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全球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风电场项目开发备受重视。我国风电场项目开发建设规模迅速扩大,项目投资者愈发积极踊跃,但同时也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盲目性。 本书围绕项目遴选、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申请项目核准等风电场项目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阐述,涵盖了国家规定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的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简要介绍了海上风电场项目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相关内容。同时,在附录中列选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依据目录,并列举出23个支持性文件示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风电场项目投资者或从事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的人员参考、借鉴和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组成、热力系统与主要技术性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机组的试验边界与测量参数,参数测量与仪表,试验的基准参考条件与负荷状态,试验过程与操作,试验数据的整理与机组特性的计算,联合循环机组特性的修正与评定,联合循环机组性能不合格时供货商责任的划分,试验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试验报告,验收试验的数据处理与性能计算举例。 为了使读者能够理解运行条件与机组特性的关系,更深入地掌握联合循环机组特性,书末附录中列有机组修正曲线。 本书适用于从事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热能及动力类专业师生参考。
本导则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练科教[1988]28号)的安排修订的,在编写格式和规则上以DL/T600——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为基础。 SD116—1984《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于1984年首次制定颁发,至今已有14年之久,对指导新机组凝汽器管的设计选材和老机组的换管选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在保证凝汽器的安全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电厂循环冷却水运行方式及其水质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发展对凝汽器的严密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我国新型凝汽器管材品种的开发、研制及其试用,已取得大量的经验和结果,为电厂凝汽器管选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该导则已不能满足目前发展需求,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 本导则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表面式凝汽器管材的选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的安排对dl/t 590—1996《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dl/t 590—1996《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相比,主要在标准名称、章节、原则性等内容有修改: ——标准名称修改:标准原名称《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改为《火力发电厂凝汽式汽轮机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 ——增加“设备要求”一章,列出监控设备由主机厂配套供货时,在设备选型、供货范围、供贷方式等方面的附加要求; ——取消“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一章。
本标准是根据发改办工业[-20041 87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安排,对DL/T 5056-1996进行修订的。 本次对DL/T 5056-1996的修订,贯彻了我国电力建设的基本方针,认真落实“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原则和控制工程造价,积极推广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设计技术,注重节地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蒸发量1000t/h等级及以上的煤粉锅炉,对其他额定蒸发量的煤粉锅炉,也可参照使用。
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1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1]44号文)的安排,电力工业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组织行业内有关单位组成标准修订小组,对电力行业标准DL/T 515-1993《电站弯管》进行了修订。 DL/T 515-1993实放十余年来,对提高电站弯管质量,促进电站弯管行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电站单机容量的增大和机组参数的提高,对弯管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应的电站管道材料与弯管工艺也有很大发展,因此,对该标准进行修订非常必要。 本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增加冷弯弯管内容; ——增加弯管工艺评定内容; ——补充电站弯管常用材料; ——补充技术要求的内容; ——删去原附录A(参考件)弯管壁厚减薄量;对原附录B(参考件)电站弯管常用材料及其热处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220kV~500kV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串补装置一次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其他电压等级的串补装置一次设备科参照执行。
本规程根据电力工业部技综[1995]44号文电力行业标准计划的安排制定。 本规程是新编的电力行业标准。 本规程由电力工业部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热工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饶纪杭。 本规程委托电力工业部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锅炉本体检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荣泰科技企业有限公司、江苏冰城电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巨峰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同立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志浩、许惠霖、夏宇、李雪、宋玉侠。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公业[2003]873号文)的要求制定的。 风机水泵类等采用变频率调速技术实现节能运行是我国节能的一项重点推广技术。火电厂风机水泵用电动机多为6kV及以上高压大功率电机,国内外厂家生产的高压变频器已在我国火电厂开始投入运行。由于火电厂生产流程、操作规则以及环境要求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必要对电力行业用高压变频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试验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和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周拥辉、贺群武、陈徐坤、于雪良、陈小锐、陈连发、顾颖宾、蒋晓华、冯雷。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要求对dl/t 592—1996《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dl/t 592—1996相比主要进行了如下修改: ——标准名称修改:标准原有名称为《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改为《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 ——增加“设备要求”一章,列出监控设备由辅机厂配套供货时对设备选型的附加要求。 ——取消“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一章。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香阶、陈进发、徐凌云。 本标准首次发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8]928号),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主要依据: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及行业标准等。 本规范按照DL/T 800-2001《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的基本规定编写。 本规范共10节,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构配件与规格、脚手架搭设一般规定、建筑物外墙脚手架、其他专用脚手架、脚手架的验收与维护、脚手架的拆除、附则。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要求,为使35kV~1lO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工作更具专业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保证投运后的系统稳定、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所列验收内容主要针对目前常用的分层分布式结构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于常规的微机远动终端,也可参照本标准相关内容检查验收。 本标准是在吸收设备使用单位、设备供应单位的相关技术资料基础上,并听取了国内众多行业专家的集体意见后,编制整理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DL/T 567的本部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入炉煤的煤粉细度测定的仪器设备、测定步骤、结果计算及方法精密度。本部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DL/T567《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分为9个部分。第1部分:一般规定第2部分:入炉煤和入炉煤粉样品的采取方法第3部分:飞灰和炉渣样品的采集第4部分:入炉煤、入炉煤粉、飞灰和炉渣样品的制备第5部分:煤粉细度的测定第6部分:飞灰和炉渣可燃物测定方法第7部分:灰及渣中硫的测定和燃煤可燃硫的计算第8部分:燃油发热量的测定第9部分:燃油元素分析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有:电气二次回路概述;测量仪表回路图;控制回路图及中央信号回路图;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图;变压器保护的二次回路图;自动装置的二次回路图;母线差动及失灵保护的二次回路图;直流电源的二次回路图。 全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文图并茂,可供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从事电气运行的电工及工矿企业,电力系统电工和农村电工阅读,也可供电力技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参考。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基于智能电能表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开展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系统建设的科学、有序推进,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织编写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运行》丛书,分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典型设计三分册。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运行(第3分册):典型设计》是《第三分册典型设计》,共3章,从低压配电工程典型设计、安装工艺标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和危险因素控制等方面对用IU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及运维各环节作了详细地说明和阐释。 本书可供电力企业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人员参考使用。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E20043872号)的要求对DL/T 591—1996《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DL/T 591—1996《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相比有以下一些主要变化: ——标准原有名称为《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改为《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 ——增加“设备要求”一章,列出监控设备由主机厂配套供货时,在设备选型、供货范围、供货方式等方面的附加要求; ——取消“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一章。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E20073 1415号)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电力系统内新设备的投运工作已经成为调度运行专业的主要日常工作之一。为给调度运行人员的设备投运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和参考,也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调度运行水平,编者以相关规程规定为理论依据,结合多年的实际运行经验编写了本书。 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相关规程规定的基础上,编写了典型的新设备试运行调度措施案例,其内容包括运行设备大修(更换)后的试运行、运行变电站扩建设备的试运行、新建变电站投运的试运行、电厂发变组启动并网试运行等的调度措施案例,内容翔实,每个案例后均配有解析内容,便于读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