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病毒为什么不是生物?恶劣天气为什么越来越多?吃零食会让孩子变得 兴奋吗?营养物质是如何被身体吸收的? 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影响?转基因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生物为什么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只要一直进化,人类就会拥有X战警般的超能力吗?……你知道吗,你的生活与生物学息息相关!本书由明尼苏达大学的两位生物学教授联手打造,致力于帮助读者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英文版自上市以来在 近20年,被加拿大TOP HAT 网站评选为年度4大 图书之一。全书以贴近读者日常生活的有趣问题引入,辅以细致、前沿的解答,可以帮助读者在探究中掌握生物学常识,进而构建通识思维!
《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北部湾软体动物资源状况的学术著作,是作者研究团队历时3年持续调查研究的系统整理与全面总结,得到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共收录软体动物473种,基本涵盖了北部湾中国地区所有潮间带软体动物种类。在内容上,《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详细介绍了各个物种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等信息,并配有高清彩色照片以展示直观形象;《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还引人物种的定量数据以体现其生物量与栖息密度,同时详细介绍了每个物种的采集地点,使得内容更加丰满、充实。《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原创性强,内容翔实,可为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及资源保护提供参考,同时,作为一本方向明确的工
本书对我国海区浮游桡足类的名录和图谱进行了总结,查明了我国海区的浮游桡足类的种数;多年来,桡足类的分类系统发生了变化,一些种的学名有变动,本书总结了发生变动的种名录;对我国的浮游桡足类的分类图谱进行了收集整理,以方便查阅;将我国海区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包括台湾东部),统计各海区浮游桡足类的种名录。本书适合海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海洋环境监测人员、养殖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收录了长江河口(E121°-E122°;N30.7°-N31.8°)潮间带及潮下带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26种,其中腔肠动物1种,环节动物13种,软体动物37种,甲壳动物73种,棘皮动物2种。 每种动物都配有照片(附标本采集地图),并从其中文名、拉西学名、别名、形态特征(其主要特征用粗体字表示)、常见度(分别用1-5个“”表示常见度)、分布与习性及经济意义等方面进行描述。 本书可作为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专业工作者实地鉴定手册,亦可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博物馆等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当今世界,观鸟是风行国际的热潮,许多国外的观鸟者,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只为了看到心仪的鸟儿,欣赏鸟儿的舞蹈,聆听鸟儿的歌唱。许多中国的鸟儿,已经成为东方审美文化的使者。已故院士郑作新先生,用毕生精力完成《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他为中国鸟类学奠基,并向世界鸟类学提供了有关中国鸟类的完整科研资料。今天,观鸟在中国方兴未艾,但鸟类学的文化梳理却依旧是空白。本书作者陈旭开始他的试水之作,从东西方典籍中梳理出鸟类精灵的身影,他用数十种鸟类的自然史来建构科研视野之外的鸟类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增进人们对鸟类的理解,拉近人与鸟类的距离。
《中陆鱼类物种与分布》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我国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鱼类系统分类学的中外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内陆鱼类系统分类研究的发展历史;同时,整理出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记录的内陆鱼类有效种1384种(包括亚种),剔除21引入种,原产于我陆的鱼类1362种(包括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303属,包括37单型属,84特有属,878特有种(包括亚种),250濒危种。绪论部分结合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统计,对不同分类阶元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GIS技术,分析探讨了我陆鱼类物种多样性,以及特有种和濒危种的分布格局;探讨了我陆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气温、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特别是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分析了中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特有种和濒危种的热点地区。名录部分按分类系统分种记述了我陆鱼类,记述内容
由郑生武和宋世英主编的这本《秦岭兽类志》是继《秦岭鸟类志》、《秦岭鱼类志》、《秦岭植物志》之后,又一部秦岭地域性的系列科学专著。 本书分为总论、各论及附录三部分。总论概括地叙述了研究简史、自然概况、化石及其地质时代动物地理区划、古籍中记载的兽类等。同时基于兽类标本测量的重要性,所以在总论的《兽类外形、毛被、头骨和量度》章节里,特别详细地绘制了不同类型目别的动物外形测量和头骨测量的方法图型,俾使读者对各目动物的分类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时,知所问津。各论则先就各目、科简扼地论述其特征,然后分别描述各种于属下,每种列出次发表该种的文献和必要的异名文献、学名、别名,重点介绍其形态、生态、资源价值与保护,同时还耗费较多笔墨进行了分类讨论和缜密的分析。 鉴于兽类野外工作方法、标本制作、寄生虫
《中国南海西南中沙群岛珊瑚礁鱼类图谱》是中国第一部完全以潜水拍摄记述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的图谱。全书图片采用潜水观察法拍摄,直观反映出珊瑚礁鱼类在原始生存环境中的自然形态,有利于人们认知南海极为珍贵的珊瑚生态系统,识别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类。拍摄团队历时两年,9次远航西沙和中沙海域,3次远赴南沙岛礁,下潜拍摄超过400人次,共拍摄水下照片20869张。本书从中精选出565张,涵盖54科160属408种珊瑚礁鱼类,是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可靠的记录,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观赏性,以及很大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本书内容简介:应用鱼类行为学是捕捞学的专业基础学科。介绍捕捞对象对渔具渔法的行为反应是进行渔具选择性捕捞和实现生态友好的捕捞技术的基础。该书同时是行为学和动物行为学的重要分支。 本书共九章,前六章介绍了鱼类感觉能力和相关行为能力的研究成果:第七章讲述了鱼类行为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渔具设计和捕捞作业方面成功的案例;第八章 和第九章介绍鱼群行为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