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论和方法编排了22个实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表面消毒、器官分化、快繁技术、茎尖脱毒技术、微型薯诱导、花药培养、人工种子、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水培技术、非试管快繁技术、遗传转化技术、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内容。本书除基本实验外,还设置了多种植物的快繁、水培等技术,供学生实验时选择参考。本书既突出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又增加了训练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本生产资料,作物生长与土壤水、肥、气、热密切相关。王全九等编*的《土壤物理与作物生长模型(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在介绍土壤中水、肥、气、热传输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根系吸水、作物光合特征、植物生长过程模拟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测试方法和相应数学模型,以期为实现农业水肥高效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和知识。 本书可作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生和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学者的参考书。
《园艺植物遗传学》包括绪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园艺植物性别的决定和花性分化、细胞质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遗传物质的变异、群体遗传与进化、园艺植物主要性状的遗传等内容。全书概念准确、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每章有思考题,以便学生复习训练。 《园艺植物遗传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园艺、园林、农学、林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园艺、园林科研、生产的参考用书。
本书依据高等师范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在多年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三部分,共81个实验,涉及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系统介绍了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了有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涉及植物开花、传粉、受精、胚胎发育及植株形成等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和分子机理。该书可供高校有关专业作教材,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包含植物的胁迫表征与渗透调节物、植物的第二信使与部分元素、植物的活性氧与抗氧化酶系统、植物代谢的部分关键酶和植物对病原细菌的抗性5个部分,共36个实验,基本涵盖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的所有实验操作。本书简明扼要、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相关实验体系;既强调基础理论体系与实验技术的结合,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先进性,语言的通俗性和科学性。
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的博物学家们以间谍、殖民地官员、传教士等身份来到亚洲和美洲,探索、采集、研究当地的神奇植物,并把优良品种引进欧洲。 本书讲述了茶、草莓、牡丹、人参等10种植物的欧洲发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终将这些植物传播到欧洲的历险传奇,还原了当时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和世界各地丰富多姿的风土人情,营造了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并以小贴士的形式 插播 了关于主题植物的植物学小常识和趣味冷知识
这本书采用对比手法,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林奈与班克斯的故事。二者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大博物学家,既有着相似的理想和抱负,如为自然建立秩序,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实现国家经济自足等,也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发展博物学的方式。法拉将著作分为七章,按主题描述了他们的异同。 正像作者自己所承认的,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史学著作,从其尾注的数量和类型可以明显反映出来:参考书目较少,且主要依赖二手文献。但作者确是一位材料驾驭和逻辑论证的高手,特别是她对视觉材料的分析,令读者印象尤其深刻。这本著作的另一个特色是,强调了博物学与海外探险、帝国扩张的关系,作者详细描述了两位博物学家,特别是班克斯,如何利用自己与权力机构的关系,来实现博物学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植物学实验教程(第三版)赵遵田苗明升主编北京内容简介本书依据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大纲,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和系统分类学部分,共设33个实验。书中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测量技术、细胞结构、种子植物形态结构、孢子植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种子植物主要科、属的特征和植物标本制作等,以及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还附有常用植物学实验仪器和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本书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实验教材。全书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章主要介绍了基本知识与实验技术,包括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基本实验技术,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等。第二章编排了19个实验,包括显微实验,形态和分类实验等。附录包括常用试剂配制和《中国植物志》卷册索引。全书为中英文对照,以便于学生在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论文时参考。书后附有显微及药用植物的彩色照片,以便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比参考。 本书可供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函授生,白考生以及其他专业本科生的参考用书。
`
为适应大专院校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在野外调查、采集及准确鉴定的亟需,我们将近几十年来野外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并依据《山西植物志》(1~5卷)中的部分科、属、种检索表加以整理、修订、补充编成《山西野生植物检索表》一书。该书为快速检索山西地区野生植物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记录了分布在山西省境内的野生植物共计144科675属2093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20科35属107种,裸子植物4科9属19种,被子植物l20科631属1967种。 蕨类植物采用秦仁昌教授的分类系统,裸子植物分类系统见郑万钧教授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第七卷)》,被子植物采用恩格勒分类系统。 . 为便于查阅,书中的植物名称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尽量保持一致;为减少篇幅,植物的异名和俗名未列出。
