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行为学研究是近年来受各国科学家关注的一门学科,但国内对其系统研究专著极少。本书是作者们数十年野外对昆虫及其各种行为观测、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并剖析主要的昆虫行为,如昆虫的取食行为、访花传粉行为、趋光和负趋光行为、趋泥与吸水行为、聚集与迁飞行为、防卫和攻击行为、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行为、社会行为、以及特殊的洞穴昆虫与行为等。本书也综述分析了昆虫行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包括昆虫寄主、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对昆虫行为的影响、气候与昆虫行为变化以及昆虫的行为机理等方面。同时,该书也系统分析了昆虫与人类的各种关系以及昆虫行为在各领域的应用。
《新版世界蝴蝶名录图鉴》是迄今我国记载中外蝴蝶种类*多、*全的著作。这套书共有4册,分为凤蝶总科、蛱蝶总科、灰蝶总科、弄蝶总科。一般说来,世界蝴蝶都能从本书中查出来,全书共收录世界蝴蝶17科、47亚科、1700属、15337种。它也是记载中国蝴蝶种类*全的著作,共收录中国蝴蝶12科、34亚科、443属、2233种,使我国同其他国家相比,成为世界上蝴蝶资源*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该书是蝴蝶研究、昆虫研究、生物教学、科学普及、环境保护、美术欣赏等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对我国民间食用昆虫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同时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共分上、下2篇15章。上篇较系统地总结了对中国食用昆虫的研究和利用现状,介绍了国外食用昆虫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评价了昆虫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食用安全性,提出了食用昆虫利用和养殖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价和环境保护原则,概述了中国部分食用昆虫的养殖技术。下篇记载了我国分属于11目64科173属的食用昆虫和已分析了营养价值的昆虫324种,较详细地描述了它们的食用习俗、食用方式和营养成分,记载了部分种类的药用保健价值,书中配有彩色图片261张。书后的附录为中国常见食用昆虫名录和部分昆虫食谱相关书籍介绍。
《深圳蝴蝶图鉴》分为蝴蝶概论、深圳蝴蝶图记、蝴蝶文化与艺术主个部分。蝴蝶概论部分介绍了蝴蝶的经济重要性,蝴蝶的外部形态,蝴蝶的一生,蝴蝶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以及蝴蝶的分类与鉴定方法等。深圳蝴蝶图记为主体部分,官以实物标本为对象,以高清图片配以主要特征描述的形式记录了深圳蝴蝶10科167种,对科的特征进行了概述,同时准确记录了每种的翅展、分布,详细列出了在深圳的分布地点,并编制了分科、分种检索表;另外,以清单的形式列出了仅有文献记录的深圳蝴蝶53种。蝴蝶文化与艺术部分介绍了蝴蝶文化、蝴蝶邮票、蝴蝶姐画、蝴蝶展览等。书后附有主要参考文献、中文名索引、拉丁名索引。如果在深圳采集到蝴蝶或拍下蝴蝶照片,可通过检索表和主要特征描述检索,或者通过照片 看图识种 ,或者三者结合相互印证进行鉴定
《青藏高原昆虫地理分布》 系统讲述了青藏高原自然概况,青藏高原昆虫组成概要,并详细记述了青藏高原昆虫29个目,369科,3515属,10630种昆虫。
蜘蛛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蜘蛛与螨类在种类和数量上在陆生动物中仅次于昆虫。蜘蛛不但在学术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保持生态平衡和控制农林害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志共记载河南地区蜘蛛共计161属362种,是首次对该地区的蜘蛛类较为详尽的报道。总论部分对蜘蛛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系统以及在河南的分布情况作了介绍。各论部分对属和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较详细记述,编写了分属、分种检索表。《河南蜘蛛志.蛛形纲蜘蛛目》共有分类特征插图385幅。书末附有中名、学名索引和彩色图版。 《河南蜘蛛志.蛛形纲蜘蛛目》可供动物学和农林部门害虫防治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昆虫化石》系 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 之一,详细介绍中国北方中生代-新生代昆虫化石,内容涉及主要昆虫群和昆虫组合、昆虫化石在地质学上的应用、若干昆虫类群的演化、昆虫与其他生物在进化史上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中国昆虫埋藏学研究的进展;还介绍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建立的新分昆虫类群,包括新组合,并展望中国古昆虫学研究的未来发展。 