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推荐了油浸式变压器绝缘老化程度的判断方法和判据。详细介绍了油浸式变压器寿命及绝缘老化机理,绝缘老化判断的测试项目及原理、判据及影响因素。 本标准适用于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等同类设备的绝缘老化程度的判断。
本标准规定了微机型绝缘监测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以及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变电站、换流站、发电厂及其他电力工程中,在直流电源(不接地)系统安装使用的微机型绝缘监测装置(以下简称产品),并作为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的依据。对采用绝缘监察继电器等方式的产品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1415号)的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与DL/T587-1996相比,有以下一些主要变化: 增加了微机继电保护软件管理方面的内容; 增加了控制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变化的几种方式,以适应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要求; 增加了微机继电保护选型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为进一步提高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状况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能反映每一设备的具体试验过程,结合工作实际经验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输规》)的要求,特组织编写了这套《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技术丛书》,共8册。本套图书的特点是:①对每一设备的每一试验,均从试验目的、试验周期及判断标准、试验方法、试验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处理、结果分析判断等方面予以介绍;②精简试验原理及有关结构的讲解,细化试验步骤;③给出一些具体的试验范例,方便读者参照进行试验;④引入了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新工艺和新方法;⑤附录中给出了预规中的相关条文,可便于查阅。 本书是《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技术丛书》中的第二分册,共分4章,主要介绍了电力变压器本体试验、干式变压器试验、有载开关试验和电抗器试验,具体包括直流电阻、绝缘电阻、绕组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频率为50Hz,电压等级为10kV,额定容量为160(50)kVA~630(200)kVA三相油浸式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调容变)制造和选用时所应遵守各项技术要求。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加强和提高继电保护的运行和技术管理水平,原电力工业部于一九八○年组织有关电管局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
《电工工艺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教材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运行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工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采用“单元—实习课题”的形式。共分为四个单元:单元一为电工工艺基本知识;单元二为低压配线及室内照明安装;单元三为低压电器及控制电路安装;单元四为配电线路施工。此外,还包括两个附录:附录一为电气技术文字符号表;附录二为电气电路常用图形符号表,可供参照。 本课程可供中等职业学校“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专业”(三年制)使用;也可供相关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适用于电压为35kV~750kV的电力变压器。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的安排制定。 鉴于电蓄冷(热)和热泵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供热、供冷、生活热水和生产工艺冷(热)供应等领域,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上述系统设计、施工和经济运行水平,提高供冷供热系统用能效率和确保降耗减排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对已投入商业运行一年以上的系统进行现场运行测试,并根据实测运行数据计算得到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对系统做出准确评价和分析。为了保障现场测试的科学性、测试数据的规范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供用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为规范和有效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参照相关规程制订本标准。对于开展状态检修的单位和设备,执行本标准。对于没有开展状态检修的单位和设备,仍然执行原有的检修管理标准和相关规程、规定开展输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规定了变电设备外绝缘用防污闪辅助伞裙(以下简称辅助伞裙)的基本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包装与贮存、选用与验收、施工与运行维护等。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交流系统额定电压35kV及以上、环境温度-40℃~+40℃条件下运行的变电设备外绝缘用防污闪辅助伞裙。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3 1951号)的安排制定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技术已获得长足的进步,以原有无自动跟踪补偿功能的消弧线圈为基础开发成功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有效地改进了消弧线圈,更好地体现了谐振接地方式的优点,在我国配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该类装置已独具专门技术性能,1988年颁布的GB 10229——1988《电抗器》中的第七篇消弧线圈主要适用于无自动跟踪补偿功能的消弧线圈,已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其技术要求,需要制定专用的技术条件。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的研发和制造已日趋成熟,为统一和明确其基本技术要求,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该装置在我国的实际生产和应用情况并参考GB 10229
本规程规定了电力变压器(下称变压器)运行的基本要求、运行方式、运行维护、不正常运行和处理,以及安装、检修、试验、验收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电压为1kV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调压器等同类设备可参照执行。国外进口的电力变压器,一般按本规程执行,必要时可参照制造厂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山凯旋真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峰、李龙军、苗毕红。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