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功能微生物为对象,根据现代农业土壤健康的需求,对其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常见微生物菌剂的类型及功能、新型微生物菌剂及其生物学特点、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进行了系统阐述。全书主要介绍了开发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的重要意义;微生物与农业的关系;微生物菌剂的分类和功能;新型功能微生物菌如纤维素分解菌、降Cr菌、溶磷菌、解钾微生物、广谱植物内生真菌枫香拟点茎霉等。全面介绍了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的定义和国家标准,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方法和未来生物有机肥的发展趋势。本书既可供农业生物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年级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使用,还可供农业技术推广员使用。
本书为昆虫学入门教材,是作者根据现代昆虫学发展趋势与教学的需求,在借鉴过去近百 年我国昆虫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和生理 学、生物学、分类学及生态学等基础知识。该教材既保持了传统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又融入了 相关领域的新进展,具有现代性与前瞻性;每篇后面附有国内外重要参考文献40~170篇,以 便于读者延伸阅读。 本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或森林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植物生产类 其他专业、综合性大学生物学科类、草业科学类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 及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一本写给中药材种植农民的,有 药味 的、接地气的、图文并茂、公益性的科普读物。本书共12章,分为两部分。至四章为具有浓厚 药味 的中药学基本知识部分,从中医药是我国的伟大宝库、中药药性理论、中药分类和道地药材几个方面介绍了什么是中药。第五至十二章为接地气的中药材生产部分,主要从中药材生产现状与区划、中药材质量管理与控制、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品种的选择、中药材栽培的土肥水管理、中药材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中药生态农业、中药材设施栽培及智能化管控、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加工等方面介绍了中药材种植的关键技术环节。本书内容参考了的科研成果、吸收了传统种植经验,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在写作风格上强调通俗易懂,突出可读性和故事性。
本书从固体制剂开发的基础理论、助剂的作用机理、制剂的开发与生产技术等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粒)剂、干悬浮剂、可乳化粒剂、粒剂、水分散粒剂、片剂、除草地膜、烟(雾)剂、固体蚊香、饵剂等主要固体制剂从小试到生产各阶段的相关技术,使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固体剂制剂开发及生产的相关技术,为农药新制剂的开发提供有力参考。本书可供从事农药制剂研发单位、助剂生产企业、剂型开发及生产的有关技术人员、生产车间技术工人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
由王秀忠、隋斌主编的《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 精)》共分五大部分,分别为 节气总体描述农谚 、 春季农谚 、 夏季农谚 、 秋季农谚 和 冬季农谚 。 每个季节谚语下分六个节气谚语,如 春季农谚 条目下分为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 分 、 清明 和 谷雨 。每一节气的开头,附有 一段关于该节气的简要介绍。 部分谚语根据原书记载,附有流传地区和注释。 同一谚语的各种异文,有的虽然只是一、二字之差, 也都尽量保存。 一条谚语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节气的,归在该 条谚语中*先出现的节气条目下,如 立冬不撒种, 春分不追肥。 归在 立冬"条目下。
本书作者铃木满男是日本前京成月季园首席园艺设计师,从事月季栽培已40多年,拥有丰富的月季栽培、育种、园林设计、养护管理等经验与技术,在业界受到高度认可。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月季的分类、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开花方式等基础知识,又突显品种选择、苗木选购、盆栽月季和庭院月季的栽培技术、繁殖方法、整形修剪技术、四季养护技术,尤其是月季园的打造方法及经典设计案例详解,使其成为一本名副其实的月季栽培圣典。这本书配图精美,语言通俗易懂,可操作性极强,能系统化地帮助读者了解月季。既为月季栽培新手提供完全指南,又为有一定栽培基础的月季玩家传授进阶秘籍,可以满足普通市民、学生、爱好者和园林工作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是一本精美的实用技术参考书。
张丽兵教授多年来在中国、泰国、菲律宾等地进行野外考察,寻找人类未知的蕨类植物。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溶洞天坑、高山峡谷,还有路边淳朴的村民小院、简陋的乡间旅馆,都留下了他和团队成员的足迹。 他用日记真实地记述了一个个植物新种的发现过程 走过泥泞的小路、穿过一人多高的草丛、从几十米的峭壁上靠一根绳索攀爬、蹚过湍急的河流 摔伤、遭遇毒蛇、被马蜂叮咬是家常便饭。书中大量真实的物种和生境的现场照片,让读者仿佛也跟随着作者的脚踪进行了一场身临其境般的探险。他还记述了大山中山民的真实生活和已遭破坏的生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是贯穿这本书的暗线。 该书也是实用的深度旅游指南,含有泰国、菲律宾及中国西南地区当地大量美食、风土文化及旅馆信息。
