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组成、热力系统与主要技术性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机组的试验边界与测量参数,参数测量与仪表,试验的基准参考条件与负荷状态,试验过程与操作,试验数据的整理与机组特性的计算,联合循环机组特性的修正与评定,联合循环机组性能不合格时供货商责任的划分,试验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试验报告,验收试验的数据处理与性能计算举例。 为了使读者能够理解运行条件与机组特性的关系,更深入地掌握联合循环机组特性,书末附录中列有机组修正曲线。 本书适用于从事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热能及动力类专业师生参考。
本导则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练科教[1988]28号)的安排修订的,在编写格式和规则上以DL/T600——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为基础。 SD116—1984《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于1984年首次制定颁发,至今已有14年之久,对指导新机组凝汽器管的设计选材和老机组的换管选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在保证凝汽器的安全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电厂循环冷却水运行方式及其水质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发展对凝汽器的严密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我国新型凝汽器管材品种的开发、研制及其试用,已取得大量的经验和结果,为电厂凝汽器管选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该导则已不能满足目前发展需求,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 本导则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表面式凝汽器管材的选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的安排对dl/t 590—1996《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dl/t 590—1996《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相比,主要在标准名称、章节、原则性等内容有修改: ——标准名称修改:标准原名称《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改为《火力发电厂凝汽式汽轮机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 ——增加“设备要求”一章,列出监控设备由主机厂配套供货时,在设备选型、供货范围、供贷方式等方面的附加要求; ——取消“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一章。
本标准是根据发改办工业[-20041 87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安排,对DL/T 5056-1996进行修订的。 本次对DL/T 5056-1996的修订,贯彻了我国电力建设的基本方针,认真落实“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原则和控制工程造价,积极推广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设计技术,注重节地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蒸发量1000t/h等级及以上的煤粉锅炉,对其他额定蒸发量的煤粉锅炉,也可参照使用。
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1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1]44号文)的安排,电力工业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组织行业内有关单位组成标准修订小组,对电力行业标准DL/T 515-1993《电站弯管》进行了修订。 DL/T 515-1993实放十余年来,对提高电站弯管质量,促进电站弯管行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电站单机容量的增大和机组参数的提高,对弯管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应的电站管道材料与弯管工艺也有很大发展,因此,对该标准进行修订非常必要。 本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增加冷弯弯管内容; ——增加弯管工艺评定内容; ——补充电站弯管常用材料; ——补充技术要求的内容; ——删去原附录A(参考件)弯管壁厚减薄量;对原附录B(参考件)电站弯管常用材料及其热处理规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荣泰科技企业有限公司、江苏冰城电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巨峰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同立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志浩、许惠霖、夏宇、李雪、宋玉侠。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周拥辉、贺群武、陈徐坤、于雪良、陈小锐、陈连发、顾颖宾、蒋晓华、冯雷。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要求对dl/t 592—1996《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dl/t 592—1996相比主要进行了如下修改: ——标准名称修改:标准原有名称为《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改为《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 ——增加“设备要求”一章,列出监控设备由辅机厂配套供货时对设备选型的附加要求。 ——取消“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一章。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香阶、陈进发、徐凌云。 本标准首次发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要求,为使35kV~1lO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工作更具专业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保证投运后的系统稳定、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所列验收内容主要针对目前常用的分层分布式结构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于常规的微机远动终端,也可参照本标准相关内容检查验收。 本标准是在吸收设备使用单位、设备供应单位的相关技术资料基础上,并听取了国内众多行业专家的集体意见后,编制整理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DL/T 567的本部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入炉煤的煤粉细度测定的仪器设备、测定步骤、结果计算及方法精密度。本部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DL/T567《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分为9个部分。