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写,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定用书。
《外国工艺美术史》,也是人类追求和创造美的历史,各种工艺美术制品就是这种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在进行工艺美术创作的同时,人类不断地培育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和鉴赏能力。这种对工艺制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和由这些因素所构成的美感的解释、想像、体验和谈判能力,是人们使用生活用品和观赏工艺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和认识过程。在漫长的工艺美术创作活动中,人类不仅造就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而且也提高了对各种材料(包括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把握能力和加工技术。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乐美文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河北青竹美术颜料有限公司、中山市联众文具礼品有限公司、上虞市致远画材有限公司、宁波松鹤文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炜、张芳、孙付霞、刘其通、施红光、任雪峰、高松鹤。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素青、李玉鸥、李武军。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6)归口。
本标准代替GB/T 18043-2000《贵金属首饰含量的无损检验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本标准与BG/T 18043-2000的主要区别如下: ——标准名称中去掉“无损”二字; ——根据国家标准制修订情况,替换了相关引用标准; ——对仪器设备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计算结果采用千分数表示,与GB 11887的表示方法一致。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教程》紧贴《标准》,内容上,力求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培训特色;结构上,针对玩具设计师职业活动的领域,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分玩具设计员、助理玩具设计师、玩具设计师、高级玩具设计师4个级别进行编写。由于玩具行业的产品品种繁多,技术特点跨度大,因此,本《教程》分为毛绒玩具、木制玩具、塑胶玩具和童车类儿童用品等四大类玩具进行介绍。《教程》的基础知识部分内容涵盖《标准》的“基本要求”;技能部分的章对应于《标准》的“职业功能”,节对应于《标准》的“工作内容”,节中阐述的内容对应于《标准》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
本标准等同采用CIE 121—1996《灯具的光度测试和分布光度学》。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技术报告”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 c)删除CIE 121 1996的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陶瓷烧成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陶瓷生产一线的烧成工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陆小荣等编著的《陶瓷烧成技术》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学内容,同时体现以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以典型任务引领项目教学。 全书分七个部分,从陶瓷烧成技术基础、隧道窑、辊道窑、间歇窑、电窑、窑炉的热工测量、窑炉用耐火材料等方面,对陶瓷烧成的基本原理与主要设备操作等做了系统介绍。为了便于教学,每部分内容前面有学习目标、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后面配有思考题。
中国有句老话——“盛世收藏”。当今工艺美术界的人都有这个体会。和谐社会的创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市场的空前繁荣、北京奥运会的完美谢幕,这一切都说明了我们工艺美术事业正逢盛世。盛世对工艺美术行业来讲是好的发展机遇。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经营管理者们,应该说都会自觉地抓住这个机遇去发挥、创造,把卓绝的技艺凝结在作品中,使其流芳百世。但这,只是作者的使命之一,作者身处盛世之中应该做的另一项工作,就是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技艺。 2002年,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的核心是“保护人才、保护技艺、保护品种”。其保护的终目的,就是将优秀的传统技艺完美地传承下去。一直以来,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在政府的领导下全力贯彻(《北京市
本标准5.2—5.6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4871—1995《普通平板玻璃》、GB 11614—1999(浮法玻璃》和GB/T 18701—2002《着色玻璃》。 本标准与GB 11614-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由按用途分类修改为按外观质量分类(1999年版的3.1,本版的4.2);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对12mm及12 mm以上厚度的厚薄差的规定(1999年版的4.2,本版的5.4); ——外观质量中,用“点状缺陷”术语取代“气泡”和“夹杂物”,同时提高了要求;增加了直径100 mE圆内点状缺陷不超过3个的规定(1999年版的4.3、4.4和4.5,本版的5.5); ——增加了“检验分类”和“抽样”条款(1999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7章)。 本标准与GB/T 18701-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着色玻璃按色调分类(2002年版的3.3); ——取消着色玻璃可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53)归口。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部门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及GB/T 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禹州市人民政府、禹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禹州市神重镇人民政府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1378.2:2001《纺织铺地物实验室污染实验第2部分:滚筒实验》(英文版)。 本标准相对于ISO 11378.2:200l主要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按我国地毯系列试验方法标准命名惯例,修改了标准名称; ——用“本标准”代替“ISO 11378本部分”; ——用产品的明确名称“地毯”代替“纺织铺地物”; ——标准中数字符号小数点以(.)号代替(,)号; ——引用文件部分采用已等效采用(无技术性差异)国际标准的我国行业标准; ——第5章增加了一个注,为明确所使用的标准大气条件; ——删除了ISO 11378.2:200l的前言; ——增加了本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