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智、姚敏玉、张洪明、霍力编著的《激光原理学习指导(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配套教材)》密切配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激光原理》第7 版的主要内容。全书共分六章:激光的基本原理;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激光振荡特性;激光放大特性;激光器特性的控制。每章配有内容提要、思考题、例题和习题。部分习题给出不同程度的解题提示。书后附有习题的参考答案。 本书适于高等学校中与光电子技术有关的专业师生参考,也可供自学激光原理或相关课程的学生以及准备考研的学生参考。
本书在讲述激光技术基本理论和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来实现掌握激光切割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每个技能训练项目由一个或几个不同的训练任务组成,主要包括:激光切割图形处理技能训练、激光切割基础技能训练、激光切割材料加工技能训练和激光切割典型产品实战技能训练。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光电类专业的激光加工类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一体化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激光行业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
本书在讲述激光技术基本理论和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来实现掌握激光打标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每个技能训练项目由一个或几个不同的训练任务组成,主要包括:激光打标图形处理技能训练、激光打标软件使用技能训练、激光打标材料加工技能训练和激光打标典型产品实战技能训练。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光电类专业的激光加工类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一体化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激光行业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
本书在讲述激光技术基本理论和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来实现掌握激光焊接机整机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每个技能训练项目由一个或几个不同的训练任务组成,主要包括激光焊接机主机装调技能训练、光纤传导光路系统装调技能训练、激光焊接机整机装调技能训练。因为本书以真实技能训练项目代替了大部分纯理论推导过程,所以本书特别适合作为职业院校激光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激光焊接机生产制造企业员工和用户的培训教材,同时可作为激光设备制造和激光设备应用领域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教材。
本书结合国内 LED 显示屏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及维修技术现状,系统、全面地讲解了 LED 显示屏安装调试、 使用维护、维修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全书共 5 章,在概述 LED 显示屏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 LED 显示屏安装及辅助设计、LED 显示屏 配置及系统调试、LED 显示屏故障检测及诊断、LED 显示屏维护及故障处理等内容,并在附录列出通用 LED 显示 屏安装合同、LED 显示屏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范本,并简述了 LED 显示屏安装维修常用工具仪表的操作技能,以供 从事 LED 显示屏安装、验收、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查阅。 本书题材新颖实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刚从事 LED 显示屏安装调试、 维修人员的读物,也可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电器维修专业、LED 显示屏安装调试、维修培训班学员和教师的参考 图书。
《光学测量技术》由光学测量技术和光学测量实验两部分组成。 《光学测量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光学测量基础知识、常用光学测量仪器及基本部件、光学玻璃的测量、光学零件的测量、光学系统特性参数的测量、光学系统光度特性的测量、光学系统像质检验与评价,以及7个典型光学测量实验。在选材上既强调科学性、实用性,又注意吸取大量新的测试理论和技术,保持教材的先进性。每章后面附有大量思考题和习题,以加深和巩固读者对光学测量理论的理解及应用。 《光学测量技术》可作为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院校光电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兼作精密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光学计量测试等专业的选用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岗位培训教材及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高级光电子技术实验》是根据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开设的“高级光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所编写的配套教材。该课程围绕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些量子技术,以相关诺贝尔奖的工作为蓝本,设计搭建了一系列学生实验平台,构成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的专业实验课,帮助他们进行专业方向选择和实验技能训练。全书分原理篇和实验篇两部分。原理篇详细介绍了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光谱及其稳频、激光冷却、飞秒光梳和精密测量等原理和技术。实验篇就是围绕这些技术设计了一系列相关实验,目前共有八个实验,分连续光和脉冲光两条线开展,具体来说:前五个实验是基于连续激光,**个和第二个实验是进行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组装与特性测量,第三个和第四个实验,是搭建饱和吸收光谱然后进行激光稳频,第五个实验是磁光阱实验,属于连续
本书内容涉及光纤通信领域的多个方面, 具体包括传输光纤、 半导体光源和光检测器、 无源光器件、 光放大器、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部件及系统设计、 SDH和WDM光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以及光纤通信常用测试仪表的基本原理及测试方法等。 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的选取兼顾了已被广泛使用的*代表性的光纤通信技术和现代光纤通信的*进展, 同时所选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基础。 本书是光纤通信的一本基础性教材, 也是一本普及性读物。 它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广播电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和有关光纤通信的自考、 函授教材, 也可作为光纤通信的教学训练和技术培训教材以及广大科技人员的自学用书。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 需要者可登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网站, 免费下载。
全书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基础理论和红外实验。基础理论部分以紧贴现役武器装备的实例,深入分析、介绍了红外物理的基本概念及红外系统原理,并应用工程软件对典型系统工作过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计算。红外实验部分介绍了有关实验,其中部分实验为自行研发设计。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在工业、国防、医疗等各个行业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是国际上高技术竞争的重要阵地。《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集中介绍了多种光电功能材料的介电性质、压电性质、电光性质及包括电光效应、弹光效应、声光效应在内的一些材料的非线性效应,详细论述了各类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检测方法,并介绍了依赖不同材料性能制备的电光器件、光通信器件及探测器件等。《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的特点是知识概括性强、涵盖面广并增加了相关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内容,同时介绍了一些光电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进展,例如弛豫铁电体PMN-PT新材料,以及负折射现象和负折射率材料等。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可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学、物理学及化学专业的本科生使用
