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集(第5版)》与王启美、吕强主编的教材《现代工程设计制图(第5版)》(书号:978-7-115-39695-2)配套使用,编排顺序与教材基本一致,采用了*颁布的国家标准。本习题集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法基础、立体投影、轴测图、组合体、机件形体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电气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等内容,各章节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基本训练题和综合题,习题有一定的余量,可根据不同的学时选用。
《新理念继续教育英语学士学位考试实战训练》属于 互联网 继续教育英语系列,是安徽省 十三五 规划教材。结合畅销考试图书的特点,针对成教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能够指导学生在考试中运用解题技巧,切实提高分数。本书由4部分组成:考试大纲、分项训练、考试真题及详解、模拟试题及详解。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教材,在例题的选取范围、词汇语法知识点的选取和讲解角度、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等方面都做到精心安排,力争符合成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方式,能帮助不同英语水平的成教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应试能力。
气排球运动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一项新型的群众性排球活动,集运动、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深受中老年人健身和青少年群体活动的喜爱。2017年,气排球已成为天津全运会19个群众体育比赛项目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气排球基础教程》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本教材,着眼于培育和发展气排球人口数量,促进高校气排球运动的普及推广。 在《气排球基础教程》编写过程中,编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吸收我国排球统编教材的优点,汇集气排球运动新发展动态,重点介绍了气排球运动的基础理论、教学训练方法,以及气排球竞赛编排和裁判工作。每章节后有思考题,力求使《气排球基础教程》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满足气排球爱好者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
本书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机械原理教学基本要求”,为帮助机械类本科学生和考研人员学习、复习而编写的。《BR》 全书共14章。第1章绪论对机械原理课程作一个概要的介绍,使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及内容有所了解。第2~13章配套《机械原理》(李树军主编,科学出版社)各章内容,设置了知识结构、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典型例题、思考题、习题及习题参考答案等模块。第14章给出了4套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王中宇、许东、韩邦成、赵建辉编著的这本《精密仪器设计原理》对精密仪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精密仪器设计中的一般问题与典型航空航天仪器系统设计的特色问题,反映了当前精密仪器设计的技术水平和相关成果,体现了该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8章,包括精密仪器设计概论、精密仪器的设计思路、精密仪器的误差分析、精密机械系统设计、精密机械伺服系统设计、精密光学系统设计、精密定位系统设计和航天陀螺系统设计。 《精密仪器设计原理》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仪器设计”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可作为工科高等学校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相关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机器人学基础/普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是一部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机器人方向基础知识的教学用书,借鉴了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国家的项目研究经历对教材结构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基于理论与实践深度耦合教学体系对教材具体内容进行了规划。全书共12章,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机器人发展趋势及组成分类,机器人数学基础,正逆运动学求解,速度与雅可比矩阵计算,轨迹规划,机器人关节伺服运动控制,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的柔顺控制,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机器人视觉识别与定位以及基于DAMS/MATLAB的机器人动力学联合仿真等内容。《机器人学基础/普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可作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等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为从
本书为《城镇供水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系列丛书》之一,以供水泵站运行工本岗位应掌握的知识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基本知识入手,系统地阐述了本岗位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以及安全生产知识。
本书内容包括企业叉车驾驶、企业叉车叉卸货物、企业叉车维护与故障排除、企业叉车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四部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突出叉车的使用和维护两方面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叉车的驾驶训练以及叉车的工作附件做了较详细的介绍,通过实例说明叉车维护的基本内容,对叉车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问题加以总结。 本书为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其应用对象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再就业人员等各类短期培训学员,也可作为从事叉车驾驶工作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材料,铸造,锻压,焊接,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机械零件表面加工,特种加工,先进制造技术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等。