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水质分析概述、水质分析技能基础知识、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以及几种仪器分析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并对水质自动分析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本书根据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紧密结合水质分析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教材的实用性、实践性。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亦可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或水质分析工作者的参考书。
十年来,作者从传统的西北水利(含畿辅水利),进而研究元明清时期西北水利思想史,研究越深入,思路越开阔,从关注国家的治水活动,发展到关注区域水利发展和水利思想;从关注水利建设,发展到研究水利纠纷和水资源分配制度;从重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向重视水利的环境效应转变等等,并且体现了作者宏观视野的扩展,和勇于创新的紫术精神,这项研究不仅有学术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完整和良性循环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生产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国家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并不考虑水资源系统的平衡,造成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河湖萎缩、水质恶化、生态恶化和水资源短缺等一些严重的水资源问题,严重制约着地区、国家甚至全人类的发展。目前,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继全球气候变暖之后21世纪人类的第二大问题,也是诸多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造成水资源问题和水资源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没有考虑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对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复杂问题的直接回应,也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决
本书是“村镇供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丛书”中的《供水管道工》系列第3分册,详尽介绍了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安装及运行管理。全书共分2章,包括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安装、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运行管理等内容。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内容既简洁又不失完整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村镇供水从业人员岗位学习参考,亦可作为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培训用书。本书由尹六寓、夏宏生编*。
本教材着重阐述基本要领、基本理论,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内容完整,叙述清楚透彻,通俗易懂;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的自然和社会循环过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工程技术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的储存、循环与水量平衡,水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水质评价,水资源供需平衡,地表水取水工程,地下水取水工程,节水理论与技术,水资源保护等。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业内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按照国家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及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编写完成的。全书包括绪论、水分循环及径流形成、水文资料的收集、水文统计的基本方法、年径流和多年平均输沙量的计算、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电站水能计算、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库调度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农业水利技术专业教学使用,也适用于水利工程监理、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管理、水土保持等专业,并可用于成人专科学校及普通本科院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类专业教学,还可供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水资源增值就是指将水资源置于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构成的复合系统中,尽可能少地消耗与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创造更多有效的价值和服务。生命周期的基本含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各阶段的总和。水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也具有生命周期。然而,国内外对于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王瑞波所著的《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研究》从水资源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研究实现水资源增值的理论、模式与机制。
由姚金海编著的《水权运营导论》内容介绍:水权从根本上说是水资源所有权和水资源使用权的统一,怎样从法律上构建合理科学的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是水资源法学研究的关键。建立国家水资源监督管理委员会,是改变“九龙治水”状况的前提;江河水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特许经营江河水资源,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组建水权运营股份有限公司,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水资源危机的出路。《水权运营导论》旨在从宏观和微观、法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水权和水资源问题,以期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绵薄之力。
谢崇宝、张国华、籍国东编*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与保护实用技术指南》依据相关标准,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践和相关科研成果,初步提出了基于水量、水质、生态、管理、应急等五方面的农村饮用水源安全评价体系;初步提出了河流、湖库、窖池和地下水等四类农村饮用水源的监测指标、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筛选了适合农村使用的实用监测设备;初步提出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和保护技术体系。 本书可供广大从事农村饮水安全、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资料。
《水文水利计算(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省部级重点规划教材)》根据当今水利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今水文水利计算科学的新进展,能更好地满足我国水利建设的需要。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径流形成要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统计基本知识、设计年径流及其年内分配、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电站水能计算、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水库调度等。每章都配有思考题或习题。 徐冬梅和刘晓民主编的《水文水利计算(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省部级重点规划教材)》可供水利类专业师生使用和水利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北方省域水资源配置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配置的目的、任务和技术路线;水资源配置的基本条件;水资源供需方案的设置;水资源系统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的建立;配置方案结果比较与推荐方案结果分析;特殊干旱年重点城市的应急对策;水资源合理配置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本书结合河北省水资源配置的具体工作展开研究,内容翔实,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供与水资源规划管理有关的科技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参阅。
