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8章,可划分为4大部分。章和第二章讲解颜色的光学特性和视觉特性、颜色视觉规律和影响颜色感觉的因素,是构成颜色理论的基本概念;第三章至第六章介绍计算颜色、表示颜色和测量颜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第七章介绍彩色印刷中的色彩学原理,用前几章的颜色理论阐述彩色复制的颜色传递过程、计算印刷品颜色的方法;第八章是配合本课程的实验部分,通过各种目视观察实验和颜色测量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颜色的特性和规律,促进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在每章的后面,我们设计了习题或思考题,以检验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这些习题都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或者是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 本书适合印刷工程、包装工程以及与图像处理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课程的教材。本书力求颜色理论与彩
本书是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技术学校统编教材中的一本。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介绍了印刷设备基本控制电器元件、印刷设备中常用的电动机与控制方法、印刷设备中的基本控制电路、胶印设备典型电路分析、气动部分、印刷机的电气维修等,内容全面、概念透彻。是一本难度适中、内容新颖的适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教学使用的印刷电气控制专业教材。也适合印刷、包装、轻工、电子及机械行业企业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使用。
潘杰等主编的《印品整饰及装订技术》主要介绍《印品整饰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覆膜、上光、扫金与滴塑、模切与压痕、烫金与折光、压凹凸与压花压纹、糊盒以及装订技术的基本理论,着重讲述各个部分的材料选用、设备调整、工艺过程控制、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糊盒技术是印品整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本书在国内次将糊盒技术单独作为一章详细介绍。 《印品整饰及装订技术》不仅可以作为印刷包装高职高专学生的专用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包括为企业培训员工、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的教材,还可以作为其他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以颜色科学、图像处理理论、印刷复制原理为基础,以数字化印前信息采集、处理、输出流程为线索,力求将理论与印刷复制相关的图文信息采集、处理、记录技术紧密结合,以求更完善地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为其适应印前处理相关的工作以及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本书的前几章涉及图文信息及印前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主要有:图文信息概念、网点复制原理、图像的阶调和颜色复制、图像的频率域变换和采样定理等。以此为基础,在后面的章节中主要涉及印前技术内容,即页面描述和RIP、文字编码和字形/字库技术、图像的数字化采集技术、图像的阶调/色彩/清晰度处理、图像压缩、色彩管理、加网、图文记录输出/制版技术等。随后引入了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概念和原理,并在后一章中讨论了印前图文处理和制版的工艺技术。 本书可供印刷工程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对QB/T 3598—1999《胶印亮光油墨》及QB/T2624--2003《胶版单张纸油墨》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QB/T 3598—1999、QB/T 2624--2003市H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单张纸胶印油墨》; ——调整颜色指标表示方法(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流动度指标(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着色力范围(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黏性指标范围(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结膜干燥指标(见3.1,2003年版的4.1表2); ——增加可溶性元素的限量(见3.1); ——增加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见3.2); ——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油墨光泽检验方法(见附录C); ——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的提高对人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提出了挑战,人们急需在海量存在的信息中发现并迅速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就是图书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印1000问》是“印刷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包括光与色彩学、制版准备、制版、材料与设备、测定、印刷、移印与特印、织物印花、标牌、其他(塑料、金属、玻璃、陶瓷)印刷、故障排除等十一章内容。本书对丝网印刷中经济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本书的主要特点是简明实用、检索方便,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业内人士的工作有所助益。
《印刷开料速查速算手册(第2版)》(作者李怡)为版的全新修订版。除了介绍了常用纸张和材料的开切方法和开切尺寸,还对出版常用纸张的品种、数量、规格,书籍成品尺寸的计算,书刊正文用纸量的计算,书籍厚度的计算,平装、精装封面用料量的计算,图书直接成本的计算以及如何节约成本等都有全面细致的介绍。对同一个问题,提供多种计算方法,还有丰富全面的数据表可以查阅。《印刷开料速查速算手册(第2版)》是印刷、出版、广告、包装从业人员不可多得的案头工具书。
