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顾慰慈编著的《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讲述了堤防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堤防工程的布置,波浪对堤防的作用,冰盖对堤防的作用,防护堤的渗透计算,堤防的沉降计算,土堤堤坡的稳定性计算,土堤的排水设备,防渗设备,边坡的防护和地基的处理,防洪墙的设计和计算,堤防的养护维修与观测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必要的图表和算例,可供读者参考和使用。 《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可供从事堤防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供水利、海港、城市建设等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李勇、张军主编的《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河道工程建筑材料、河道管理基本知识、河道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河道堤防加固技术、河道病害工程维护技术、河道堤防抢险实用技术、堤防护岸工程的技术措施、河道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河道特殊河段的治理方法、河道堤防工程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典型的河道维修工程,介绍了河道在治理方面的工作。《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是在学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编写而成,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通俗易懂,既可供水利建筑、河道管理及环境、经济、社会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也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高等院校的师生的辅助教材和参考书。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全面总结了洪涝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新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共分为5章,包括:洪水与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实践与理论方法、防洪减灾技术、山洪灾害综合治理、城市内涝治理。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适合防灾减灾专业相关科研、工程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为政府管理人员作出相关合理决策提供支持,亦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的教辅使用。
谈广鸣、余明辉编*的《河流工程(全国水利行 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原《治河防洪工程》教材基 础上作了较大扩展,旨在介绍河流工程的规划、基本 方法和设计思路,尤其强调河流与工程的关系,教材 中 人水和谐 的理念也有所体现。内容包括:河流 工程规划、河流工程建筑物,分述各专项河流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河流防洪工程、河流航道工程、河流 取水工程、河流桥渡工程、河流景观工程和河流生态 工程),以及河流工程建设、河流工程管理等方面的 基本知识。其中河流景观丁程和河流生态工程是** 次纳入正式教材。 本教材可作为水利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亦可供广 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夏明勇、张文洁主编的这本《小型水库管理实用手册》主要介绍小型水库管理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操作实务,涵盖了小型水库管理工作中有关制度建设、调度管理、检查观测、维修养护、抢险技术、库区管理、应急管理等主要环节的内容,并附有相关附录及案例,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 本书主要供小型水库管理单位和主管部门有关从业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研、设计、施工和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
河川廊道的横向组成主要为河道、河滩地及漫流高地,纵向的组成从上游到下游区分为源头区、转换区及沉积区。传统的河川治理,多以工程安全与力学的观点切入,《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提供不同的视野来看待,除了既有的河相与水文水力,更融人生态复育的观点,从河川廊道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特性与功能、干扰分析、问题界定,到确认河川复育的目标,再进行替代方案选择与规划设计,后的阶段则是实施与评估,涵盖完整的工作内容。 《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可适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和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以黄河上游流域的水资源梯级开发利用为工程背景,对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问题及其建模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梯级开发模式下流域的诸多生态与环境风险进行有效辨识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水质污染、生态与环境需水量、泥沙淤积、库水水温变异等常遇风险问题,研究了合理可行的建模分析方法与风险评价方法,并对相应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及其风险防范和减缓措施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与结论,可为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由胡德秀和周孝德编著。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的要求,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防洪风险评价的总体原则及一般规定; ——基本资料的收集; ——洪水风险分析; ——防洪风险指标分析计算与评价。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治理开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黄河的有关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全面了解黄河的一本通俗科普读物。
本教材以注册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勘察设计技术标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正确运用设计规范、标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也可作为各行各业从事水土保持勘察、设计、咨询、建设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学习读本,也是高等院校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书。
续修《河南黄河志》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是河南黄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自2002年正式启动以来,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河南黄河志编纂委员会,设立了史志年鉴编纂办公室,抽调专人从事该项工作,二于2008年圆满完成了《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编纂出版任务。 本届修志是继l986年部《河南黄河志》刊行出版后开展的第二届《河南黄河志》续修工作。志书上限为1984年,下限一般截至2003年(个别部分稍有前展或后延),前后20年时间。这20年也是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续志内容包括三部分:续载、复载、补遗。续载是主体。复载部分,如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等在上届志书的基础上有所补充。补遗,是对上届志书缺失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时限与本书规定略有不同。 《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篇
