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基于激光的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和测距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全书主要内容: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时间频率的基本概念、基本时间同步协议等;第2~4章,阐述光纤时间频率传递技术的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及发展概况,主要包括光纤时间同步技术、光纤微波频率传递技术和光纤光学频率传递技术;第5章,介绍星地激光时间传递及基于飞秒光频梳的测距技术;第6~8章讨论了前瞻性的量子时间同步技术,分别为基于频率纠缠光源到达时间测量的量子时间同步技术,基于平衡零拍探测和飞秒光频梳的量子优化时延测量技术。
微纳光子器件是光子集成系统的核心元件,应用于通信和计算机系统,可降低系统的功率消耗、减少信号串扰、改善系统的安全性。本书主要介绍了集成光子系统中的硅基混合集成激光器、硅激光器、集成锁模激光器、光放大器、微环谐振腔光开关器件的结构与运行原理;对部分器件的制作工艺作了介绍;引入了新近报道的光子集成硅基激光器和光放大器,如硅、铟镓砷磷混合激光器、拉曼激光器、单块量子点激光器和硅基混合放大器、拉曼放大器和高增益布里渊光放大器的结构、原理;介绍了多种微型光网络和芯片光网络的结构、原理、设计方法和技术;对掩模版设计作了简要介绍;介绍了量子级联激光器(含超短脉冲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放大器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还介绍了量子点激光器、半导体量子点单光
《微结构光纤设计、制备及应用》在对微结构光纤基础知识及发展历程概括的基础上,基于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微结构光纤设计和制备的基础理论,以及实际微结构光纤特性的分析模型、制备手段及应用方法。其中包括大模场面积微结构光纤、双芯微结构光纤、侧漏微结构光纤、空芯微结构光纤、太赫兹微结构光纤,以及基于材料填充微结构光纤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大量新型微结构光纤、器件及应用方面的进展和研究成果,穿插在各个章节中,内容深入、具体、细致、翔实。
《碳基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将围绕碳基纳米材料,特别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材料在未来纳米电子和光电子学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的这些材料的结构,和纳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应用相关物理和化学性质,适合于大规模器件集成用材料的可控制备,相关结构和物性的基本表征技术和原理,基于这些材料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简单的数值和模拟电路,纳米光源、探测器等光电器件,自旋和量子器件原理及展望。
《光通信系统中的光子学建模与设计》着重介绍如何使用工程或应用物理学,对光子器件进行建模和设计。内容涵盖了绝缘介质中的光传播分析、热扩散和载流子输运和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建模,并讨论了光纤中的光短脉冲传播。本书基础教学和研究并重,其内容既适合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也对博士生和关注光子器件建模和设计的研究者有诸多益处。
本书以现代物理学和光电子学为指导,系统考察国外光学领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本书着手从国外光学研发取得的新成果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博览与之相关的论著,吸取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相关学术见解,细加考辨,取精用宏,抽绎出典型材料,经过精心提炼和分层次系统化,形成本书的思维脉络和章节结构。本书分析了国外在光现象及本质、光子和激光原理方面的探索进展,分析了光学材料及元器件、光学仪器设备,以及光学技术的研发成果,分析了开发利用光源的新信息。本书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阐述光学领域的前沿学术知识,通俗易懂,宜于雅俗共赏。
《红外搜索系统》以舰船红外搜索系统为基础,从系统总体、技术论证、设计、研制等全过程的工程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红外搜索系统的主体和关键技术内容。全书共分10章:第1章,绪论;第2章,红外搜索系统总体;第3章,目标与环境红外辐射;第4章,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工程理论计算方法;第5章,大口径非球面红外光学系统;第6章,红外传感器;第7章,全方位红外动态点目标信息处理与图像仿真;第8章,扫描与稳定伺服系统;第9章,作用距离、探测概率与虚警概率;第10章,红外搜索系统的反对抗与作战效能。书中融合了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与科研成果,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系统性和应用性强,概念清晰,思路明晰,易于理解,条理分明。 《红外搜索系统》可供从事红外系统工作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尤
