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疲劳驾驶的定义、疲劳驾驶的表现和危害、导致疲劳驾驶的因素、疲劳驾驶的预防措施、疲劳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并编制了预防疲劳驾驶打卡计划。本书可供道路运输驾驶员,尤其是长途运输驾驶员学习使用,也可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学习参考。
本标准参考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和我国有关金属丝试验筛、玻璃耐水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制定。本标准自颁布之日起,取代交通行业标准JT/T280—1995《路面标线涂料》中有关玻璃珠品质的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奚必仁、杜玲玲。本标准委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书以宜黄等高速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的研究为实例,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诸多环境问题,提出了有利于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它是一部系统而简明地阐述高速公路的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的专著。 全书共分八章,以丰富的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数据与大量的国内外调查研究资料为基础,全面、系统、多层次地论述了高速公路的各种环境评价方法与技术,以及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作用。其内容涉及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及研究方法,高融洽以路的生态环境评价、高速公路一半污染研究与评价、高速公路环境地质评价,高速公路社会影响与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与公众参与、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等诸多方面。 本书内容广泛,资料丰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交通部公路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代替JT 137—1994《公路沥青库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本次修订与JT 137—1994相比,进行了如下修改和补充: ——本标准的名称改为《公路沥青库》,只保留了JT 137-1994中“燃烧炉的排放”(见4.7.5)的要求; ——增加了设备等级、类型和组成; ——增加了沥青库设施设备的技术要求及电气系统、防雷和防静电、消防、污水处理等要求; ——增加了沥青罐、输油及热力管道、加热炉和电气系统的验收规则; ——增加了沥青产品包装、留样及计量。 本标准由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筑养路机械分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养护及预防性养护的城镇道路、广场、桥面、隧道等沥青、水泥路面稀浆罩面的设计、施工及验收。2012-03-01实施。
为统一公路桥钢箱梁制造质量的检验、验收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参照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制定。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l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制。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江苏省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国忠、吉林、张金铎、朱理智、陈德荣、徐晕、朱文白、杨洪志、娄 玉春、魏云祥、冯兆祥、杨宁、李洪涛、李娜、李强明。 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解释。
本书介绍道路运输业的产生和发展;道路运输业的生产特点;道路运输业的资金、成本、运价、利润、效益、运输市场管理等主要内容。 本书对于探索道路运输未来的发展,研究现代运输经济理论以及指导现代道路运输实践和对加快现代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书可作为交通系统中等专业学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含财会专业、统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教材,亦可作为相关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参考书,同样也可供从事交通运输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规定了无纺土工织物的分类、规格系列与尺寸允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用无纺土工织物。水运、铁路、水利等工程用无纺土工织物可参照执行。
本书以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和地铁隧道为对象,针对目前隧道常见的病害和危害,介绍了病害防治设计、施工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介绍了许多新的工程实例。 本书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隧道及地下工程、铁道工程、地下铁道等方向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隧道设计、施工和养护维修技术人员参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委: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科字第153号文的要求,由大连市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主编的《乳化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42—91,自1992年2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大连市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9]88)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保水式沥青路面;5.热阻式沥青路面。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公司、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东华、廖小春、彭雷、王超、马骏、马学锋、刘峰。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中安装在车辆上的终端设备。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有:1 总则;2 术语;3 材料的选择和技术要求;4 稀浆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5 施工及技术要求。
本册图集详细介绍了路缘石的材料类别、规格尺寸、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从事市政道路、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使用,也是其他建筑专业人员了解和学习道路知识的参考资料。
本书从细节人手,综合国内外安全驾驶和应急情况处置的经验,为公交车驾驶员、乘务员和乘客提供一些易于掌握、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安全驾驶和应急处置常识和方法,从而达到安全驾驶、提前预防、遇危冷静、应对及时、措施得当、安全运行的目的。 本书可供公交运输企业公交车驾驶员学习使用,也可供其他驾驶员和广大市民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