第1部分:一般规定第2部分:入炉煤和入炉煤粉样品的采取方法第3部分:飞灰和炉渣样品的采集第4部分:入炉煤、入炉煤粉、飞灰和炉渣样品的制备第5部分:煤粉细度的测定第6部分:飞灰和炉渣可燃物测定方法第7部分:灰及渣中硫的测定和燃煤可燃硫的计算第8部分:燃油发热量的测定第9部分:燃油元素分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基于智能电能表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开展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系统建设的科学、有序推进,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织编写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运行》丛书,分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典型设计三分册。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运行(第3分册):典型设计》是《第三分册典型设计》,共3章,从低压配电工程典型设计、安装工艺标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和危险因素控制等方面对用IU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及运维各环节作了详细地说明和阐释。 本书可供电力企业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人员参考使用。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E20043872号)的要求对DL/T 591—1996《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DL/T 591—1996《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相比有以下一些主要变化: ——标准原有名称为《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改为《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 ——增加“设备要求”一章,列出监控设备由主机厂配套供货时,在设备选型、供货范围、供货方式等方面的附加要求; ——取消“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一章。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电力系统内新设备的投运工作已经成为调度运行专业的主要日常工作之一。为给调度运行人员的设备投运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和参考,也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调度运行水平,编者以相关规程规定为理论依据,结合多年的实际运行经验编写了本书。 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相关规程规定的基础上,编写了典型的新设备试运行调度措施案例,其内容包括运行设备大修(更换)后的试运行、运行变电站扩建设备的试运行、新建变电站投运的试运行、电厂发变组启动并网试运行等的调度措施案例,内容翔实,每个案例后均配有解析内容,便于读者理解。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电力研究院、湖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利、王广珠、周少玲、刘绍银、沈肖湘、史庆琳。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水汽中氯离子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水汽中氯离子含量在25μg/L~1000μg/L时的测定。
《DL/T606.1-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1部分:总则(代替DL/T 606.1—1996)》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2年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83号)的要求,对DL/T606.1—1996《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总则》进行修订的。 本部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的燃料、热、电和水的平衡工作。
《县级供电企业作业现场风险辨识与控制图解 变电运行作业》以《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工作规程》为依据,将县级供电企业现场施工作业所涉及的各个专业归纳出57种作业类型,运用绘画形式系统表现出了一线生产作业班组的各个生产作业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作业风险和防范控制措施。 本图册是变电运行作业分册,使供电企业一线员工通过浅显易懂的图册学习掌握各类作业风险及预防措施,进一步加深员工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与理解。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文)的安排,对DL/T641—1997《电站阀门电动装置》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在修订时参照了机械行业标准JB/T8219—1995《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电动执行机构》以及国外电动执行机构先进产品的相应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DL/T 641—1997版比较有以下一些主要变化: ——考虑了电动机控制的多种方式和对输出速度的特殊要求,删除了“电触点控制,单一转速式,的限制; ——重新规定了“控制转矩”、“堵转转矩”、“设置转矩”及“输出转速”等术语,增加了“全行程时间”、“基本误差”、“回差”、“死区”、“功率控制部分”、“比例式电动执行机构”、“积分式电动执行机构”、“智能型电动执行机构”等术语; ——将技术要求分成了5.2通用技
为了加强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的管理,有交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保障电网安运行,根据有关规程规定和电网安全运行需要,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制定了《防止电气误差操作装置管理规定》。
本标准规定了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燃煤电厂发电和供热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电力科普知识问答丛书》的编写出版旨在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学、合理用电的思想,倡导安全用电的科学方法。,共6册。它们分别为《电与生活》、《火力发电 上》、《火力发电 下》、《水力发电》、《输配电》及《电力环境保护》。 为响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以及要让科学技术被亿万人民群众所掌握的号召,四川省电力公司和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编写了这套《电力科普知识问答丛书》,共6册,分别为《电与生活》、《火力发电上》、《火力发电下》、《水力发电》、《输配电》、《电力环境保护》。内容通俗易懂,不仅包括了基本的电力科技知识,也介绍了现代新科技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电力环保等多方面问题。 本书为《火力发电下》分册,主要内容包括热工部分、电厂化学部分、电厂金属部分3个部分,共221个问题。 该套丛书既可作为广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华大学。 参加起草的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沈恒根、王振华、梁珍、方爱民、粘伟诚、杨泽林。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