本书是作者多年以来从事激光变换及激光与金属材料相互热作用的理论模拟及实验研究的成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光波电磁理论基础、标量衍射理论、衍射积分在空域的计算、衍射积分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衍射场空间追迹及等效傍轴光学系统、高斯光束和激光谐振腔及激光束参数讨论、激光变换光学系统、非熔凝态激光与物质相互热作用的半解析计算、激光与物质相互热作用复杂过程的数学表述。 本书适合于光学、激光加工、机械制造、材料等专业大学师生及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音视频会议系统与大屏幕显示技术发展迅猛,它们紧密结合,组成绚丽多彩、应用广泛的AV技术,并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不断取得了巨大成就。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厅堂扩声系统与建筑声学、音频会议系统、音视频会议的配套设备与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数字电视与大屏幕显示、LED大屏幕显示技术、投影电视与拼接显示技术、数字电影与3D电影等。书中还列举了大量实例和*资料。本书以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为指导,在选材上力求新颖实用,在叙述上力求深入浅出。本书适合于有关音视频技术领域的诸如音响、影视、显示的技术人员和各行业的会议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以及从事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的设计人员等参考,也可供相关院校和培训班的师生及广大的音响、电视、电影爱好者阅读。
全书共分5章。第1章:绪论,介绍激光测距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特点。第2章:经典脉冲激光测距原理及组成,介绍脉冲激光测距技术的基本原理、激光发射机、激光接收机、 应用和发展概况。第3章:高精度脉冲激光测距技术,介绍脉冲式激光测距系统的测距误差、激光光源的脉宽控制、精确脉冲到达时刻鉴别、精密时间间隔测量。第4章:超远程脉冲激光测距技术,介绍超远程脉冲激光测距基本理论、单光子探测技术、微弱回波信号检测技术、基于事件计时器的时间间隔测量。第5章:飞秒脉冲激光频率梳*距离测量,介绍飞秒光频梳测距技术发展概况、飞秒光频梳及其产生、 光频梳*距离测量技术基础、飞秒光频梳测距方法、光梳多波长干涉测距的波长选择和相位信息提取方法。
激光大气传输已成为近代大气光学及其工程应用领域*前沿、*活跃的研究内容之一,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王英俭、范承玉、魏合理所*的《激光在大气和海水中传输及应用/现代激光技术及应用丛书》着重反映了当前激光大气传输问题的若干前沿进展?br/ 本书主要介绍激光大气传输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激光在大气和海水中的衰减效应,以及一些重要的高分辨率大气分子吸收线参数;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和非线性热晕效应及其自适应光学相位校正问题的主要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包括超短脉冲激光大气传输自聚焦效应的研究进展、激光大气传输在大气参数激光雷达探测、激光通信和激光成像中的应用?br/ 本书内容新颖、物理概念清晰,可供从事与激光大气传输相关的科技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理工科大学生和研究生参考?br/
胡先志、余少华编著的《光纤性能测试与网络应用》共分8章,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光纤通信常用的光纤传输理论、光纤设计思想、光纤制造技术、光纤类型特点、光纤的光学性能、传输性能、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及其测试方法、光纤传输系统特点、光纤线路测试方法等内容。 本书内容新颖、重点突出,使阅读此书的读者能理解并掌握光纤传输理论、光纤设计方法、光纤制造工艺、常用光纤类型及其性能特点、光纤性能测量方法、光纤性能与光纤通信系统彼此依存关系、保证光纤线路安全可靠工作的测试方法。 《光纤性能测试与网络应用》可供从事光纤通信领域科研、生产、施工、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光信息等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首先阐述了激光和脉冲光学的基础知识;然后分别介绍短/超短激光脉冲及其产生、操控和测量以及分光镜的应用。本书在版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修订,增加两章以介绍超快现象中有前景和发展快的领域——相干控制和阿秒脉冲。
本书全面阐述了对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光束进行多维度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特性、大气对激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激光光束多维度特性调控、大气湍流模拟装置性能分析、不同初始特性激光光束受大气湍流影响的研究以及光束优化的激光通信系统大气信道性能实验研究。本书为大气激光通信系统性能优化以及激光大气传输、大气辐射、天文观测、光学遥感、环境观测、自适应光学等基础研究及先进光电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应用模式和基本工具。本书反映了大气激光通信系统性能优化研究的重要进展,对大气激光通信系统性能优化及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丰富,不仅有详尽的光子学理论基础,同时论述了许多实际的光子学应用技术。本书首先以比较容易理解的形式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光子学理论基础;并且涵盖了光子学独立发展的完整内容,对光子学学科的学生及希望进一步发展的科研人员是非常有用的;另外,还列出了推荐阅读资料,帮助读者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重要内容,对光子晶体纤维、波分复用技术、偏振模色散的扩展处理和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及琼斯偏振算子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本书适合光子学方面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师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