骆驼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带的产物,具有地带性、独特的分布特征与规律。骆驼虽然是人工饲养的畜种,但与其他家畜**的区别是几乎处于半野生状态,自然环境对骆驼的影响和作用非常大,其体形结构和生理功能必须适应荒漠地区的生态条件,因此骆驼的饲养管理有别于其他家畜。随着骆驼产业的发展,骆驼养殖业逐步由传统生产模式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行业对骆驼养殖技术和科学饲养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骆驼产业发展需求,本书编写组基于从事骆驼饲养研究四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同时辅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从骆驼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目的情况下的营养需求出发,开展饲料日粮和饲养技术研究,制定骆驼饲养管理的标准及技术规范,希望为骆驼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内容主要涉及骆驼的五个方面,即消化特性、营养需要、饲料日
本书介绍了农药的分类、剂型、助剂,农药安全使用的原则措施、配制方法、中毒及事故处理等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各类农作物安全生产中常用的181种杀菌剂、162种杀虫剂、9种杀线虫剂、144种除草剂、3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13种杀鼠剂,每种农药则从化学名称与结构、理化性质、毒性、剂型、作用机制与防治对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全书内容科学翔实、可操作性强,对农产品安全生产也具有指导作用,是广大农业科研、管理、教学和生产者的工具书。
全书共十二章,第一、二章介绍了草莓各器官的特性、匍匐茎发生的规律和花芽分化调控技术,第三章至第八章按照我国气候和区域划分论述了京津翼地区、东北地区、黄河下游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云贵高原和西部地区各地的育苗特点和关键技术,并以成功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了各地的育苗关键技术,第九章至第十二章详细介绍了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育苗特点和关键技术。本书内容丰富,具有新颖性、实用性,也是 第7届世界草莓大会 召开以来,中国草莓育苗成就的集中体现。
《SPSS 25.0在农业试验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图书项目。 本书内容可归纳为两个部分。*部分主要介绍了SPSS for Windows软件基本知识,包括打开软件、软件界面、数据输入方法和关闭软件以及采用SPSS做常用统计图的作图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植物生产类专业常用的8种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 2)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本书采用软件逐步操作演示方法,采用非教学性的叙述方式,深入浅出,便于理解;着重介绍统计方法和结果的分析,每种方法都配有例题,可供参考对照使用。 本书可作为本科生、大专生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系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行业专家撰写的行业教材,旨在规范化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的管理与技术,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水平,保障肉品卫生安全。本书从屠宰检验的发展概况、屠宰检验的任务和目标开始,重点讲述了兽医卫生检验基础知识、生猪屠宰企业的卫生管理及记录、证章标识、监管要求和人员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并全面阐述了生猪宰前检查、生猪宰后检查、生猪屠宰实验室检验等具体卫生检验内容和操作。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中国农业通史》(以下简称《通史》)的编辑出版是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农业博物馆共同主持的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从1995年12月开始启动,经数十位农史专家编写,《通史》各卷先后出版。《通史》的出版,为传扬农耕文明,服务 三农 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业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二十余年来,中国农业历史研究取得许多新的成果,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乡村振兴实践极大拓宽了 三农 理论视野和发展需求,对《通史》做进一步完善修订日显迫切,在此背景下,编委会组织编辑了《通史》(第二版)。 《通史》(第二版)编辑工作在农业农村部领导下进行,部领导同志出任编委会领导;根据人员变化情况,更新了编辑委员会组成。全书坚持以时代为经,以史事为纬,经直纬平,突出了每个阶段农业发展的重点、特征和演变规律,真实、
本书在概述手性的基本概念、手性化合物特性、手性农药相关基本知识、手性农药对映体生物活性差异性等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归纳总结了常见的手性农药品种,并根据农药类别详细介绍了各种手性农药的基本信息,包括手性农药的化学结构、手性特征、理化性质、毒性、对映体性质差异、用途、剂型、登记信息等内容。本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新颖,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与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从事农药研发生产、农药登记管理、农药毒理与生态风险、农药残留归趋与环境安全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人员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供高等学校植保、农药等专业师生阅读。
