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15种主要大田作物,下篇为42种园艺作物。共收录重要病虫草害900余种。 对每种重要病虫草害发生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详细介绍了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药剂种类和 剂量。图片清晰准确、叙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方便实用。
该书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发源地,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大家的喜爱。茶在发展进程中又形成了博大精深、雅俗共赏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束奇葩。 全书共分13章,内容涵盖:茶的源流,茶文化寻 根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当代茶文化的复兴,茶文化与民生、哲学、经济、旅游、文学艺术、民风、风俗、养生的联系,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等,共计约50余万字,彩图近1000幅。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所附的图片都是与茶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茶艺、茶俗等照片,既具有研究价值,又可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相得益彰。
本书通过3000余幅照片,展现了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在田间常见作物上的药害症状,图文结合,直观实用。可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阅读使用。 除草剂是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的一类化学药品。但是,往往在生产中存在除草剂的错用和误用,造成的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后期又不能对药害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既错过了补救的机会,也容易产生各种经济纠纷。因此,作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掌握一定的除草剂作用机理和药害识别,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恒亮是河南农科院杂草化学防除方面的专家。本书他联合沈阳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和研究院所,用了近5年时间,共同开展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共拍摄的10万多张照片,书中挑选
本书共分为22章,内括绪论、细胞的形态结构与细胞分裂、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液与淋巴、肌组织、神经组织、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管、消化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雌性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被皮系统、感觉器官、禽类的主要组织结构特征、畜禽早期胚胎发育;涉及牛、马、猪、羊、犬、猫、兔、鸡、鸭、鸽、鹅11种动物;采用了HE、镀银、美蓝、硫堇、卡红、荧光染色等多种技术。作者40余年的积累,收集了数十万张图片,终从中出来光镜和电镜图片1643幅。本书不仅图片影像清晰、色彩靓丽、设计精美,每一章的开始还有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发生及其组织学结构概述以及动物种间差异的精炼文字描述,全面系统地涵盖了动物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组织与胚胎发育的形态结构。它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广
本书全面归纳并详细描述了当前土壤氮循环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全书完整地介绍了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原理、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并提供了相关研究方法与技术涉及的应用实例和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客观地指出了这些方法与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蔡津生、卢国宝编写的《中国食药用菌工程学》从工程角度进行编撰,符合当前食药用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 《中国食药用菌工程学》以较大篇幅介绍了食药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在食药用菌中的运用,尤其是在精、深加工方面的应用,对提高我国食药用茵生产和加工技术装备的水平、启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高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和食药用菌生产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你问我答:鸡腿菇生产技术问答》共分两章,章对鸡腿菇的生物概念和市场概念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答。在第二章栽培中,相对详细地将作者多年来接受咨询的问题进行了划分和归类,如基本问题、菌种问题、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共有三百多个问题。 本书适合一线生产者作为床头书或口袋书使用,亦可作为科研、教学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以未来食品发展趋势和需求为核心,聚焦食品科技创新和未来食品体系,分别从食品组学、食品合成生物学、食品感知科学、食品精准营养、食品纳米技术、食品增材制造、食品工业机器人、食品安全区块链、未来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技术与策略九个方面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未来食品领域的相关科学与先进技术,为推动我国未来食品高科技、高质量、全球化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书根据养分平衡原理,建立了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制定区域作物专用复合肥料农艺配方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影响区域作物专用复合肥料配方制定的作物产量、吸收养分量、带出农田养分量、肥料养分损失率、养分环境输入量、土壤养分状况、气候生态等因素,应用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究制定了我国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油菜、棉花、花生、大豆八大作物45个生态区专用复合肥料农艺配方300个,构建了我国大区域尺度作物专用复合肥料农艺配方体系。本书的成果为推动作物专用复合肥料配方区域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
本书是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肥料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区域尺度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有机肥料替代化学养分机制,秸秆还田养分高效利用机制,养分互作促进氮磷利用的机制,主要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与模式等。
