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耀东、李培玉编著的《机械振动学(线性系统修订版新世纪高等院校精品教材)》介绍线性离散系统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列举了许多工程技术实例。 全书共六章:机械振动学基础、单自由度系统、两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的数值方法和振动控制。附有习题及部分答案。 本书可作为工科有关专业大学生或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能在34~40学时内授完。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自学或参考。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是在总结前五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 《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四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
《新理念继续教育英语学士学位考试实战训练》属于 互联网 继续教育英语系列,是安徽省 十三五 规划教材。结合畅销考试图书的特点,针对成教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能够指导学生在考试中运用解题技巧,切实提高分数。本书由4部分组成:考试大纲、分项训练、考试真题及详解、模拟试题及详解。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教材,在例题的选取范围、词汇语法知识点的选取和讲解角度、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等方面都做到精心安排,力争符合成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方式,能帮助不同英语水平的成教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应试能力。
本书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机械原理教学基本要求”,为帮助机械类本科学生和考研人员学习、复习而编写的。《BR》 全书共14章。第1章绪论对机械原理课程作一个概要的介绍,使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及内容有所了解。第2~13章配套《机械原理》(李树军主编,科学出版社)各章内容,设置了知识结构、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典型例题、思考题、习题及习题参考答案等模块。第14章给出了4套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本书主要从材料、器件结构、器件物理等方面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也称做OLED)的原理及物理机制,并对OLED器件的驱动(薄膜晶体管)机理,以及显示屏的构造、工作机制、制造方法等作了详细介绍。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图文并茂,并结合作者自己(日本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国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对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历史、首次白光的产生过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产业化应用前景,以及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应对的专利策略等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介绍。 本书是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这方面工作(如OLED材料、装置、显示屏等)的研究者和制造商的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机器人学基础/普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是一部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机器人方向基础知识的教学用书,借鉴了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国家的项目研究经历对教材结构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基于理论与实践深度耦合教学体系对教材具体内容进行了规划。全书共12章,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机器人发展趋势及组成分类,机器人数学基础,正逆运动学求解,速度与雅可比矩阵计算,轨迹规划,机器人关节伺服运动控制,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的柔顺控制,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机器人视觉识别与定位以及基于DAMS/MATLAB的机器人动力学联合仿真等内容。《机器人学基础/普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可作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等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为从
本书是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介绍了过程工业中常用的流体机械,内容包括:过程流体机械的用途、分类及发展趋势,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其他容积式压缩机,离心泵,其他泵,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机,高速回转件的强度以及高速转轴的临界转速。侧重于介绍流体机械的工作原理,涉及流体力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以及基本结构和典型实例等,并对重要知识点配有导学视频,读者可随时在线学习。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课程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本书是与《几何量公差与检测》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基本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用书。甘永立主编的《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习题试题集(第7版)》以《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基本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并采用我国近期发布的新的公差国标来编写和命题。命题内容对各种版本的公差基本教材都适用。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几何量公差与检测思考题和习题,密切配合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能满足基本教材各章课外作业和复习的需要。第二部分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试题,由8所高等院校的12份试卷组成,各份试卷实行规范化命题,供考试时选择使用。本书还编写了*部分的习题和第二部分的试题的简要答案,供读者参考。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师生在教学中使用,也可作为继续教育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
本书以*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4年提出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结合21世纪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对工程图学的教学本质和功能再认识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和教改成果编写而成。《BR》 全书由教程、配套习题集组成。内容包括机械图样的表示法、标准件及常用件的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其他工程图简介、工程图样的管理、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共8章,书后有附录。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型教材: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普通机械加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 加工、磨削加工、钻削加工)知识与技能、数控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 铣削加工)知识与技能。
本书是《机械原理(第二版)》(郭卫东主编,科学出版社)的配套用书,是教材的必要补充。《BR》 全书共11章,包括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其他常用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及机器人机构、机械中的摩擦与机械效率、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机械的平衡、机构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每章的内容包括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典型例题、常见错误、习题解答五部分。此外,附录部分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2010~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原理试题及解答。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特别是通过对 典型例题 、 常见错误 、 习题解答 和 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解答 的学习,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机构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大有帮助。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可靠性基本概念、可靠性数学基础、机械可靠性设计原理与可靠度计算、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与故障树分析、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及可靠性提高、可靠性试验。每章都配备了习题,同时附有一定的算例及附表。
《港口机械装备》以港口起重机、港口连续输送机械、港口搬运及专用机械等三大基本类型为中心内容,结合港口实际,重点介绍各类型中典型机型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结构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帮助学生了解港口机械装备的选择原则、运营管理和近期新发展趋势。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机械设计类专业的工程教育课程教材,为将来从事港口规划设计、港口装卸与搬运工艺设计、港口装卸与搬运机械产品设计、港口装卸与搬运机械使用与维护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可供业内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使用。
本书将市场营销、设计、工程和制造的观点融合为产品开发的整体思路。对于学生,本书搭建了真实的产品设计与开发环境,帮助学生体验工业实践过程,并描述了不同团队成员所扮演的复杂而重要的角色。对于从业者,本书提供了一套产品开发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在开发项目中快速付诸实践。 本书特色 ·更新大量案例和数据,通过与时俱进的研究和创新实践,分享对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的新见解,并且提供免费的网络配套资源。 ·通过研发项目生命期以及研发各阶段都会用到的支撑性方法和工具两条主线,构造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强调采用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易于推广的结构化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结构化方法和结构化工具。 ·每章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述,章末附有练习、思考题和参考文献,便于读者体会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内容主要涵盖了连续损伤力学的基础、无序介质以及金属晶体和合金的损伤、结构损伤、电子封装和金属成型过程中的损伤、复合材料损伤的微观力学、粒状材料的弹塑性损伤和修复耦合力学、动态载荷下的损伤、损伤的实验表征、层压复合材料损伤的微观力学、核损伤表征,以及损伤和修复力学的近期新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了损伤力学的相关基本知识及其在材料和工程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材料和结构损伤过程的实用工具。
本习题集与丁杰雄、王启美、吕强主编的《机械制图》教材配套使用,习题集的编排顺序与教材相同,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轴测图,组合体,机件的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及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焊接图,电气制图,计算机绘图、综合练习。考虑到机械类和近机类课程有多种类型不同学时数,习题数量有一定余量,可供使用本习题集的师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用。
本书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并将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有机地融合,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强化系统设计观念,强调设计技能的培养,适合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机械中的各种常用机构、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全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绪论、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与间歇运动机构、齿轮机构和齿轮传动、轮系、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与平衡、零件的连接、挠性传动、轴和联轴器、轴承、其他零部件、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实践、机械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机电类规划教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第2版)》主要介绍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机械运动系统的协调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执行机构系统的创新设计、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等,介绍几种典型的机构系统方案设计实例,提供了若干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本书以中级电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主要内容有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手工钨极氩弧焊、埋弧焊和焊接机器人。本书的特点是注重基本操作技术的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焊工操作技能训练,以培养读者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焊接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和训练的相关内容,内容丰富翔实、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本书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学生,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焊工培训、考工人员的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