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戴思锐教授的新著《中国农业发展:过往与未来》,是基于先生长期的研究积累与现实观察,并耗时三年而写就的一部大作巨著。正如先生在序言部分所言,该书是其多年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总结。该书通过新中国70年农业发展成就、特征、影响的回顾,分析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及其所进入的转型新阶段。通过农地制度、农业经营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变迁,揭示农业发展制度的渐进完善、尚存缺失和深化改革的重点。本书的作者在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业界公认的成绩,这使他能从一名经济学家的眼光,通过长时段的观察审视中国农业的历史与现状,使本书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度与广度兼具,由此使我们能从过去汲取经验,从历史看向未来。
《中国蚕豆》是《中国杂粮》丛书的分册。本书是一部反映我国蚕豆产业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践性专业书籍。该书包括蚕豆产业、蚕豆的起源与传播、蚕豆栽培历史、蚕豆生产、蚕豆的形态特征、蚕豆的生长发育、蚕豆的遗传资源、蚕豆的品种选育、蚕豆的栽培技术、蚕豆的植物保护、蚕豆的储藏技术、蚕豆的营养与品质、蚕豆的综合利用与食品等十三章。
本书的重点是围绕原始生物起源、植物种子出现、人类农业演进和中国种业的初创与发展、未来种业的振兴与前景等问题而展开的。 本书凭借重量别的视角、从地球生命诞生特别是种子植物出现讲起,详细回顾了人类对种子的认识与实践、新中国艰难解决粮食问题的历程,翔实阐述了中国种业的初创与探索。
本书首先介绍了光学与热红外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的相关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基于极轨卫星遥感空间信息和基于静止卫星遥感时间信息的土壤水分反演方法,包括这些方法的原理、发展过程以及方法分析;然后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本书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和分析;最终对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方法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宋金凤、刘永、崔晓阳专著的《土壤逆境下落叶松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及其养分释放(东北森林土壤功能性有机碳组分及其生态效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法,系统研究了养分、水分、有机磷农药胁迫等不同土壤逆境条件下,落叶松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以及胁迫诱增性有机酸对落叶松适应不同土壤胁迫的生态意义;构建了有机酸分泌行为与苗木生态适应性的关系模式,从而为落叶松对多种土壤逆境的适应能力和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探讨了苹果酸/苹果酸盐对暗棕壤磷有效性及林木吸收磷的影响,以及低温胁迫下外源有机酸对落叶松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土壤逆境下落叶松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及其养分释放(东北森林土壤功能性有机碳组分及其生态效应)》可作为大专院校土壤、森林培育、生态等专业师生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参
系统总结了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最广泛的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体-丛枝菌根对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及放射性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总结丛枝菌根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专著。全书共7章,全面介绍丛枝菌根真菌的基础知识及研究方法、土壤修复技术概述、丛枝菌根对有机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放射性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丛枝菌根修复的强化措施等研究进展,对污染土壤的菌根修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从认知土壤侵蚀类型与形式入手,阐述了土壤侵蚀基本理论、土壤侵蚀发生及其发展规律,为读者掌握土壤侵蚀调查和监测基本技能、具备初步掌握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和独立进行土壤侵蚀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管理等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土壤侵蚀基本概念、土壤侵蚀类型及土壤侵蚀形式、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冻融侵蚀与冰川侵蚀、化学侵蚀、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区、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土壤侵蚀监测与预报、土壤侵蚀研究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