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建立城市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和水设施精细化智能化管控技术体系为主线,选择印染废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管网等典型设施,重点论述设施排水的生态安全性评价与监控、印染废水处理厂毒害污染物与毒性控制、城市污水处理厂数字化全流程优化运行与节能降耗、城市排水系统多设施协同调控与高效运行技术、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对水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水环境设施效能动态评估等核心技术突破,旨在为我国全面增强城市水设施效能以提升环境品质和保障生态安全提供支撑,为实现水行业运营技术进步和推动监管能力建设提供指导。本书内容丰富,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结合,可供从事城市污水处理处置、水污染控制与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生态工程及
《中国河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全书包括《综合卷》和各流域(区域)水系卷。各流域(区域)水系卷以大水系、大地区分卷,分卷编写组织工作按当前水行政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划分,各卷对所含大、中、小水系及所属河流湖泊进行具体阐释,水系相对完整、独立。《综合卷》是对全书内容的总览和概述,以沟通各卷关系,它反映了中国河湖水系的总体概况、历史脉络和演变规律,《综合卷》与各水系卷共同构成今天中国河湖的全貌。
本书主要介绍了2023年度中国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内容丰富,数据权威,收录了上百篇文章,包括综述、专栏、链接。共14篇,主要内容包括综述篇、深化改革、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与管理、河湖管理保护、水利建设、运行管理、水利监督管理、水生态保护修复、水库移民、能力建设、流域管理、依法治水和党的建设、水文化建设。本书适合水利领域相关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高光谱遥感综合了影像学和光谱学等学科优势,可实现对水体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和光谱特征的统一探测,为水体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手段。高分5号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在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等技术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为提高水环境参数反演精度和实现内陆水体环境的业务化遥感监测等提供了新的契机。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共分为10章,主要论述高光谱遥感辐射传输机理、水环境参数反演算法和遥感应用示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内陆水体业务化遥感监测和高分5号等国产卫星的遥感资料处理系统开发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西北诸河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域广阔,包括塔里木河和准噶尔、青海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羌塘高原等内陆河以及外流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跨新、青、甘、藏、内蒙古、冀六省(自治区)。区内主要是绿洲经济,戈壁沙漠比重大。《中国河湖大典 西北诸河卷》(以下简称《西北诸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西北诸河的自然状况,真实记录西北诸河的变迁、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历史,以及各河湖水系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西北诸河卷》的编纂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系统、准确、丰富、新颖的河湖信息和人文史实,为世人了解西北诸河、关爱大西北、治理保护和开发建设大西北服务。
围绕节水及其数字化、智慧化管理需求,开展智慧节水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智慧节水全过程技术支撑体系研究,以流域或区域为对象,根据节水、水资源管理工作政策要求和管理实际,以自然和社会水循环过程的各环节为重点,基于其管理目标建立智慧节水全过程的技术支撑体系,(2)智慧节水关键技术研发,(3)节水全过程集成技术研发(重点关注单环节评价、多环节多用户耦合评价、全过程评价之间相应技术特点、联系与区别),(4)节水全过程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主要从单环节评价、多用户耦合评价、多用户全过程评价三个层面来展开),(5)节水智慧化管理平台研发与应用
《经理运河:大运河管理制度及其建筑》用传统史学方法梳理大运河管理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原因,运用传统史学研究的方法从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中梳理大运河管理制度的演变脉络,洞悉大运河管理制度演进分期 与朝代更替不相吻合而呈现跨越朝代周期的动态发展规律,分析得出大运河管理制度的二元性特征是大运河的重要成就之一。研究从制度层面出发,*后落实到对管理建筑的研究。把大运河管理制度与管理建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管理制度的运作与管理建筑空间分布的关联性,研究管理制度对管理建筑的选址、布局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管理建筑的平面布局,克服了目前大运河研究中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相分离的弊病。
针对日益严峻的人水矛盾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政府于 2001年提出人水和谐的治水思想,并于 2009 年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本书积极探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人水和谐治水思想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体系,即技术标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政策法律体系。并且,本书分三部分分别阐述了三大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 1)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条红线 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提出了水资源管理绩效评估方法和绩效考核保障措施体系。(2)行政管理体系研究。研究了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取水许可审批机制、水权分配机制、水权交易机制、排污权交易机制。( 3)政策法律体系研究。研究了水科学知识教育的法律规制、生态环境用水保障机制、 违法成本>守法成本 机制