本书除绪论外共11章。第1章讲述了工业原料昆虫;第2章为药用昆虫及药用昆虫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加工;第3章讲述了食用和饲用昆虫及虫源脂肪、蛋白及几丁质的开发和利用;第4章在鉴赏昆虫中介绍了鉴赏昆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工艺品的加工技术;第5章为传粉昆虫,主要介绍了传粉昆虫的主要类群及其传粉作用和利用方式;第6章为天敌昆虫,讲述了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主要类群和繁育技术;第7章为环境监测型资源昆虫,主要论述了该类昆虫在环境监测中的利用方式和意义;第8章为生物技术研究用资源昆虫,分别介绍了昆虫在仿生学、遗传研究、杀虫剂毒理研究、医学与法医鉴定及分子生物学中的用途。鉴于蜜蜂和家蚕是昆虫资源利用中的典范,因此在第9、10章分别介绍了蜜蜂的放养和家蚕的饲养技术;第11章主要介绍了害虫资源化管理的概念和害虫资源化利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各类病原物的一般性状,主要的植物病原类群及重要属、种的鉴别特征和致病特点,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流行规律,植物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植物病害诊断和控制的原理及方法。针对病原学部分的教学特点,配有英汉双语多媒体教学光盘,提供了大量植物病害症状的照片及病原物形态特征的显微照片,可方便教学。
已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消费理念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对来自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越来越感兴趣。植物活性成分开发已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密集的健康产业,并在功能性食品、医药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是世界植物资源王国,在发展植物活性成分产业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自然和人文优势,近十年来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产业和资源优势,这将有力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功能性食品、医药品相关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尚十分薄弱,无法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产业需求。近5年来,作者在该研究领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并有相关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为系统总结5年来我
《植物生长环境》教材编写旨在为植物生产类、园林技术类专业高职高专学生了解与掌握植物生长环境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提供合适的参考书籍。教材在编写中,改变以前的土壤肥料、农业气象作为两门课程,将其融为一体,以基础知识“必需”、基本理论“够用”、基本技术“会用”为原则,删去有关陈旧、繁琐复杂的内容,并将植物生态学与环境有关内容有机融合进来,同时将当前植物生长环境出现的实际问题、新技术、新成果反映出来。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体现以下特色:一是综合性强,将土壤肥料、农业气象、生态学等学科知识有机整合与融合,优化内容,体现课程综合性;二是内容新颖,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反映当前植物生长环境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体现了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成果;三是体系创
本书是杨继主编的《植物生物学》(第2版)的配套实验教材。在修订过程中,注重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呼应和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突出基本技能训练,变以“看”为主到“做”、“看”并重。《植物生物学实验》第2皈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础实验和自选实验三部分,仍以形态结构和系统分类( 多样性)内容为主,适当增加了有关生理代谢、生态和遗传进化的内容,并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兼顾南北地域特点,以增强教材的适用性。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用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的形式,提示学生应该着重观察哪些内容,应该观察到哪些结果,以及从哪些方面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促进学生独立操作、独立观察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本书可作为各类大专院校开设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或其他读者参考。
富营养化是当前水库水质管理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富营养化水体中发生的蓝藻水华对饮用水安全和公众健康产生潜在威胁,也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我国农业人口众多,水库所在的流域面源污染严重。水库流域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已有不少水库发生了蓝藻水华。要想有效地预防水库蓝藻水华发生和降低灾害损失,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重视,更需要一线管理与技术人员掌握相关基本常识和技术方法,以在蓝藻水华灾害发生后,能及时解决问题。 彭亮、胡韧等编著的《水库蓝藻水华监测与管理》针对我国水库蓝藻水华灾害管理的需要,对水库生态特点、蓝藻生物学、蓝藻毒素和蓝藻水华成因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重点介绍了水库蓝藻监测与蓝藻水华防治的基本方法。《水库蓝藻水华监测与管理》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可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只知道花草可观赏的一面,而不了解它们也有可食、保健的一面。 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近年来,随有人们越来越注重天然、保健,从自然中获取各不相同的有用物质,改善人类在“衣、食、住、行”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已成为现代人日趋流行的追求。在这种社会潮流的推动下,花卉食品、植物香料、中草药以及能改善人居环境的植物被日益推崇。 由广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等植物学家主编的《有益花木图鉴》,收录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见花木品种200个。这些植物,有的是能散发出香味的芳香树木,有的是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的景观绿化品种,有的是民间广泛采用的日常草药,也有我们经常大快朵颐的佳果、野菜……只要善于发现,善加利用,我们身旁的很多植物都是天然好用的优质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