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化学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关注固体中电化学反应过程及其相关材料构效关系。本书主要介绍固态电化学所涉及的物理、化学与材料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验研究方法,体系应用及其今后发展趋势。全书共分为12章,内容包括固态电极/电解质材料合成方法(包括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固态材料结构分析、固态材料中的缺陷化学、固态电子结构与电子电导、固态离子输运过程及其特性、无机离子导体材料、聚合物电解质、离子嵌入脱出反应、氧离子导体及混合导体、材料物理与化学性质的计算机模拟、固态电化学研究方法(包括一些新型的表征技术等)。本书可供相关学科科研与技术研发的科研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校化学、物理、材料、化工、能源、环境等学科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以真实产品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工艺流程为内容设计主线,阐述了当今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典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了一次盐水制备、二次盐水精制、精制盐水电解、氯氢气处理和液氯生产五个方面的生产任务。在一次盐水制备过程中融入了流体输送、流体输送典型机械、膜分离技术、非均相物系分离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以及岗位操作等基本技能;在二次盐水精制过程中介绍了传热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和螯合树脂的使用、再生以及岗位操作技能;在精制盐水电解过程中,介绍了典型离子膜电解槽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电解生产单元的开停车操作过程;在氯氢气处理过程中,把气体输送单元操作与典型输送设备的结构、性能与装置的开停车操作相结合;在液氯生产过程中,针对液氯生产岗位上的冷冻技术以及氯气液化技术进行了分析。本书内容具体、生动,更加注
本书旨在从不同角度全面阐述中国电镀行业的发展历史。全书主要分为三篇,上篇为综合电镀史,主要介绍中国电镀工业从古代到近代以至当代的整个发展历程;中篇为电镀专题史,阐述电镀在电子、航空、印刷等行业的发展和应用历史,阐述电镀的清洁生产、电镀教育与出版以及电镀行业组织的历史;下篇为地方电镀史,阐述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珠三角及港台地区的电镀简史。后附有中国电镀大事记。 本书适合于电镀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电镀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也适合于对行业专门史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臭氧金属氧化物催化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研究》以臭氧氧化技术为核心,围绕作者所在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介绍单独臭氧氧化、均相催化臭氧氧化、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及相关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机理,是一本应用、介绍各种臭氧氧化技术的专业书。 全书的主要内容是采用蜂窝陶瓷作为催化剂基体,制备新型的Al2O3负载Mn-Fe-K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臭氧金属氧化物催化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研究》各部分的叙述,力求把理论、方法的介绍与获得的结果及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读者理解和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配电网络及配电线路构成、配电网络设计、配电网络计算、配电线路设备、配电线路设计、配电线路(含电缆线路和地埋)施工、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配电线路及配电所保护、防雷与接地和配电线路管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输电线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和函授教材,还可供从事输配电线路设计、施工、运行、检修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
第三版《现代电镀》的出版已经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电化学沉积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许多新的和潜在应用的成熟学科。为了描述这些发展,第四版《现代电镀》邀请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德国等地专家(完全有别于第三版作者),向读者呈现了一本完整的电镀专著。新版涉及到广泛的边缘课题,从半导体的电镀到环境研究。 第四版适合于有电镀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也适合于初学者。它提供了清晰、完整、*的原理解释,以及密切相关的电镀技术的应用,它不仅替代第三版成为电镀工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资料来源,而且重点转移到电子工业,从物理方法到电化学方法,特别是关于第二代产品技术,如铜互连技术。 内容包括:各种金属及合金的电镀,半导体的电镀和绝缘体的电镀,导电性聚合物的电沉积,各种金属及合金的化学镀,镀前预处理工艺,生
本书共五章,主要针对电镀生产效率(镀液的稳定性)和电镀产品质量(镀层均匀性),对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陈述了实质性影响因素的作用,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用方法,同时,对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方法做了介绍。 本书可供电镀工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电镀技术开发人员阅读参考。
GB/T 20245{电化学分析器性能表示》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pH值; ——第3部分:电解质电导率; , ——第4部分:采用覆膜电流式传感器测量水中溶解氧; ——第5部分:氧化还原电位。 本部分为GB/T 20245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和GB/T 20000.2—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 60746-5:1992《电化学分析器性能表示 第5部分:氧化还原电位》。 为了方便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在GB/T 20245.5的标准文本中用“GB/T 20245的本部分”代替“IEC 60746的本部分”; ——小数点符号用“.”代替“,”; ——删除了国际标准前言。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
