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飞机电子电气系统与仪表 第1版第2次印刷
本书从微波信号的产生、微波信号的特性分析、微波网络和阻抗参数的测量,以及天线辐射特性参数的测量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微波测量的主要内容。全书共分11章,内容涉及微波测量的意义和特点、数字调制信号源、矢量信号分析仪、微波信号特性测试、微波信号源、微波信号频率测量、微波信号的功率测量、微波信号频谱分析、微波噪声测量、微波网络散射参数测量、微波电路测量、微波阻抗与网络参数、天线测量、微波电缆及连接器等。 本书取材新颖,内容广泛,反映了当前微波测试技术的新成就。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电子工程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共分为六个项目,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小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的制作与调试、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制作、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门电路和组合逻辑器件应用电路制作、触发器与时序逻辑器件应用电路制作。其中每个项目以1~2个任务为载体,将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融入任务中。每个任务以问题式、启发式的方式抛砖引玉,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为方便教学,本教材还配备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提供了课程网站;还将教学视频、仿真电路、动画等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出来。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成人院校等的电力、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等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安全归约的证明方法,包括相关概念的辨析、框架的设计、技巧的详细讲解以及思路模板化,从基于群的密码学基础、安全归约基础理论(包括安全模型、困难问题假设、攻击类型、敌手定义、概率优势等)、数字签名的安全证明、公钥加密体制的安全证明、基于身份加密体制的安全证明等方面对内容进行编排。 本书可作为密码学、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对公钥密码方案及安全性证明感兴趣的学生和教师参考。
本书从知识体系的视角,系统阐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整体结构、层次关系、核心概念和创新成就,注重系统思维和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本书内容围绕知识图谱展开,在整体知识结构框架下,从系统应用的角度,介绍信号与数据、电路与电子系统、互联与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并将集成电路、5G/6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热点技术融入整个知识体系中。引导读者运用系统化思维深入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立电子信息系统的宏观概念,形成深度和广度上的认识。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专业导论课教材和综合性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对电子信息技术感兴趣的读者的参考书。
本书从微波信号的产生、微波信号的特性分析、微波网络和阻抗参数的测量,以及天线辐射特性参数的测量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微波测量的主要内容。全书共分11章,内容涉及微波测量的意义和特点、数字调制信号源、矢量信号分析仪、微波信号特性测试、微波信号源、微波信号频率测量、微波信号的功率测量、微波信号频谱分析、微波噪声测量、微波网络散射参数测量、微波电路测量、微波阻抗与网络参数、天线测量、微波电缆及连接器等。 本书取材新颖,内容广泛,反映了当前微波测试技术的新成就。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电子工程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配合江苏大学王振宇、成立等编著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十三五”江苏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材,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一本学习辅导性质的书籍,旨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模拟电子技术领域问题的能力。本书结构清晰、简明实用、易教易学、实例精当、注重介绍解题思路和方法,尤其对易混淆和经典考题进行重点提示和讲解。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为教材第1章至第8章的内容提要和章后习题解答。该部分每一章节都对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基本概念和典型题目的解题技巧、方法、步骤进行了阐述,并对教材的习题1至习题8作出了比较详尽的解答和分析。对至于教材第9章,因为该章提供给学生Multisiml3.O软件工具并上机设计、仿真和分析,所以章后未布置习题,题解一书中也未涉及第9章的内容,由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自行动手
《电力系统时滞稳定性》重在阐述电力系统时滞稳定性研究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适用模型、关键问题和相关分析方法。在简单回顾电力系统时滞环节的一些特点后,重点分析时滞现象带给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内容涉及时滞系统稳定性的频域和时域两类分析方法、电力系统时滞稳定裕度计算方法、时滞稳定域的构建及求解方法、时滞电力系统的模型降维以及分岔分析等部分。
本书通过丰富的实战案例由表及里、深入浅出,以基础知识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系统讲解OpenHarmony轻量系统应用开发技术。 全书共6章,第1章介绍了OpenHarmony轻量系统的背景、发展历程、环境搭建、工程创建与运行等情况。第2~5章通过49个案例详细介绍了OpenHarmony轻量系统的设备接口、系统接口、智能设备、网络通信等关键技术。第6章为综合实战案例——遥控小车,该综合实战案例从技术架构、功能实现,MQTT通信协议等方面进行讲解,让读者掌握OpenHarmony轻量系统应用开发技术,提升读者综合开发能力。 本书主要面向对OpenHarmony轻量系统应用开发感兴趣的学生、开发人员或者相关从业人员,让 多的人掌握OpenHarmony轻量系统应用开发技术。
本书是“海缆工程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系统地介绍了海底光缆工程项目申报、论证与立项、海缆工程前期准备、施工准备、海缆铺设施工及工程收尾、海缆系统联通与组织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书可作为海缆工程各技术领域的工具书和教材,也可供海缆通信专业的工程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的人员使用,以及供从事海缆工程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是作者积多年授课及指导学生实验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作者力图通过系统的习题解析和相关的实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全书主要包括习题解答和实验指导两部分。其中习题解答为《信号与系统基本理论》的配套教材;实验指导包括基础性实验和综合及自主性实验。通过配合主教材使用,可以起到衔接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课下辅导的作用。