作者研究团队是中国研究古昆虫学的主要力量,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成果,本专著是他们20年来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书中不但对昆虫化石资料做了细致准确的描述,更从昆虫化石资料出发,分析古生物昆虫之分类归属,以及这些类群随地质演变的进化历程,且追溯古昆虫形成化石的初始过程与原因,还提供关于化石昆虫的大量彩色图片资料。这些内容对于中国的古昆虫研究工作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粉螨亚目中孳生在房舍和储藏物上的螨类。全书共12章,约80万字,含插图500余幅。主要介绍了粉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与生态学、粉螨主要类群、粉螨为害、粉螨与疾病、粉螨的防制、粉螨采集与标本制作、粉螨显微观察技术、粉螨分类技术、粉螨线条图绘图技术和粉螨的饲养等内容。
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顺义区杨镇,总面积1900公顷,是北京市平原地区**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本书由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普查项目成果汇总而成,全部物种图片均于2016年在汉石桥湿地拍摄。书中共收录了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昆虫共计14日116科328种,其中318种鉴定至种,10种鉴定至属,全部物种均提供了简要的形态描述及活体图片。本书为北京昆虫多样性基础素材,可为北京甚至华北地区,尤其是平原湿地生境中的昆虫物种的野外鉴定提供参考。
该书由我国从事医学昆虫区系和分类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工作,并参考了外有关文献、专著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三章,包括蚊、白蛉、蠓、蝇、蚤、人虱、臭虫、蜚蠊、蜱、恙螨及革螨13大类的形态特征和属以上各分类单元的鉴别特征,以及分科、属及重要种类的检索表。所含重要种类共计944种(亚种),并有80幅插图和369个图版。这是一部用于我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鉴定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著,可作为医学昆虫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参考。
◆《中国重要药用昆虫》是目前的以昆虫生态原色图谱为主的一部药用昆虫学专著,书中100多种昆虫均有233幅鲜活彩照及相关文字描述,其中涉及到别名、形态、分布、生境、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和部分验方及出处的主要参考文献。 ◆同时收集我国记载的14个目54科304种药用昆虫的形态特征与药理功效,共收集昆虫药方1440多首,相关文献197篇。昆虫入药包含了半变态、全变态昆虫各发育期的药源。 ◆中国药用昆虫自然资源丰富、许多种类人工可以大规模繁殖,是未来人类生药学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来源之一,可成为今后农村、城镇发展的经济优势产业和为人类健康造福重要资源。同时本书还可供农林牧昆虫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国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云南省南部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包括色彩缤纷、种类丰富的蝶类。了解并掌握西双版纳的蝶类多样性,有助于更全面、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动物、植物资源状况,为开展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西双版纳蝶类多样性》采用原色生态图片形式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西双版纳地区分布的蝶类多样性,共计11科164属318种。 《西双版纳蝶类多样性》可供生物科学类专业本科生野外实习和自然保护、林业、农业工作者,蝴蝶爱好者使用,也可为昆虫资源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本书介绍了在林木树干、枝梢和球果内造成危害的钻蛀性害虫的寄生天敌姬蜂的种类,述及95属(亚属),306种(亚种),详细介绍了我J习寄生于林木钻蛀性害虫的姬蜂科昆虫231种及亚种,隶属10亚科64属,其中新种24种,中国新记录属2属,中国新记录种6种。详细介绍了姬蜂科的形态特征并附有整体和局部特征图,对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各阶元附有检索表,并附有223幅珍贵的彩色照片。书末附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及学名索引。 本书可供林业、农业、森林保护和植物保护工作者、从事生物防治的科技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第2卷,主要收集的是第1卷未包括的专业杂志和地方志中发表的产于我国的新种模式标本,包括的杂志有:动物学研究(1~24卷)、动物学报(1~17卷)、林业科学(1~44卷)、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29卷)、白蚁科技(1~24卷)、华东昆虫学报(1一16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28卷)、宁夏农学院学报(1~28卷)、四川动物(1~26卷)、西北林学院学报(1~23卷)、西北农业学报(1~16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1~35卷)、西南林学院学报(1~27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29卷);系列出版物有:昆虫学研究集刊(1~11集)、河南昆虫区系分类研究(1~6卷)、福建昆虫(1~9卷)及地方志共88卷(册)。同时对第1卷包括的“昆虫分类学学报”,增补了26~29卷,中国动物志(昆虫类)增补了39~47卷。