本书译自美国JohWiley & Sons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Infrared Technology”一书。本书共十一章,所叙述的内容包括了光电子技术的广泛领域:红外基础理论、红外材料、探测器和传感器,激光材料、激光器和传感器,光纤材料和器件以及这些元器件和传感器在工业、科研、商业、通信、医药、空间和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应用和未来潜在的应用前景。描述了这些专业技术领域的概貌和发展。 本书可供我国高等院校从事光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学生,科学研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工厂和有关公司的产品开发人员以及在光电子技术、军事应用领域工作的相关人员借鉴和参考。
陈海燕编*的《激光原理与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激光的产生、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激光控制的基本激光现象与基本原理,内容包括激光器基础、激光谐振腔理论、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与速率方程理论、连续波激光器工作特性、激光调制技术、脉冲激光器工作特性(包括调Q技术与锁模技术)、激光放大器、模式选择、稳频及倍频技术、常见激光器。本书着重基本激光现象和解释现象的基本概念、原理的论述,并配有大量自测题、习题与思考题,叙述深入浅出,便于自学。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光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应用物理等专业本科及高职高专教材,也可以作为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等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并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从事激光技术的科技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是有关集成光电子学的一本导论性教材,系统而扼要地介绍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原理、材料、工艺与技术发展。 全书共13章,包括以下内容:集成光电子学的概念和意义;平面介质光波导理论和模式耦合理论;晶体光学和光的调制;半导体激光器和放大器;光纤光栅和阵列波导光栅;电光集成器件;声光集成器件;集成光源和波长转换器;集成光探测器;非互易式磁光无源器件;集成光电子器件使用的材料;集成光电子学的主要工艺技术;平面介质光波导的数值计算原理。 本书是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之一,适合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光电子技术、光信息科学技术、通信等专业研究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作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及有关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1-2004-]872号)的要求,对DL/T 664-1999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进行了如下修改: ——对原标准的判断原则进行细化,提出了一般检测和精确检测等方式; ——增加了飞机巡线、在线监控型红外热像仪的内容; ——增加了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和校验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T 664-1999。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高电压试验技术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华东电网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
本书从偏振光描述开始,较为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产生机理,偏振模色散的主要测量方法,以及在直接检测光纤通信系统与相干检测光纤通信系统中对于偏振模色散的主要补偿与均衡方法。
本部分为GB/T 18311的第16部分,并隶属于GB/T18309.1—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元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1部分:总则和导则》。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1300—3—16: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 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16部分:检查和测量 球面抛光套管端面半径》(英文版)。
本书首先对原子磁力仪的用途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将作者近几年对原子磁力仪的研究融入其中。全书共分为九章,较为系统地对原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理论基础、激光稳频技术、磁屏蔽装置和无磁加热装置的制作、非线性磁光共振光谱、微小偏转角的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书中还着重介绍了一种Bell.Bloom型磁力仪,实现了一整套原子磁力仪系统的运行。 本书可作为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量子光学、原子物理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和相关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从平板显示产业概况,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亚洲主要经济体显示产业发展战略及典型企业案例,我国内地平板显示产业应采取的发展思路、组织实施方式和运行机制、政策措施与建议等方面对发展新型显示技术的战略进行了阐述。 《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有助于广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和社会公众了解平板显示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可作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进行科技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通信用光电探测器组件》系列标准包括: ——《通信用光电探测器组件测试方法》; ——《通信用光电探测器组件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GB/T 24365《通信用光电探测器组件测试方法》配套使用。 本标准在编制的过程中,参照了IEC 62007—1:1999《光纤系统用半导体光电器件第1部分:基本额定值和特性》的第6部分和第7部分,并结合我国光通信用光探测器组件的情况而制定。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注意到与下列标准的协调一致: ——GB/T 15651.2—2003《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5—2部分:光电子器件 基本额定值和特性》; ——GB/T 18904.4—2002《半导体器件 第12—4部分:光电子器件 纤维光学系统或子系统用带/不带尾纤的pin-FET模块空白详细规范》; ——GB/T 18904.5—2003《半导体器件 第12—5部分:光电子器件 纤维光学系统或子系
本书以光电测试方法和传感技术为主线,以激光测试技术为重点,较全面地介绍在光学量和非光学量的测试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测量原理、方法、仪器组成以及主要技术特点等。全书共分7章,第1章介绍基本光学量的测试技术;第2章介绍色度学的基本原理和色度、光度测试技术;第3~5章介绍激光测试技术;第6章介绍光纤传感测试技术;第7章介绍应用广泛的莫尔条纹、三角法和图像测试技术。上述的光电测试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文教、卫生、国防、科研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 本书可作为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书,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