随着我国亚热带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生态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并有可能威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关于亚热带地区的资源、环境、生态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远不能满足该地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以亚热带地区水文循环及生态需水研究作为本书的基本论点,揭示该地区的水文循环、环境与生态需水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研究分析该地区水文循环、环境与生态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途径,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我国亚热带地区水文循环要素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分析了近50年来水文循环要素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事实,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要素演变的驱动作用和机理。在全面评价华南地区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现状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华南地区生态需水量
本书是引黄灌区泥沙治理、水沙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科研成果的总结,分上、下两篇,共十二章,上篇主要介绍了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利用、水流泥沙运动规律、水沙调控理论与关键技术,提出了泥沙资源化原理和配置思想,论证了配置技术和措施;下篇主要介绍了利用辐射井这一新技术在引黄灌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井渠结合、地下水和地表水优化配置的设计方法、技术模式、施工工艺等。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泥沙运动力学、水沙资源配置、地下水开发利用、节水灌溉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杨永生、许新发、李荣昉编著的《鄱阳湖流域水量分配与水权制度建设研究》基于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开展水量分配工作的实践,系统总结了流域水量分配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水量分配的理论基础、相关规则、主要技术思路和方法,阐述了鄱阳湖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规则、框架要素、主要任务以及操作方法。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水量分配及水权制度建设的理论体系,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先进水平,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为我国尤其南方丰水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示范借鉴。 《鄱阳湖流域水量分配与水权制度建设研究》可供水利(水务)、农业、城建、环境、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科研院校等单位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以及经济计划部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参考。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工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一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实施9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相关行业设计规范的*成果,认真研究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后召开相关行业参加的全国性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为14章和两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各设计阶段的任务、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章、拦渣工程、斜坡防护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防护工程、植被建设工
汪党献等著的《水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共设十章,针对流域层面上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基于面向人类—自然耦合的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体系,利用多学科综合技术和复杂系统整体论观点,提出了能够完整地描述经济社会系统、水资源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关系的数学模拟模型体系,并以黄河流域为例,针对黄河水资源问题与特点进行了应用研究,回答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水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可作为水利科学、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管理及规划设计人员参考用书,也可供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关心水资源问题的读者参考使用。
农村供水工程是一项改善农村环境,为提高农民生活、生产水平服务的主要公用事业。全书共五章,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供水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输配水管网优化设计和提高泵装置效率的方法等。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农村供水工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总结,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农村供水工程技术的发展。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城市给排水、农业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科研和设计人员阅读,亦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36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为五篇,分别介绍了江流概略及历代水灾统计,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各省的水利情形,历来在浚治、堤防、堰闸等方面的修疏工程,前代水利讨论,近之设施与计议,是民国时期的治江文献中的重要著作。
“环境水利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教材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放教育教学计划和2003年审定的编写大纲组织编写,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系列教材之一。 开放式教育是新型的远距离教育模式。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在线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业余学习为主要方式,旨在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在本教材的编写中,考虑到学员的能力和环境,贯彻以“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介绍学科*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书共分8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介绍了水环境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第3章介绍了水体污染及其危害,水体自净及自净规律等;第4章介绍水质模
本书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水资源管理问题。水资源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公共资源,而公共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来经营管理。自加雷特·哈丁首次提出“公地悲剧”概念和问题,指出公共资源通常面临过度开发或使用,以至于发生资源耗竭现象以来,公共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一直成为理论界和政府管理界所关注的问题。然而,随着公共资源稀缺程度的增加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公共资源的物品特性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公共资源的竞争性与排他性的增强,公共资源的经营管理问题也并非是一成不变。在政府对许多领域进行管制放松的过程中,对公共资源的经营管理问题一样具有管制放松的余地,特别是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快速推进,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很自然地产生了引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思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公共资源在多大
王烽华编著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共三部分,即冷却构筑物和冷却塔,既往书籍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关于气象参数的采用、统计方法与资料年限,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气象参数整理。主要介绍了工业建筑循环冷却水气象参数和民用建筑空调制冷机组循环冷却水气象参数整理方法。给读者提供一个便于操作的气象资料整理方法。《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可供暖通空调及给水排水专业设计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