本书在比较全面地考察云南蝗虫物种及其地理分布的基础上,首次系统报道和总结了蝗总科的区系分类、区系组成与起源、分布格局、适应进化及地理区划等方面的内容。全文共记录云南蝗总科昆虫6科29亚科92属226种(亚种),科学新发现16新种、1新雌性和l中国新记录种;指出4个异名属、1个异名种和4新组合种。系统分析了225种的区系性质,表明云南蝗总科特有种丰富,东洋区系成分占*优势。详细分析了云南蝗总科昆虫地理分布特点及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云南蝗虫区系成分与非洲界的渊源关系较近;在东洋界中,与印度亚界的渊源关系较近;特有属呈狭域分布特点,特有种呈岛状间断分布特点;物种丰富度居全国之冠并随海拔、纬度和经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区系起源和演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了云南蝗虫的本
中国小蠹科分类纲要》一书基于1984年出版的《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九册鞘翅目小蠹科》一书,根据国际上分类变动,又收集新近研究的成果,以纲要的形式,对目前国内已公开发表的小蠹重新进行分类理定,介绍了小蠹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已知类群不同分类阶元的检索表,包括4亚科、42属、204种及亚种;并且对于小蠹虫、传病与植物检疫也作了扼要的阐述,因此对我国林木上小蠹虫识别及其发生、防治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再者其中有较多种类也广泛分布于境外的相关地区,为此在口岸检疫时,在截获小蠹的鉴定及一些检疫性的小蠹的非中国种的确认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小蠹科分类纲要》主题明确、构思清晰、内容广泛、记述翔实,包括的种类十分丰富,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各大林区已知小蠹虫的种类,对于我国小蠹虫种类的识别与鉴定很
计云等编*的《中华葬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葬甲科Silphidae昆虫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记 述了我国 葬甲11属75种,另将我国可能分布的7种葬甲编入检 索表。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中对葬甲科昆虫的命名情况、研究简史、分类系 统、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演化历史、地理分布、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研究综述。 在各论中描述了每一物种的鉴定特征, 对应有大幅清晰的原色图片(书尾另附总图版,便于读 者全面比对近似种的差异),列有 物种的历史异名、中名释义、国内分布,并对一些疑 难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中华葬甲》可供各大专院校的生物与农林类专 业师生、农林业机构工作人员、检验检疫机构 工作人员、科普工作者、法医工作者、生态环境评估 工作者、昆虫与自然爱好者等参考使用。
《甲虫博物馆》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 结合的甲虫 科普读物,在阐述甲虫的起源、分类、进化多样性、摄食行为和社会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种令人惊叹的甲虫及其近缘物种。比如从极为小巧精致的缨甲到15厘米长的泰坦天牛,从身上微小的寄居甲虫,到体形巨大的大角金龟,本书都做了精彩的介绍。 每种甲虫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图片与原物种真实尺寸相同,另一种为特写图片,能清晰辨识出该物种的主要特征,此外,每种甲虫标本配有相应的黑白图片,并详细标注了尺寸。全书共1800余幅插图,不但真实再现了各种甲虫的大小和形状多样性,而且也展现了它们美丽的艺术形态。
《中国蠓科昆虫》、二卷共260余万字,是一套蠓科昆虫研究专著,本书是我国部全面论述蠓科昆虫的专著,系统记述了分布于我国的4亚科39属1015种蠓类,其中首次描述了331个新种。全书分一、二两卷,按亚科为单位,逐属编排。卷介绍了蠓科昆虫研究简史及形态特征、细蠓亚科、毛蠓亚科、铗蠓亚科;第二卷包括蠓亚科、蠓科昆虫的系统发生、生态习性及吸血蠓类的危害与防治,并详细叙述了标本采集、保存和制作技术方法。为便于读者查询检索,两卷书后均附有拉中名称对照、中名索引及拉丁学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