本书稿共分6个部分,分别地介绍了2018年度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发展情况,承担2018年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2018年承担其他委托项目;获得成果:获奖成果、专利、申请专利、授权专利;发表论著:发表期刊论文和发表会议论文;合作与交流: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记录、参加国外学术交流记录、参加国内学术交流记录、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甘蔗科研进展:甘蔗种质创新与育种、甘蔗种质创新、甘蔗高效育种、甘蔗栽培及生理、甘蔗生理生态研究、甘蔗轻简栽培技术、甘蔗机械化研究、甘蔗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甘蔗病虫害致病机理及生物防治、甘蔗生物固氮机理及氮高效利用;附录: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固定人员组成、博士后培养和研究生教育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优选残留限量 GB2763-2019 代替GB 2763-2016、GB2763.1-2018》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畜牧业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旨在评估畜牧业对环境问题的全面影响,同时提出潜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缓解措施。评估基于现有的新和完整的数据,并考虑了直接影响和如牲畜生产所需的饲料作物等的农业影响。 从地方到全球,畜牧业已成为严重环境问题的几大主要来源之一。这篇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在解决土地退化、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水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时,畜牧业应成为主要的政策关注点。 畜牧业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大、范围广,然而潜在的解决方案也多而广。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相当显著,需要对此立即采取措施。在成本合理的情况下,大规模削弱影响是可以实现的。
《中国畜禽绦虫与棘头虫形态分类彩色图谱》收录了寄生于我国家畜家禽的绦虫和棘头虫168种,包括绦虫成虫144种、中绦期幼虫12种和棘头虫12种,隶属于4目10科56属,分别按绦虫和棘头虫的目、科、属、种的拉丁文字母顺序编排,收录的虫种数超过我国已记载的家畜家禽绦虫和棘头虫种类数的90%。《中国畜禽绦虫与棘头虫形态分类彩色图谱》列出了每种绦虫和棘头虫的中文与拉丁文名称、宿主范围与寄生部位、地理分布、形态结构等信息,介绍了每种绦虫和棘头虫所在科、属的宿主范围与寄生部位、形态结构,编制了部分科、属的分类检索表。141 种绦虫成虫、10种绦虫幼虫和12种棘头虫配置了单张或多张形态结构绘图,82种绦虫成虫、11种绦虫幼虫和9种棘头虫配置了单张或多张彩色或黑白照片,《中国畜禽绦虫与棘头虫形态分类彩色图谱》共采用图片3149张,包括绘
本书以浙江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多个角度对生物质炭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书共9章,分别介绍了生物质炭特性、生物质炭固碳效应、生物质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生物质炭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生物质炭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生物质炭与土壤质量、生物质炭与土壤氮磷流失控制、生物质炭与土壤污染防治及生物质炭的潜在环境风险。本书有助于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质量问题的读者了解生物质炭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效应及生物质炭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因素。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人类生产生活及人类健康等都受到生物入侵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外来生物入侵问题,综合介绍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分布格局、外来入侵物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机制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技术。本书围绕典型外来入侵物种,采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和环境DNA技术,并结合生物多样性阻抗假说、生态位理论等理论基础,重点从危害评估、扩散路径、阻截技术、防控技术及防控效果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典型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共分土壤侵蚀过程与泥沙输移、土壤侵蚀模型、土壤侵蚀模型的工程应用等三篇,计16章。《土壤侵蚀模型及工程应用》集多年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坡面径流水动力学特性及输沙能力、坡沟系统侵蚀产沙耦合关系、沟坡重力侵蚀诱发的动力机制、小流域泥沙输移比、气候~下垫面~水文过程耦合关系及产流效应等模型理论;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基于GIS分布式小流域侵蚀产沙动力学模型、基于GIS分布式中尺度流域侵蚀产沙经验模型、基于GIS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过程模型和土壤侵蚀模型支持系统;介绍了土壤侵蚀模型的工程应用案例。
《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生态补偿研究》从理论内涵、方法原理、政策实践3个层面系统地阐述了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遵循市场逻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框架;提出外部效应“双边界”补偿标准定价思路,融合多学科方法评估生态产品供给补偿标准;建立以外部性内部化为导向的生态补偿创新机制,探索回答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为什么补”、“补什么”及“怎么补”等关键问题。《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生态补偿研究》为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理论和评价方法探明了路径,为提高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效能提供了定量框架,从而有效指导和推进我国不同地区农业产业领域的生态补偿政策实践。
本年鉴较系统地记述了我国有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划等贯彻执行情况;有、专家对发展我品加工业的论述;本领域内相关行业的发展综述;简介了相关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名、优、特、新产品;登载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国内外统计资料;记载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专利以及本行业的大事记。本年鉴资料新颖、、科学、实,内容丰富,可供政府管理部门、协会、学会、中介组织、生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的管理人员、策划人员、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 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 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野生动 物,加入到观鸟、识鸟、拍 摄鸟的人群中。本书全部采 用专业野生动物摄影师拍摄 的鸟类生态照片,并附简要 形态和生态习性说明,在城 市公园观察鸟类时,可通过 鸟类典型形态快速查询到该 鸟种。书中所提供鸟类中文 名的生僻字读音和鸟类常用 特征术语、测量参数和居留 类型,便于读者了解鸟类相 关知识。希望本书能帮助市 民百姓走进城市公园,走进 自然,认识身边的鸟类,促 进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 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