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显微图解》是与《植物学》《植物学实验》《植物显微技术》配套使用的参考教材和工具书。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被子植物,第二篇孢子植物,第三篇裸子植物。书中选用显微图片来诠释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展示了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特征与结构原貌。全书共有彩色显微图片700余幅,包括主要农作物、油料作物、观赏植物、果蔬林木等植物学实验教学常用植物。所有图片经过精心挑选,代表性强,显微结构特征明显,并附有相应的文字图注,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书前列出详尽的图片名录,使每一张图片均可直接从图片名录上快速查找;书后附有英汉名词对照表,便于读者查阅。
1 本书是一本专业的水草图鉴,书中共收录了500种不同类型的水草,囊括了市面上常见的经典品种和新品种,分前景草,中后景草,后景草,附着性水草,其他水草等进行讲解。 2 书中以精美的案例形式讲解了前景草,中后景草,后景草等各类水草在草缸中的应用技巧,通过这些精美的案例,读者能直观地学习到不同水草的应用方法,提高水草造景的审美。 3 书中以图鉴的形式逐个讲解每种水草的形态特点和生长所需的光照、CO2、底床材料、pH值、换水频率、温度等条件,所有的水草的相关养护知识都根据作者30多年的亲身养殖经验总结,实用性强,讲解详细,通俗易懂,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
《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草木深圳 都市篇》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 160 种园林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本书挑选出了约300种世界各地的果实进行介绍,让读者了解到这些果实美丽、有趣的一面。在第1章“分类”中,按植物分类学上的科属对植物的果实进行了分组介绍。在第2章“传播”中,则是从植物为实现繁殖而采取的传播手段出发,根据果实移动方式的不同将果实进行了分组介绍。在第3章“形态”中,则着眼于果实的尖刺或凹凸不平和纹理等,或是将其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着重介绍果实们富有个性的形态。
本书综合多学科的信息,特别侧重于21世纪以来的学科新发展。该书集分类学的经典理论与近来的分子分类学、分支分类学和植物的计算机鉴别等于一体。特别注重植物命名、鉴定、分子分类学和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知识,解释了系统发育、数量分类和分支分类学所涉及的一些复杂概念,从而使读者可以对这些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各研究领域进行比较。在阐述这些方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关于鉴定、娄量会类和分支分类等方法的解释过程中,力图使用同一个研究问题作为范例。本书还对被子植物主要科进行了讨论,特别是那些具有特殊系统位置的类群。本书后一章提供了植物分类及系统学相关的国际性网站,扩大了读者接受信处的能力。本书对植物学、农业、园林等专业学习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选取了东北常见的植物种类近400种(及种下单位),门、科排列以《东北植物检索表》和《辽宁植物志》的体系为参考,分别介绍了科、种的关键特征,编写了所涉及植物的属、种检索表,方便使用者查询和使用。书中对每种植物附有野外拍摄的原色图片和实验室内解剖镜下拍摄的显微图片,目的是尽可能全方位展示植物从宏观到微观的分类学特征,方便使用者对植物进行详细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进行鉴定,实用性非常强。 本书可作为实习教材,供农林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亦可供热爱大自然、有兴趣探究植物奥秘的相关人士参考使用。
《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清代吴其浚著,共收植物1714种,分为12类。对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产地、繁殖方式等,叙述颇详,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考订。每种植物都配以图版,刻绘均极精审。本书是我国19世纪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植物学专书。 孔子云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草木虫鱼,诗家自为一学,本书历来为博物多识之士所推重,对研究文史、阅读古书助益甚大。 本书是全式标点的深度整理本,书后附有植物名称、人名、地名、引书四个主题索引,极便研究参考检索。
本书主要内容为:将深圳市的主要公园按六大区域进行梳理和介绍。其中每个区域的重点公园都分几个模块做了详细介绍。这些模块包括:手绘导览图页、公园介绍(中英文对照)、重要景点和设施、游玩攻略、自然环境、周边配套。每个区域的*后还有该区域内其他公园的名片集,并对这些公园做了简单介绍。全书*后还附有索引,罗列了近前座深圳市大小公园的名称和地址,便于读者查找。这本书将拉近公园与市民的距离,提升公园的教育功能,让市民更了解身边的公园,让公园更好地服务市民、美化生活,更是对深圳成为 千园之城 的一大美好纪念。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远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来得密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能一日脱离植物,发现或探讨各种花草、蔬果、树木、蕈菇等的奥秘,不但可以增加生活情趣,还可以获得营养、健康乃至漂亮盆栽等实际的好处。 与植物相关的问题来自观察、实验和思考,从学龄前开始,孩子们就会发现有关豆子发芽、蔬果栽培、树皮剥落、植物生病、花开花谢的问题,老师及父母可以同他们一起观察,协助实验,从中找寻答案。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大人和小孩都能获得 解密 的快乐。 植物虽然不会跑不会跳,不会说话不会闹,但是它们种类浩繁,而且无论 种类、长相,无一不充满了生机和奥秘,即使只专注于对某一草木的观察, 也必定能在长期的用功之后,得到许多可贵的报偿。 这是一本与生活有关系的植物知识问答,内容涵盖植物型态、植物私生活的解析,
植物发育包括完成生命周期的个体发育和体现进化的系统发育,后者在最近十多年来已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进化发育生物学气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 。 本书将侧重被子植物个体发育及其调控机制的内容,并根据植物的个体发育既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命周期,又可分成若干相对较独立的阶段的特点而划分章节,将全书分为8章:第1 章为绪论,概要介绍被子植物发育过程及有关植物发育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学术理论;第2 章介绍被子植物胚胎发生和种子的形成,包括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内容;第3章介绍苗端分生组织及其侧生器官的发育;第4章介绍根(包括侧根、根毛)的发育及其调控;第5章介绍被子植物的性别决定;第6章介绍配子发生和配子体的发育;第7章介绍花的发育及其调控;第8章介绍果实的发育及其调控。 发育生物学与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