《图解特殊坐位与座位(修订版)》配以大量插图和案例,文字简洁,便于学习、阅读,其使用者非常广泛,正如原著引言所述:“《图解特殊坐位与座位(修订版)》是写给残疾人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及言语治疗师、康复技术提供者、医生、家长、教师、职业顾问、技术专家、工程师,以及几乎每个涉及治疗、制造、供应和使用特殊座位和移动系统的人。”相信《图解特殊坐位与座位(修订版)》会给广大读者带来帮助。
本书从数字声频的基础理论出发,详细介绍了数字声频的测量参数、测量方法等内容,并重点阐述了各种测量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声音数字化基础、数字声频接口、抖动理论和抖动的测量、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的测量、数字声频设备的测量方法等。 本书可供从事数字声频技术研究、数字声频设备的生产及系统集成等领域中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从事声频测量工作的读者阅读,同时还可以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
本书从信令角度全面介绍TD-SCDMA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TD-SCDMA协议体系的发展进程、网络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信令、系统的安全策略、系统组网以及TD-SCDMA系统的一些增强技术内容。其中,重点介绍接入网信令,即Uu、Iub、Iur、Iu接口的结构和与之相应的信令流程,以及和这些流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对TD-SCDMA中的物理层暂不做详细介绍。 本书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TD-SCDMA系统信令进行有机统一的介绍,使读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对TD-SCDMA系统信令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书可供从事或即将从事TD-SCDMA系统开发、研究、工程工作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技术培训的参考书籍。
《电力系统时滞稳定性》重在阐述电力系统时滞稳定性研究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适用模型、关键问题和相关分析方法。在简单回顾电力系统时滞环节的一些特点后,重点分析时滞现象带给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内容涉及时滞系统稳定性的频域和时域两类分析方法、电力系统时滞稳定裕度计算方法、时滞稳定域的构建及求解方法、时滞电力系统的模型降维以及分岔分析等部分。
本书对2010年版做了重要修订。全书共分9章:第1章为电子系统设计导论;第2章为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第3章为模拟系统及其基本单元;第4章为模拟设计中的EDA技术;第5章为数字系统设计;第6章为嵌入式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第7章为电子系统的芯片实现方法;第8章为电子系统设计与制造的有关工程问题;第9章为电子系统设计举例。以上内容系围绕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来安排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以适应电子信息时代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本书在内容体系上始终秉持系统设计方法学、EDA工具与环境及设计方法、工程实践知识三位一体的理念,具有取材 、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既论及与电子系统高层设计理念相关的问题,又重视底层实现中常见实际问题的处置原则及方法。此次修编后,补充介绍了若干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经验,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而编写。 全书共6章,第1章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装置,第2章是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操作说明,第3章为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第4章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第5章是MATLAB仿真实例,第6章是OrCADP Spice仿真实例。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类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分三部分,部分为信号与系统实验,第二部分为通信原理实验,第三部分为移动通信实验,实验内容非常丰富,实验较为独立,由浅人深,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和时代性,是一本很适合大专院校在校生学习和相关人员参考的实验指导书。
本系列教材根据教指委《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结合光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从工程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光学工程学科体系上注重基础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在光学工程教育体系上整合了光电技术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实践环节,既体现了光学工程学科的数理特征、行业特征以及 外光学工程研究与产业发展的 成果和动态,又增强了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本系列教材包合 化教材、 精品课程教材,以及企业界工程师参与写作的教材,是真正结合 教学前沿、 精品教学成果、企业实践应用的高水平教材。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及相关科研成果,并结合 前沿技术; 本书完整地包括了光谱理论、光谱仪器、光谱分析应用等内容,可以适合于诸多相关专业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使
本书对高轨高通量卫星通信的基础理论、核心组成、关键技术、业务应用和未来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全书共6章,内容包括高通量卫星概述、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技术、高通量卫星载荷、高通量地面系统、高通量卫星应用市场、高通量卫星技术发展趋势展望。本书包含大量实例和图表,便于读者理解高通量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组成、技术、运营方式和业务模式。本书适合通信与信息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卫星通信专业研究、设计、试验、运营和制造的各类技术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