考虑到后续课程安排,教材内容处理上有所区别。 工程材料 部分以剖析铁碳合金的金相组织为基础,以介绍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合理选材为重点。 铸造 锻压 焊接 各占一定的篇幅,因为这方面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本课程前后均未安排与此有关的课程。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机械零件表面加工 和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部分,则着重在 机加工实训 的基础上,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归纳成系统性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而 特种加工 和 先进制造技术 部分,则着眼于拓展知识面、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适应性。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
全书分为5个项目,包括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操作与故障处理、列尾装置的操作与故障处理、JZJ2000型轴承温度监测装置的操作与故障处理、JK00430走行部监测装置的操作与故障处理、ATP列车自动保护系统的操作与故障处理。本书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法进行教学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新颖,重点突出。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可靠性基本概念、可靠性数学基础、机械可靠性设计原理与可靠度计算、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与故障树分析、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及可靠性提高、可靠性试验。每章都配备了习题,同时附有一定的算例及附表。
全书分三篇,共13章:第1章总论,*篇常用机构(第2~5章),包括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第二篇机械传动(第6~9章),包括圆柱齿轮传动、其他齿轮传动、轮系与减速器、带传动与链传动;第三篇轴系零部件(第10~13章),包括连接、轴、轴承,以及联轴器、离合器及制动器等。书后还配有附录,内容包括综合练习及部分常用的机构运动简图符号。 本书内容简明易懂,图文并茂,注重工程应用;例题讲解实用性强,学生易掌握;课后习题紧扣大纲要求,突出教学重点,以判断题、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给出。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机电类规划教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第2版)》主要介绍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机械运动系统的协调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执行机构系统的创新设计、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等,介绍几种典型的机构系统方案设计实例,提供了若干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本书以引导读者快速全面掌握STM32F103x系列嵌入式微控制器为目的,由浅入深地带领读者走进嵌入式世界。本书共分为两部分:*部分以嵌入式基本概念为平台,介绍嵌入式微控制器各模块的使用方法、库函数,从简单的单模块知识到复杂的多模块应用,涵盖Cortex-M3体系结构、开发平台、复位和时钟控制器、NVIC和EXTI模块、GPIO模块、FSMC模块、模数转换器模块、通用定时器模块、通信模块等常用功能模块。第二部分主要介绍 C/OS-Ⅱ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应用,讲解 C/OS-Ⅱ操作系统的内核、常用的系统服务等知识。本书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推荐初学者使用库函数设计嵌入式程序以避免复杂的寄存器操作。
本教材是*"西门子2013年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系列教材之一(教高司函〔2013〕101号),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设计方法与操作步骤融于具体设计案例,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出的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培养工程实践人才的要求。 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培养产品设计能力为目标,以典型机械产品为设计案例,以产品设计流程为依据,将NX贯穿于机械产品总体方案设计、传动系统设计、部件设计、零件的详细设计、运动分析及有限元结构分析、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等;整合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装备、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突破了单一课程设计的不系统性和零散性,构建了以机械产品设计能力为主线,工程规范意识和工程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机械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内容体系。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突出设计性、实践性和综合性。《BR》 全书共15章。绪论介绍了机械的组成和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以及本课程研究的内容、性质和任务;第1章介绍了机械设计共用的基础知识;第2~12章分别介绍了连接件、传动件、轴系零(部)件及弹簧的工作原理、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及标准件的选用原则等;第13章从整体的角度介绍了机械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及设计原则;第14章简要介绍了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摩擦学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以拓宽设计思路。
邹任玲、胡秀枋编著的《医用电气安全工程》以 医用电气安全标准IEC 606.1和 标准GB 9706.1的检测标准为主线,紧紧围绕医用点电气安全检测与性能检测两个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医用设备电气安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典型备电气安全性和故障发生的原因,研究运用电气安全检测、电气控制的方法获得安全的条件。同时,将 电气安全标准和 新的医疗设备安全以及安全检测设备内容编人教材,对提高医用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和于安全意识有较大帮助,也有助于减少仪器设计和使用不当所引起的医疗事故。本书适合医疗器械相关专科生的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医用电子仪器制造技术人员和医疗现场对医用电子仪器进行保养检查的临床安全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