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建立在作者近20年科研和教学工作基础之上,全书可分为四部分。第1章为第一部分,介绍遗传研究群体,包括常见群体类型、基因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基因效应和遗传方差的基本概念、单环境和多环境表型观测值的方差分析、基因型值和广义遗传力的估计等内容。第2~6章为第二部分,介绍双亲群体遗传分析,包括两个座位的基因型理论频率和重组率估计方法、作图函数和遗传图谱构建,以及单标记分析、简单区间作图、完备区间作图、上位型互作及与环境互作的QTL作图方法等内容。第7~10章为第三部分,介绍多亲群体遗传分析,包括杂合亲本的杂交后代、纯系亲本的双交后代、多亲纯系后代、选择群体、自然群体和巢式杂交群体等多种类型群体的连锁分析与基因定位。第11~13章为第四部分,介绍育种模拟、预测和设计,包括育种过程的建模和
本书旨在广泛而全面地介绍高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在食品和农业中的应用。全书分两部分,第Ⅰ部分总体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高光谱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的仪器和实现。首先从基本的图像和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入手,然后详细介绍了用于处理和分析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分类及预测应用中高光谱成像的具体技术和方法。第Ⅱ部分包括10章,涵盖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和安全检测、植物健康检测与监测、精准农业、实时检测和高光谱显微成像等方面的系列应用案例。
作者近10年关注生物质能源科技和产业发展,此10年中,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经历了启动、低潮和转暖三个阶段,本书共分3篇,综合篇、中国篇和前瞻篇,综合篇是资料和心得的整理,中国篇是参与的经历和感受,前瞻篇是对未来的展望。本书至今仍然对于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决胜生物质,一层含义是坚信生物质产业是时代的新生儿,必将造福于人类社会,我们应当为之呐喊和鼓噪,让世人更早跟多地认识它,这是一部宣言书,另一层含义是希望凡有志于生物质产业的仁人志士,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农林工作者等,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排除万难地去创造业绩,这是一部动员书。
《食用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检测全书(2017版)》可分为两大部分,共13章。第1章至第五章为营养成分检测,包括糖类、蛋白质与氨基酸类、脂肪类、维生素类、灰分与矿物元素类,共80余种物质;第六章至第十三章为功能成分检测,包括多酚类、生物碱类、萜类、甾醇类、多糖与皂苷类、有机酸类、磷酸腺苷、核苷酸类及其他功能因子,共90余种物质。检测种类涵盖了水果、蔬菜、粮油、畜禽、蜂蜜、食用菌、茶叶、水产和乳品等农产品,门类齐全。 《食用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检测全书(2017版)》共收录了130余个检测方法,描述了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原理、试剂和材料、使用设备、操作步骤、计算公式、参考图谱、定量限和检出限等内容。《食用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检测全书(2017版)》注重采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方法,有传统检测方法,也有现代检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畜禽有机肥安全利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畜禽有机肥质量特征,重金属、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典型污染物在农田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环境风险,基于污染物阻控的有机肥生产工艺优化技术,基于农田土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和案例,还介绍了当前有机肥生产的主要技术工艺。
《智能化粮库:顶层设计与规划建设》以粮库智能化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业务系统、智慧化应用为重点,综合分析粮库智能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智能化粮库的总体架构、单元构成,并对顶层设计、工程建设与项目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案。 全书分为基础篇、、技术篇、管理篇三部分。其中基础篇,重点讲述了智能化粮库的内涵、智能化升级改造的作用以及具有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对粮库智能化建设中所涉及的政策要求、技术规范等进行了归纳列示。 技术篇,重点分析了智能化粮库的总体架构、功能设计及软硬件选型原则,并对粮库信息化基础设施、粮食出入库系统、粮情检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安防、业务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系统、信息安全等在粮库智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由高速增长适应性调整为中高速增长,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以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饲料、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为对象,对未来10年的生产、消费、价格、贸易进行了展望,主要结论如下:一、谷物自给率稳定在97%左右二、油料生产稳步增长,进口增加明显三、棉花产量和进口呈下降趋势四、食糖消费继续增长、自给率下降五、蔬菜需求继续增加、供给有保障六、水果生产增速放缓、消费增长较快七、肉类生产能够基本自足八、禽蛋产量和需求继续增长九、奶类生产放缓、进口增加十一、饲料产需将出现缺口十、水产品产需缺口有所扩大
农业物联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交叉应用在农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 本书系统总结了编著者在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及其在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中的应用成果,着重介绍了农业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的实现过程和生产应用方法,力争为读者提供农业物联网技术及其大田作物应用过程的全面知识。本书包含 8章内容,首先对国内外农业物联网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系统介绍了农业物联网传感及传输的技术和方法、农业物联网大田信息采集系统、农业物联网数据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数据异常检测系统、基于物联网图像处理的作物生长监测系统,最后,介绍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为系统了解我国登记农药品种(有效成分)的相关信息,在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的支持下,作者在系统调研和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农药毒性手册·除草剂分册》。本书共包含122个除草剂品种,每个品种分别列出了农药的基本信息、理化性质、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学、毒理学、人类健康效应、危害分类与管制情况及限值标准8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对环境行为、毒理学和人类健康效应部分做了详细描述,力求提供准确、实用、完整的除草剂毒性资料。
《智能化粮库:顶层设计与规划建设》以粮库智能化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业务系统、智慧化应用为重点,综合分析粮库智能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智能化粮库的总体架构、单元构成,并对顶层设计、工程建设与项目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案。全书分为基础篇、、技术篇、管理篇三部分。其中基础篇,重点讲述了智能化粮库的内涵、智能化升级改造的作用以及具有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对粮库智能化建设中所涉及的政策要求、技术规范等进行了归纳列示。技术篇,重点分析了智能化粮库的总体架构、功能设计及软硬件选型原则,并对粮库信息化基础设施、粮食出入库系统、粮情检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安防、业务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系统、信息安全等在粮库智能化升级改