《中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总结国内外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适合我国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的体系框架与技术方法,重点阐述了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的技术步骤及方法,并以全国及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黑河、东江、太湖、巢湖、滇池、洱海十大重点流域为对象,开展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的技术应用示范,为全国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供从事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管理的科研人员、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元明清时期大运河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南粮北运以保证京师供给和社稷稳定,并带来南北经济、政治、文化的沟通和融合。大运河之所以能长期正常使用与运转,与其成熟的管理制度是密切相关的,而管理建筑则是管理制度运作的空间载体。本书以大运河管理制度及其建筑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元明清三代大运河管理制度的演进,总结了大运河管理制度的二元结构、分段管理、程限管理等重要特征,进而研究了大运河管理制度运作与沿线管理建筑设置的关联性,重点研究了山东段运河管理制度运作与管理建筑,分析了运河管理制度运作及管理建筑对淮安、济宁的城市布局、文化景观、地方建设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管理建筑平面布局以及内部空间与运河管理制度运作之间的关系。 本书适合建筑、历史、历史地理、文化遗产保护、遗产旅游等相
本书综合运用水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涉猎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高效率配置的基本规律。我国自1987年在黄河流域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实行分水及之后探索水权改革以来,经过30多年的试验,取得很大成就,但带有深厚的北方特色,对南方流域的政策需求反映不足,特别是当下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的制度刚性约束增强,南方流域水权制度建设和政策安排的有效性迫切要求现行水权制度进一步改革、调整和优化。据此本书提出南方流域水权制度建设需确立用水需求和过程管理一个核心,从水权内涵和制度逻辑二层次进行突破,锚定分水有体、治水有效、兴水有序三维度建设目标,理顺四类型制度关系,锁定六方面主要问题并开展政策优化和制度创新,重点推进南方流域水权确权、交易、立法和政策保障,进而在流域
《莲都区水利志》即将付梓,可喜可贺。水者,生之源泉,民之命脉。浙江第二大江——八百里瓯江,浩浩荡荡,穿越莲都汩汩东去,孕育了灿烂的莲都水文化。莲都先民逐水而居,莲都村镇傍水而建,勤劳质朴的莲都人民,早在1500多年前就整田筑坝,兴利除害,开创了水利史上的辉煌篇章。南朝梁天监年间建成的通济堰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成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不朽杰作,至今仍惠泽于民。
《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一书旨在从理论和方法上,较全面、系统地总结长江委在流域规划、工程设计和防洪调度、流域管理中,解决水文水资源专业问题的经验,以大量实例,剖析、论述现行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同时,结合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展望,介绍、阐明新方法的前瞻性和可行性。本书有助于承前启后,推动水文、水资源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促进水资源永续利用。 本书系长江水利委员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丛书之《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分册。共分14章,集长江委几代水文职工和水文水资源科技工作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之大成。
《莲都区水利志》即将付梓,可喜可贺。水者,生之源泉,民之命脉。浙江第二大江——八百里瓯江,浩浩荡荡,穿越莲都汩汩东去,孕育了灿烂的莲都水文化。莲都先民逐水而居,莲都村镇傍水而建,勤劳质朴的莲都人民,早在1500多年前就整田筑坝,兴利除害,开创了水利史上的辉煌篇章。南朝梁天监年间建成的通济堰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成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不朽杰作,至今仍惠泽于民。
《侵蚀和干旱逆境下黄土高原水土资源时空过程及其调控》在土壤侵蚀防治与旱地农业发展的交叉领域,就黄土高原水土资源时空过程及其调控进行了研究,由理论创新带动技术开发,为区域水土保持、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侵蚀和干旱逆境下黄土高原水土资源时空过程及其调控》首先阐述了黄土高原土壤物质组成、土壤质量演变、土壤碳库以及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随后就水蚀风蚀交错区、非均质土壤、生物炭添加、退耕地生物结皮等条件下的土壤水文过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就土壤水分有效性、高塬沟壑区水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做了深入地探讨,最后从综合的角度就侵蚀与干旱条件下黄土高原水土资源时空过程与有效利用研究进行了论述。
《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一书旨在从理论和方法上,较全面、系统地总结长江委在流域规划、工程设计和防洪调度、流域管理中,解决水文水资源专业问题的经验,以大量实例,剖析、论述现行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同时,结合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展望,介绍、阐明新方法的前瞻性和可行性。本书有助于承前启后,推动水文、水资源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促进水资源永续利用。 本书系长江水利委员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丛书之《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分册。共分14章,集长江委几代水文职工和水文水资源科技工作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之大成。
本书是多学科集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流域尺度科学著作,立足国内外流域水科学、生态水文学、恢复生态学和流域管理学等学科的前沿,依托野外工作站和试验示范区遴选的汾河流域典型矿区、产汇流区、上游区、中下游区设立试验区,综合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水物理化学信号、水文模拟等方法,分区、分方法、分层次系统阐释汾河流域水文系统破坏过程、污染过程,并从水资源调控思路、体系、水源、路径、对策等方面提出汾河流域水资源联合调控的总体框架,为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更大地促进了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本书可为流域管理决策者提供实用技术和理论依据,同时可供水文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流域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参考使用。
《河南省水文站基本资料汇编》由岳利军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