本书是湖北省黄冈市博物馆在蕲春国家粮库建设期间,在罗州城内所获的城址文化堆积资料. 本书全面报道了2001年度蕲春罗州城的考古发掘收获,展示了蕲春罗州古城战国、汉代、隋唐、宋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与遗物的基本面貌。通过对遗迹、遗物资料的系统整理与研究,理清了罗州古城内的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本稿大致分周、秦,两汉、六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近代。以地区分则大致可分上下游,又细分为北方、南方及近代之省市等地,成文无秩序又分另列目录,可参照。本书以时代分大致古及周秦,其中以地区论又遍及上、中、下游各省市。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防台风应急预案编制、审批和备案的机构和程序; ——防台风应急预案编制的技术要求; ——防台风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本标准解释单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本书针对嫩江流域地理环境以及暴雨、洪水特性,结合流域历史水文、水利工程、数字地形等资料,以新建站和现有报汛站实时信息为数据源编制嫩江流域各断面洪水预报方案及河系洪水连续预报方案。洪水预报方案编制采用常规流域水文模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和经验预报模型并行方式,同时以数字高程模型DEM、先进的雨量查补技术、实时校正技术为辅助手段,依托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遵循水利部统一的网络架构,开发集预报与调洪演算为一体的洪水预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嫩江及主要支流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为松花江流域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洪水预测预报和调洪成果。 本书可供防汛抗旱研究以及水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技术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大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共分10章,第1章绪论,第2章系统总体集成平台构建,第3章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第4章面向防汛主题的知识管理与信息集成,第5章基于工作流的防汛业务集成化方法,第6章洪水预报系统设计与开发,第7章河库防洪调度系统关键技术,第8章河库防洪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第9章防汛会商平台及其管理系统,第10章防汛抢险决策方法集成化研究。《大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可供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水利信息化、水资源管理等与水利相关行业的教学、科研与生产部门从业人员借鉴、参考和使用。
本书系统介绍了治河工程规划、不同河型的整治措施和整治建筑物,阐述了防洪减灾工作体系,并对非工程防洪措施和工程防洪措施,包括河道整治、堤防工程、水库工程、分蓄洪工程等的规划设计、运用、管理,以及防汛抢险技术作了详细介绍。在内容上,除了保留我国在长期治河防洪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一些行之有效的河工技术与手段外,还反映了世界*治河防洪基本观点、策略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 本书为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学生专业课教材,也可供从事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收集了有代表性的各地洪水风险图编制管理与应用中积累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既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又有深入的实践,展示了各地水利工作者的在洪水风险图编制中的技术应用,为广大水利科技人员加强学术交流、拓展建设与管理思路提供参考,更好地适应当前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安全控制技术》是在大量水电工程泥石流沟勘察与治理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和提炼的技术成果。全书系统地研究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分类、流体特征及判别方法等,提出了泥石流勘察和预测的方法,建立了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原则、标准与布置等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并提供了泥石流防治工程实例。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安全控制技术》是水电行业泥石流灾害防治技术专著,可供从事水电行业和其他行业泥石流防治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三峡、葛洲坝两大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及围堰设计、施工、运行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内外已建水利水电工程截流围堰以及在河道流水中直接修筑土石坝设计、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全面介绍有关设计施工方案比选、设计计算、科学试验、原型监测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内容。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实例丰富、资料翔实,特别适合于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工程项目业主单位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是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的重要参考资料。
《洪水设计与防洪减灾》根据我国*规范、标准和方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洪水设计与防洪基本知识、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洪水设计的统计学方法、用流量资料直接推求设计洪水、用暴雨资料间接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洪水设计的基本方法、水库防洪的计算方法、可能*洪水的估算、水利防洪工程、我国防洪减灾体系等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列举很多相关工程实例。 《洪水设计与防洪减灾》具有突出的针对性、通俗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不仅可以供河道和水库管理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师生辅助教材,还可供防汛、桥涵、渡河工程及给排水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主要依据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1993年4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水利部1994年3月发布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和《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规定的原则、方法,结合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的特点编制 。 《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已成防洪工程防洪经济效益分析计算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当年洪水的洪灾损失和防洪经济效益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洪灾损失基本资料调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假定无防洪工程情况下洪水还原的计算方法; ——投入费用的分析计算和经济评价的方法; ——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经济效益分析计算方法及其中单个防洪工程经济效益的分配原则; ——防洪效益综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