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基于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需求,通过基础水文、环境、生态调查,辨识水能资源开发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量化生态成本,建立基于生态成本的水能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水能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适合水利研究领域的科研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弥补了我国水能资源有偿使用理论研究的欠缺,提出了水能资源产权制度、水能资源财税制度体系、水能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的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本书提出,水能资源的竞争性和水资源的公益性决定了水能资源可以实现私人产权与公有产权相结合,以混合产权制度作为建立健全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产权改革路径。水能资源有偿使用的财税制度体系应由水能资源费、水能资源价款、水能资源税三项相互配套的税费征收制度构成,与国家对其他能源资源实行的有偿使用制度相呼应。本书还对我国20座特大型水电站的水能资源开发权价款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不同调整系数下的开发权价款对水电站总投资和总收益的影响,具有应用参考价值。
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结合滦河下游水库群,首先对水库径流规律、水库间丰枯补偿及水资源供需水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水库群供水优化调度模型,研究了能够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的模型求解方法;同时,对滦河下游水库群的中长期供水调度和实时调度进行了研究和计算;最后基于来水、用水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对水库群供水预警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建立水库供水预警系统,确定水库群供水调度的风险程度及采取的应变措施,制定不同利益趋势和风险偏好下的很好供水调度策略,并对此预警系统的风险和准确度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估。
何艳梅所著的《中国跨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从国际水资源法的视角出发,围绕中国在跨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应当遵守的国际水法原则和建立的法律制度,着重探讨和解决中国跨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理论借鉴、中国国际河流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模式、中国跨界地下水利用和保护制度的构建、中国海陆环境一体化管理制度的构建等问题,以为我国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同时促进对国际水法的动态和系统研究。《中国跨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七部分:一是国际水资源法与中国跨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是中国跨界水资源范围的界定;三是中国跨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理论借鉴;四是中国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模式的比较研究;五是中国
《河南省水文站基本资料汇编》由岳利军等编著
焦瑞峰、刘永峰、宋华力、彭勃、李锐编写的《嘉峪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与酒泉钢铁 集团 循环经济和结构调整适应性研究》从地表水、地下水和中水等方面,全面分析、论述了嘉峪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结合酒泉钢铁(集团)循环经济和结构调整项目,分析项目的政策符合性,评价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识别项目的工艺和涉水环节,通过对项目取水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以及退水对水文情势、区域水资源配置、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论证,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和建议,从而得出嘉峪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可支撑该项目的运行和对水环境的影响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本书可供从事水文研究、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论证、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学生、研究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对“2006年全国灌溉试验成果交流会”征集的学术论文优选后编辑而成的,共收录论文45篇,是近一年来全国各级灌溉试验站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灌溉试验站建设与协作研究方法” ,主要论述目前灌溉试验工作组织与管理模式、灌溉试验协作研究工作开展和试验站科研成果推广方法;第二部分为“作物需水规律与非充分灌溉技术试验研究”,不仅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等主要作物,而且还涉及马铃薯、烟草、果树等经济作物;第三部分为“作物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涉及地下滴灌、喷灌、渠道防渗防冻、节水剂、灌区墒情预报等内容;第四部分为“农田水资源与土壤环境”,对农田水资源评价、农田盐分、养分运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可供从事农田水利、农业节水、农业气象的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利用单元与多元分析方法研究寻找再生水在中国"曲高和寡"的原因,并为将来的再生水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其研究内容包括:再生水的社会市场效应研究;再生水项目的经济盈利能力研究;再生水项目的费用水平分析;再生水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分析再生水的发展。
《中国河湖大典黑龙江、辽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松花江、辽河河湖自然状况,真实记录松花江、辽河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历史以及松花江、辽河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本书的编纂出版,将为广大读者提供系统、准确、丰富、新颖的松花江、辽河河湖信息和人文史实,便于人们了解和认识松花江和辽河,分析和研究流域水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促进松辽流域水利工作和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庞进武、李原园主编的《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报告/靠前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系《靠前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靠前次全国水利普查关于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的主要内容,普查方法与技术路线,以及水库、堤防、水电站、水闸、泵站、农村供水、塘坝和窖池等工程的主要普查成果。 本书综合集成了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普查基础信息和相关资料,全面分析了我国水库、水电站、水闸、泵站、堤防、农村供水以及塘坝和窖池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与分布特征,客观评价了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真实反映了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的总体情况。 本书内容及数据、准确、客观,可供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气象、交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研生产的各级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
本书以膜法水处理技术为主线,首先介绍了膜与膜过程基本概念和原理;其次概述了典型水质;然后按水处理主要应用领域即给水、排水、 规水资源化(含中水)等,分别介绍了膜技术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对各种水的处理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膜技术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结合或替代而产生的一些新的集成技术案例及分析; 概述了膜污染及其控制。本书旨在深入探索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为不断开发出高性能膜材料和新的膜过程、膜工艺、膜装备等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进一步提升水处理技术水平。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针对性,可供从事膜材料研究及应用、膜法污水处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膜科学与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