基地建设、丰产栽培、原料采集、贮藏保鲜和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检测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本书是一本校本科普读物。主要通过对贵阳学院校园内常见园林绿化植物统计,简要介绍其各类植物的识别特征和园林用途,并附实物图像。适用于园林、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专业学生室外实验。该书主要向大学生普及校园植物科学知识,了解校园园林规划的植物种类以及绿化美化知识,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爱护校园环境的习惯,培养美化绿化意识。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内容包括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植物的系统与分类、植物生物学常用方法与技术简介以及附录5个部分。从植物科学的经典实验和技术发展的角度,全书在前三部分选编了34个实验;第四部分介绍了本学科涉及的技术和研究方法,用于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训练。大多数的实验后面都安排了探究性实验内容,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和研究能力。附录部分主要介绍了实验常用固定液和染色液的配方。此外,书后还增加了被子植物部分组织与器官结构、常见浮游藻类和不同植物中柱类型的彩色图版。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配套数字课程(://abook.hep../44953),提供了主要实验示范操作视频、教学课件、拓展资料及彩色图库等资源,是纸质教材的有力补充,以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本书以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过程为线索,从不同层次系统介绍了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植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等。本书在对传统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和选择的同时,增加了一些以前被忽视然而却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尽可能将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发展动态相结合,通过开设适当的“窗口”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阔眼界,启迪思维。 本书可作为各类大专院校开设植物生物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或其他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