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义、徐宝财、王军主编的《表面活性剂--合成性能应用(第3版)》分6章,介绍了表面活性剂主要亲油基原料的性能特点、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合成原理、基本性能和基本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界面性质、胶束性质、电化学性质以及添加剂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乳化、增溶、分散、发泡、洗涤去污等基本作用原理和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生态学、环境安全以及表面活性剂生命循环周期等。本次修订增加了思考题,供读者巩固与提高。 本书内容丰富,论述详细,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供从事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专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金属有机功能材料融合了有机化合物和金属的特性,在光电磁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功能。本书共11章,介绍了有关金属有机光电磁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知识,内容包括:金属有机功能材料在发光和光伏材料与器件、非线性光学材料与性能、光致/电致变色材料与性能、传感材料与性能、储能材料与器件应用、二维金属有机纳米片材料与性能,以及金属有机纳米合金磁性材料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化学、材料、物理和信息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院所相关人员等阅读和参考。
卢林刚、李向欣、赵艳华编著的《化学事故抢险与急救》介绍了危险化学品以及化学毒物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化学危险源辨识与危害评估、化学事故检测与警戒、泄漏控制与处置、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化学事故现场洗消、急性中毒与中毒急救、化学致伤的现场急救等关键技术以及典型化学物质的处置与急救的应对措施。 《化学事故抢险与急救》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适合作为危险化学品生产、科研和管理的企 的培训教材,也可供高等学校应急管理、消防工程、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等离子熔覆金属涂层》是作者近几年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概括,主要内容包括:等离子熔覆技术及其发展简介,等离子熔覆材料体系分类,熔覆设备及工艺研究,以及镍基、钴基和铁基等离子熔覆涂层的具体性能表征和阐述。本书 的特点是从等离子熔覆技术出发,分别就镍基、钴基和铁基三大等离子熔覆体系涂层的物理、化学等性能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为各类涂层的不同应用需求提供科学的研究数据支持。 本书可供表面技术专业研发人员使用,也可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参考。
卢小泉、王雪梅、郭惠霞、杜捷编著的《生物电化学(精)/电化学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努力遵循“加强基础,趋向前沿,反映现代,注意交叉”的现代学科建设理念,从生物电现象及其研究范围、应用现状涉及的电化学基础知识出发,总结了现代生物电化学研究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电化学基础、生物电现象及酶、微生物、DNA及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生物环境、氧化还原自组装膜界面电子转移研究、数理基础、技术基础、生物电化学的研究领域、进展与应用。 本书可供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中国碳排放:尽早达峰》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入手,通过对产业结构转型、国内外低碳发展、低碳技术市场化应用、绿色低碳消费、建筑和交通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等进行科学、系统和定量化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社会可行性、技术可能性和政策可支撑性,得出了中国有可能成为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更严重的国家,现有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高碳扩张型增长已没有空间,能源转型已具备条件等结论,并认为2025年前中国实现碳排放峰值的可能性极#。 研究采用了IPAC-CGE能源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对碳排放峰值可行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模拟和计算,并提出了尽早达到峰值的行动清单和政策建议。
本书对具有前瞻性的磁性纳米材料及磁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了系统论述,内容包括该技术近十年的发展状况,功能性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表征方法,磁性纳米材料的功能化,磁固相萃取的理论基础,磁固相萃取方法的优化和校正,磁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环境、药品、烟草、元素形态、天然产物等中的分析应用,为磁固相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和具体应用。 本书主要适于从事环境、食品、药品、日化、烟草等行业分析检测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外参考书籍。
本书介绍了石墨烯/聚乙烯、石墨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石墨烯/热塑性聚氨酯等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和表征,详细介绍了石墨烯/热塑性聚合物的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并列举了应用案例,为其实现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指导。 本书可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化学工艺专业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高分子材料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色谱技术丛书”的分册之一,从实用的角度系统介绍了色谱手性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内容包括手性色谱概论、手性气相色谱、手性液相色谱、手性毛细管电泳、手性薄层色谱、手性超临界流体色谱、手性高速逆流色谱。书中对代表性的手性分离柱和手性识别材料的选择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叙述和比较,书中的色谱图 大多数来自于作者团队的手性拆分研究结果,图表数据可靠,使读者能快速掌握各类手性分离柱的特点。 本书适用于不对称合成、手性分离、药物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功能材料领域的读者。也可供有机化学、精细化工、农业、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学习参考。
本书在保证应用电化学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电镀工艺新观念、新技术、新经验,阐述了电镀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与步骤及注意事项,目的是巩固和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贯通,提
氮杂环化合物是开发新型治疗剂 潜力的化合物,特别是喹啉及喹喔啉骨架 是许多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合成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类化合物显著的生物活性,为了 好地发挥它们潜在的药用价值,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学家围绕喹啉和喹喔啉环的结构多样化和官能团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合成工作。本书以自制的2-卤甲基喹啉或喹喔啉,包括2-溴甲基喹啉-3,4-二羧酸二乙酯、2-氯甲基-4-溴甲基喹啉-3-羧酸乙酯和3-溴甲基喹喔啉-2-甲酸乙酯作为反应底物与水杨醛、酚、芳杂醛和芳胺等进行反应,构建了各种新型结构的喹啉及喹喔啉类衍生物。 《喹啉及喹喔啉类衍生物的合成》既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又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供高等院校或科研部门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参考。在撰写过程中,立足于科学性,为各位读者提供翔实的
《氧化石墨烯制备与应用》对氧化石墨烯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本书前半部分从氧化石墨烯的化学基础开始,讲述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结构、表征(第1章)和还原修饰、改性(第2章与第3章)以及如何将氧化石墨烯进行组装(第4章)。书中后半部分展示了氧化石墨烯在无机复合材料(第5章)、能量存储(第6章)、生物医学(第7章)、水处理(第8章)和光电传感(第9章)等领域中的典型应用及相关影响因素。 本书希望为初步进入该领域的研究生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关于氧化石墨烯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