随着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印刷包装产业的激速增长,近年来国内很多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印刷、包装类专业。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多数院校的印刷包装专业都是在较长时间内集中向学生传授技术原理和操作规程知识,只有到后一两个学期才组织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线上实习。事实上,印刷包装专业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实训教学必须贯穿于全部专业教学的始终,离开实际操作的原理规程的讲解是无法实现对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的。我们在“双元制”职业教育近十年的探索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且进行了总结和辨析,组织编写了这本《印刷包装专业实习指导书》。 本书紧扣印刷包装专业的标准生产流程主线,结合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系统地把印刷包装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分为十五个实训环节来阐述,包括印前印版的制作,印刷开机前的撞纸实训,印
本书构成包括功能材料概述、印刷功能材料、新型材料、薄膜功能材料以及复合功能材料等内容。所有内容,紧密结合印刷包装功能材料编写,使读者在了解功能材料的基础上,了解印刷包装功能材料与功能材料的关系。在各章节内容选择上,注重*的功能性印刷包装材料发展与应用,为未来的功能印刷包装材料发展,提供了一批必要文献。
本书为全国印刷类高等职(专)业统编教材之一。内容包括纸张的制造、质量要求和塑料薄膜承印材料的特性;油墨的原材料、干燥机理、印刷适性理论、质量检验方法以及各种油墨及其应用;传统印版和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所用版材的类型和特点。 本书可作为印刷类高职院校教材,也可供印刷行业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向读者介绍了色彩管理工艺及应用技术的内容。全书分6章,从色彩管理的原理、各印刷环节工作条件的预处理、有关设备的硬件配置、设备色彩特性文件的产生和编辑以及应用软件的色彩管理使用方案等方面,阐述了建立色彩管理工艺过程的具体措施。 本书面向印前制版和色彩管理工艺流程的操作和技术人员、广告设计及摄影等领域需要实施色彩管理方案的从业人员阅读使用,并可为需要实施或配置色彩管理生产流程的印刷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有效而合理的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本书全面完整地为读者再现了印刷车间的生产流程,是员工与印刷生产关系连接的纽带。主要讲述印刷跟单过程中的印刷知识、包括纸张、油墨、印后加工等材料的使用;各种印刷及印后装订设备的技术参数;不同客户、不同印品对设备的不同需求分析;并围绕某单产品进行工艺设计、质量设计、工期设计及制订生产工艺单的一系列工作;后还结合了实例讲解如何节省材料和工时,协调各部门关系及资源的统筹配置等。
本书是一本概述纸及印刷、包装用纸方面的,兼有知识性和实用性的手册。全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了纸的现代概念、常用的印刷、包装用纸58种、纸的规格和计量、图书出版中纸的裁切与计算、印刷纸的质量检测与“纸病”、印刷适性以及纸的物流管理等。此外,还收集有七个附录。 本书的内容截止于2002年8月的*、权威资料。论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实用性强、主要读者对象是:印刷业、包装业、出版业的管理、生产、销售人员,各地纸张商贸公司、文化用品专卖店等的职工,也可供有关专业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书围绕平版胶印的基本原理,印刷五大要素的印刷适性和印刷质量控制展开编写,编写的重点是印刷过程的印刷适性和控制,突出技能培养的特点;基本原理的讲解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平版胶印质量控制突出了现代测试的发展目标。 本书的编写由六位作者完成。北京轻工高级技校王训泉老师编写第九章、第二章第二节、第四章节;上海轻工业学校郑黛老师编写第二章节,第三章第三、四、五节,第七章第三、四、五节;浙江轻工业学校陈文革老师编写第六章、第二章第三节;长春市轻工业技术学校李飞老师编写第八章,第三章、二节;山东新华印刷厂潍坊厂叶红同志编写章,第七章、二、六节;山东潍坊一轻技校蔡文平老师编写第五章,第二章第四节,第四章第二、三、四、五节。
本书是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技术学校统编教材中的一本。 《电脑排版工艺》下册分为6章,主要介绍方正飞腾4.1文字、文字块基本操作、图元和图像的排版、表格和主页及数学公式的排版。本书将软件功能的讲解和实例操作相结合,以任务实例来带动讲解具体的操作技巧,使读者边练、边学、边提高。为了巩固所学的内容,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其中有一些比较完整的作品练习,使读者在掌握软件功能以后,能在实际工作中尽快上手,举一反三。 本教材可作为新闻出版系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自学用书,也可用于本行业在职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技术等级考核和鉴定工作使用。除此以外,本教材还能满足职业技能鉴定和行业内企业对相关工种技术人员再就业的培训需要。
本书为《实用印刷技术丛书》中的一册。既是全套丛书的基础知识,又是丛书的提纲挈领之作。 本书从印刷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入手,全面介绍了印刷的基础知识,并按工艺流程顺序,介绍了印前、印中、印后各类技术的特点、要点、工艺流程和*发展方向,内容全面,技术实用,言简意赅。 本书既可作为印刷厂管理人员、印刷工人的案头工具书,又可作为各印刷院校的概论课教材及各大印刷厂工人培训教材。
本教材从印刷工艺的基础知识讲起,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逐步过渡到印刷工艺的处理实务。运用大量的设计实例进行讲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较强的实用性。它不仅让学生对从原稿设计转入印刷环节的过程描述易于理解,而且以图为辅,使之清晰展现,简洁明了,既便于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也便于学生自修。全书共分为五章,章前设计了学习指引,章后设计了思考题和实训项目。**章讲述印刷与设计;印刷的功能;印刷术的发展等基本知识。第二章讲述印刷工艺流程;印刷要素;特殊印刷;印刷材料等知识。第三章讲述图文处理;排版;输出方式等知识。第四章讲述印后工艺;装订知识;第五章讲述印刷工作室;印刷项目实务。
印刷技术近十年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以致有业内人士断言,以drupa1995为界点,印刷技术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的新时代。与技术层面一日千里的变化相比,专业图书出版领域的情况却难以让人乐观不仅以数字技术为主题的读物少之又少,就连行业一线技术人员急需的实用性读物也不多见。因此印刷工业出版社决定从基本的工作做起,出版一套印刷工作小窍门丛书。 《印后加工小窍门》是这一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其内容主要来自广受业内人士欢迎的《印刷技术》杂志。这些内容是那些富于实践和思考精神的一线技术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因而有着极强的实用性。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为达到原汁原味的效果,在形式上基本保持了原稿的风格,只对个别稿件进行了局部修饰。书中大部分稿件字数不多,但都一语破的,针对印刷实践中常见的小问题,小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