《石元春全集 自传卷》以石元春院士的个人经历为主线,时序为轴,记录了他一生的经历,全书共十四章。第一章至第四章写成长与感恩;第五、六两章写建曲周试验区和参加黄淮海科技战役;第七、八两章写校长十年;第九、十两章写学术云游;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写再披挂,决胜生物质;第十四章写退休生活。附录为石元春院士大事年表。他56岁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60岁和64岁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85岁开始编撰十七卷的《石元春全集》,93岁仍笔耕不辍。他是新中国培养的一代知识分子;他爱国爱民,崇尚科学,勤奋工作,自称 一儒 。
《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技术与智能控制设备研究》围绕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重点介绍了碳氮转化、快速发酵、智能一体化设备、有害物质控制、高值功能环保产品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进展,包括好氧发酵过程中碳氮转化和微生物学机制,好氧发酵原料配方及工艺优化,高温和低温堆肥微生物菌系构建,堆肥智能传感器筛选与改进,基于物联网一体化的好氧发酵智能自控技术,好氧发酵过程中有害物质(重金属、抗生素、病原菌等)的动态变化、影响机制及控制技术,好氧发酵一体化在线监测与智能型设备(立式、卧式及槽式堆肥反应器)研制,好氧发酵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及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技术示范与工程化应用。
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基础组成。是利用乡村青山绿水资源,发展 三农 产业,缩小城乡差别,推进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工程。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起步晚,但发展快、势头猛。目前,美丽乡村建设正处于全国试验示范阶段。经过近几年努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14.6%,并以年30%速度递增,展示了中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发展前景。 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是提升 三农 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美丽乡村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多元素完美结合的统一体,是自然与人、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农业综合系统工程。不仅展现乡村山水田林路居生态环境资源的自然美,
《沼液农业利用理论与实践》针对我国西南地区主栽作物轮作模式,开展了沼液还田多年定位研究,是作者团队长期从事沼液肥料化教学及科研的成果总结。《沼液农业利用理论与实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畜禽粪便沼液基本肥料特征、相关利用途径和潜在的环境风险;此外,基于水稻-油菜的轮作模式,研究了当季沼液还田对水稻和油菜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土壤肥力性能的改善,并系统地评价了介入重金属对大米和油菜籽的食品安全风险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另外,《沼液农业利用理论与实践》对三年长期施用沼液对大米和油菜籽的品质、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微生物变化等关键性状进行了定位跟踪观测,明确沼液还田在西南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土地的沼液承载量。
本主要论述农业机械的类型、构造、原理、设计方法、使用调整维护等内容,共分11章,分别是农业土壤与耕作、耕整地机械、播种施肥机械、栽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排灌机械、稻麦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其他作物收获机械、干燥机械、农业技术与智能化农业装备。本书是高等院校农业机械类专业,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以农产品为检测对象,以其主要特征品质属性为检测指标,详细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多种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交叉融合所带来的智能感知效果,并对它们在未来的深度结合提出了展望。本书综述了国内外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演变;科学严谨、通俗易懂地描述了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包括农产品机器视觉检测与人工智能,农产品可见/近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检测与人工智能,农产品拉曼光谱检测与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多种无损检测与人工智能等;提出了构建农产品智能感知机器人的方案,包括触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知能力,通过智能控制和专家系统,能更好地实现全面灵活的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
《水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农业用水对策方案及综合评估》以联合国国际水资源研究所的研究项目为基础,针对全球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对策和政策方向,代表了20年来全球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农业用水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16章,涵盖水资源、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扶贫等各个方面,写作风格严谨而规范,结合大量的图、表、框、照片将复杂概念直观表达,并结合大量研究实例阐述具体观点。本书作者队伍权威,专业阵容强大,汇集全球各学科的*专家,研究领域涵盖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水资源水文学、水利工程学,以及政治学、发展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并包含生态水文学、地理信息科学等新兴学科。全书使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既保证了各学科的专业深度,又兼具多学科交
本书基于拉曼光谱原理和方法,以大宗食用农产品为对象,以其品质和安全属性为检测指标,凝集了近年来国内外拉曼光谱无损快速检测研究的**理论和前沿技术,系统地论述了拉曼光谱无损快速检测的**研究方法、技术和装备、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反映了作者及其研究团队近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BR》 书中主要内容包括拉曼光学传感器设计、拉曼高光谱成像、拉曼光谱信号处理、拉曼光谱图像解析,以及基于拉曼光谱特征信息的食用农产品品质的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农产品品质的无损检测技术及系统装备技术等。本书针对果蔬、肉品、粉状和液态农产品及禽蛋、水产品、蜂产品等不同的检测对象,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出发点,具体介绍了拉曼光谱在食用农产品检测领域较为成熟的应用技术。
本书共分四篇:内容包括绪论、滴灌基本原理、滴灌的规划设计及滴灌规划设计实例,全面地介绍了滴灌工程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对滴灌规划设计中的一些技术经济问题,进行了专门、详细的论述。录中比较详细地收录了滴灌规划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技术参数和技术标准。本书可供从事滴灌工程规划设计的水利、农业、林业技术人员使用及有关院校农田水利师生参考,并可作为滴灌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手册和培训教材,对从事滴灌设备研究开发者也很有裨益。
由谭昌伟主编的《农业遥感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定量遥感概述、实验设计与数据测定规范、遥感数据源及其处理方法、作物光谱特征及其参数定量反演、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作物品质遥感预测、作物遥感估产、作物光合参数遥感监测以及作物灾害遥感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