本教材是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技能训练方面编写的参考教材,涵盖了专业的基本技能、科研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师岗位技能、企业岗位见习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本教材内容分为7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训练,共计77个训练。整体布局本着从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与实际出发,沿着病虫害寄主的识别、病虫草害田间与室内诊断、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研究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研究报告的撰写、相关教师教学岗位的训练及毕业前企业岗位见习等方面训练的主线进行编写,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项目及训练内容。
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问,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中多方面的智慧。本书基于新的知识观、历史观和生态观,依据博物学、科学史、文化史、环境史、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方面的大量文献,较系统地探讨了西方博物学文化的发展脉络。具体研究了塞奥弗拉斯特、约翰 雷、林奈、布丰、格雷、班克斯、伍德、埃莉斯、梭罗、缪尔、利奥波德、卡森、谭卫道等十多位有典型意义的西方博物学家及相关的博物学文化,首次勾勒出西方博物学文化的概貌,也涉及环境史、环境伦理、科技史、认知与性别、生态文明等问题。本书包含相当丰富的信息量,可供哲学、自然教育、环境保护、科学文化研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学者参考。 本书试图揭示这样一种理念:博物学始终平行于自然科学存在和演化,博物学与自然科学有交集但并非其真子集。在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1950年代建立的 **批自然保护区之一,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作者江洪通过建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对其进行了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考察,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以及碳收支等的系统研究。作为科技部973和863项目的内容,《天目山植被(格局过程和动态)》对全球关注的成熟森林的碳水耦合等机理,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作了系统总结。在植被生态、自然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br/
你知道巧克力、口香糖、枫糖浆的甜味来自哪些植物吗?你能在路边找出粮食小米的“古老祖先”吗?你想和博物达人一样准确分辨草丛中的每一株野花吗?你知道家门口的树竟是地球冰川期的幸存者吗?想亲眼见证植物的奇妙,充满好奇心的孩子需要这样一本“入门秘籍”:《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由中国植物学专家、园艺工程师、博物学家、科普作家和 童书编辑联合打造,是帮助中国孩子系统认识植物、探秘自然世界的知识“藏宝图”。本书以人类观察、利用、保护植物的过程为基本线索,涵盖植物分类学、器官、生态、农作物、园艺、本草医药等知识,内含110多个主题页、近500个知识点、1200多幅植物摄影和知识示意图,以及拓展思维的趣味版块。阅读本书能帮助孩子以草木涤荡心灵,以知识开拓眼界,以观察训练专注力,培养受益终生的兴趣爱好,治愈
本书主要内容为:将深圳市的主要公园按六大区域进行梳理和介绍。其中每个区域的重点公园都分几个模块做了详细介绍。这些模块包括:手绘导览图页、公园介绍(中英文对照)、重要景点和设施、游玩攻略、自然环境、周边配套。每个区域的最后还有该区域内其他公园的名片集,并对这些公园做了简单介绍。全书最后还附有索引,罗列了近前座深圳市大小公园的名称和地址,便于读者查找。这本书将拉近公园与市民的距离,提升公园的教育功能,让市民更了解身边的公园,让公园更好地服务市民、美化生活,更是对深圳成为“千园之城”的一大美好纪念。
本书作为系列图鉴的第Ⅰ卷,共收录了野生种子植物103科324属450种,基本涵盖了*为常见的物种,其中蓼属、忍冬属、鼠尾草属、野豌豆属、杜鹃花属基本包含了分布于此的全部种类,同时也包含了北美独行菜、月见草、豚草、野茼蒿、牛膝菊、小蓬草等常见入侵归化植物。本书中科按照恩格勒系统排列,科内物种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个物种给出了主要鉴别特征和目前调查到的分布点,文字描述尽量精简。 本书是认识大别山植物的入门手册,可以作为大专院校大别山植物实习的参考书,或者协助林业系统和保护区管理局人员加强植物识别和植被监测。
一年生野生大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野生植物。我国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海南省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近20年来,由于道路修筑、矿山开采、荒地开垦等,野生大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分布区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重新确定我国野生大豆的地理分布,围绕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与优异基因的发掘利用,2006年以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国家农业部、科技部的资助下,对北至漠河的黑龙江边、东北至黑龙江省的黑瞎子岛、西北至甘肃省的景泰县、西南至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象州县、东南至浙江省的舟山群岛等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了野生大豆考察与搜集,跋山涉水,历时13年,明确了中国野生大豆的分布界限和野生大豆分布状况。首次在海拔-3.4米和2743米的地方发现了野生大豆群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植物区系地理的专著。这部著作介绍了植物区系背景和区系分区概况。专著中强调了“属”这个分类单位,以作者独创的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着重着墨于属的分布区类型特征、组成和区系分析。作者研究认为中国植物区系分为4个区、7个亚区、24个地区和49个亚地区。作者意在以本书与其他专著融会贯通、衔接呼应,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理论。专著中还详细绘制了重点类群分布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