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新的、有效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储量巨大,没有环境污染,充满了诱人的前景。目前太阳能光电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相关太阳能光电工业发展迅速,是令人瞩目的朝阳产业。 本书介绍了太阳能及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艺,着重从材料制备和性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主要的太阳能光电材料的基本制备原理、制备技术以及材料结构、组成对太阳电池的影响。太阳能光电材料包括直拉单晶硅、铸造多晶硅、带硅、非晶硅、多晶硅、GaAs、CdTe和CuInSe2(CuInS2)。 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的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太阳能光伏等能源领域的师生作为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研究和开发的太阳能相关行业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工程师作为参考。
本标准对JB/T7508-1994《光亮镀镍添加剂 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与JB/T7508-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补充了目次; ——补充了前言; ——修改了部分所引用的标准; ——提高了霍尔槽试验、深镀能力、分散能力、阴极电流效率及整平性的技术指标。 ——修改了第四章(试验方法)中的部分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书主要介绍了电镀液的组成与电镀工艺,体现传统配方,力图兼顾*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电镀添加剂与电镀工艺概述;电镀前处理及其添加剂;电镀镍、铜、锌、锡、铬、贵金属等工艺及添加剂;化学镀镍、铜与化学复合镀工艺及添加剂。 本书可作为电化学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学习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化工专业学生了解电镀添加剂与电镀工艺的自学教材,同时还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电镀工作者、相关管理人员的参考书籍。 读者对象: 本书可作为电化学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学习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化工专业学生了解电镀添加剂与电镀工艺的自学教材,同时还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电镀工作者、相关管理人员的参考书籍。
本书是《实用电镀技术丛书》(第二批)的一个分册。 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元素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电学性能、高催化活性和强配位能力。本书详细介绍了金、银、铂、钯、铑、铱、锇、钌等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及其合金的实用电镀技术,其中对镀金及金合金更是作了详尽的介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书中内容包含作者的经验积累、*的发展趋势以及近年专利方面的*研究成果。适合从事装饰性电镀生产技术人员、表面处理教学与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表面处理相关专业教学的参考用书。
沈品华主编的《现代电镀手册》分上下两册,共27篇。上册除总论外,有8篇:电镀清洁生产、电镀化学基础、电镀电化学基础、普通金属电镀(包括镀前处理、电镀挂具、8种单金属电镀工艺和刷镀工艺)、镀贵金属和贵金属合金、特种材料上电镀、电镀合金以及复合电镀,还有相关资料附录。下册19篇:电子电镀、化学镀、稀土添加剂在表面处理中的应用、电铸、铝和铝合金的表面氧化处理、金属表面的花色处理、金属的化学氧化和磷化、机械镀、达克罗涂覆层和烧结锌涂层、热浸镀、电泳涂装、电镀溶液性能测试、镀层性能测试、转化膜性能测试、现代检测仪器的应用、电镀溶液分析方法、电镀车间设计、电镀纯水的制备、电镀废水、废渣和废气的处理等。 《现代电镀手册》荟萃和网罗了国内外先进的电镀及相关工艺、材料、工装、电镀清洁生产技术以及电镀
本书是《现代加工技术丛书》之一。全书以电化学加工中的电解加工为主,阐述了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基础,讨论了电解加工的*发展和应用实例,介绍了电解加工的工艺设备;本书还对复合电化学加工、电刷镀加工和电铸成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是次从减材加工和增材加工两个方面全面阐述电化学加工的专著,反映了当前电化学加工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前沿进展。大陆和台湾两地专家联手协作,共同编著一书,也是这本书的特色之一。 本书可供从事现代加工技术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参考,可供机械、航空航天、电子等工业领域从事特种加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考。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是消防教育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书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 号)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12)等*修订发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危险化学品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原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危险特性,危险化学品的包装与安全信息,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等内容。 本书收集、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事故资料、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章节安排合理,体系完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突出,能够引导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消防指挥专业的必修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应急救
本书以"电化学传感器构置及其应用"为题,对溶胶-凝胶衍生的复合碳陶瓷电极、基于纳米粒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及基于生物催化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置与应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三种新型传感界面的构建,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并建立了H2O2、葡萄糖、DNA等物质的伏安分析新方法。该研究为探索高选择性、高灵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提供了新思路,对于拓展电分析化学技术在纳米仿生器件及生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本书详细阐述了反渗透和纳滤技术及其应用,共分6章,其中包括反渗透技术早期发展史、现状与展望,纳滤膜的问世及其研究进展;反渗透和纳滤过程分离特性、分离模型和评价方法;反渗透和纳滤膜材料、形态及组件;膜工艺及其操作模式、膜污染的防治;工艺设计、系统操作和维护管理;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生产及使用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应急救援基础知识》为《应急救援培训系列丛书》之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石化应急 常识,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的功能,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能力评价与持续改进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