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产品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本国情入手,论述了我国无人农场发展的基本趋势与需求;从无人农场的概念、技术体系、系统组成、系统演化等方面,系统地构建了无人农场的基础理论框架;重点分析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机器人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无人农场中的基本作用和技术原理;以无人大田农场、无人果园农场、无人温室农场、无人猪场、无人牛场、无人鸡场、无人渔场这七种主要的无人农场类型为案例,全面分析了无人农场的应用场景和工程实施路径。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重视,但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其资源化利用还处于较低状态。本书针对这种现象,对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的意义、利用方法、世界各国堆肥资源化利用状况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为提高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利用效率,将区域性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的需求供给平衡分析模型化,并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
本书分为三篇八章,*篇是理论篇、第二篇是路径篇、第三篇是案例篇。*篇的内容为智慧农业概述、智慧农业的发展;第二篇讲述了智慧农业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智慧农业之农业物联网、推助智慧农业的大数据、智慧农业之农产品电商、发展智慧农业的难点与对策;第三篇完全通过案例解读智慧农业实践。全书把智慧农业实践的理论和法规通过流程、图表的形式呈现,讲解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快速掌握重点,同时避免了晦涩难懂的理论归纳。本书可供政府和智慧农业管理者、智慧农业建设企业管理者、智慧农业入驻企业管理者、智慧农业研究者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在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许多地方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智慧和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与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总结出来的多种专利模式、典型案例以及原创的一些示意图等合编而成《多维生态农业》一书。本书可作为新型农民教育或培训教材,通过在教学或培训过程中向学员提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基地观摩、视频短片等内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中国农业向绿色、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型服务。
在促进农业生产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将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运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是在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资源再生利用的农业发展方式。本书结合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系统介绍了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同时介绍了一些具体实例,探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和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可持续绿色发展。 本书适合从事农业资源再生利用和生态循环农业的管理、经营、生产、教育和科研等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
黄玉萍、孙志永、史咏竹主编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南地区篇)》涵盖了2008-2015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179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详细介绍了每一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域范围、品质特色、人文历史、生产特点,并配以精美图片。
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多次强调要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 2012年3月,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再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决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013年11月4日,由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办的“中国发展论坛·2013——加快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四化同步发展”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论坛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可持续发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文版和英文版各7本,包括东北地区篇、华北地区篇、华东地区篇(上)、华东地区篇(下)、中南地区篇、西南地区篇、西北地区篇,内容涉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本套丛书涵盖了2008―2015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179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详细介绍了每一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域范围、品质特色、人文历史、生产特点,并配以精美图片。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华东地区篇上》,由黄玉萍、高芳、史咏竹主编。
高芳、陈思、史咏竹主编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西南地区篇)》涵盖了2008-2015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179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详细介绍了每一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域范围、品质特色、人文历史、生产特点,并配以精美图片。
陈思、高芳、李雪主编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东北地区篇)》涵盖了2008-2015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179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详细介绍了每一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域范围、品质特色、人文历史、生产特点,并配以精美图片。
本书根据我国*规范、标准和方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水资源的基本知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节水灌溉概述、地面灌溉节水技术、渠道防渗节水技术、喷灌工程节水技术、微灌工程节水技术、管道输水工程节水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 本书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不仅可作为水资源环境、农业灌溉节水工程等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供上述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及管理部门科技工作者参考,还可作为这些专业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严斧编写的《中国山区农村生态工程建设》系统解读了有关领域生态学的基础知识,介绍了16个有区域代表性的山区生态农业县建设经验、38个小流域治理的典型案例、10类适合在山区推广的主要农村生态工程的原理、结构设计、基本模式、效益与典型,以及9个方面的相关生态集成技术。
本书依据作者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编著而成。全书针对灌溉水肥管理中存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重点研究了喷灌和滴灌条件下水分及氮素的高效利用原理与调控方法。共分十章,第1章探讨了现代灌溉系统中常见施肥装置压差式施肥罐、文丘里施肥器和可调比例式施肥泵的水力性能;第2章对喷灌条件下水分和氮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特性以及水分深层渗漏与氮素淋失规律进行了分析;第3~5章基于喷灌SPAC系统中能量和水分的监测结果,阐述了喷灌作物冠层截留水量及其消耗机制;第6章探讨了滴灌系统性能田间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第7章介绍了层状土壤滴灌水、氮运移分布规律的试验与模拟研究结果;第8~10章在研究土壤水氮动态和作物生长对滴灌水肥管理的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氮优化管理与调控措施。 本书可供从事农田灌溉、水肥管
本书以上海生态农业典型模式梳理和分析为重点。首先介绍了目前上海生态农业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针对上海生态农业类型梳理总结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菜田生态种养模式、林下生态种养模式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4大类型,其中详细介绍了稻鳝共作模式、菜蟹共作模式、林菌种植模式、猪-沼-粮循环模式等共14种上海典型生态模式。每种模式均从模式内涵、原理等方面出发,图文并茂,详述其技术操作规范,并选取典型案例,对该模式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探讨其推广前景。
《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辑):农机分册》收录了作物加工机械、农机作业、农机修理和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农业行业标准20项。并在书后附有2013年发布的5个标准公告供参考。
本套图书共7辑,介绍了1792余种农业部登记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并收集了相关产品、产地环境与生产方式等的图片资料。每一卷册包括各地区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每个产品分别介绍如下内容:(1)产品名称;(2)登记证书编号:(3)地域范围;(4)品质特色;(5)人文历史;(6)生产特点。
高芳、陈思、史咏竹主编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西南地区篇)》涵盖了2008-2015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179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详细介绍了每一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域范围、品质特色、人文历史、生产特点,并配以精美图片。
本书围绕构建数字植物理论技术体系开展了农林植物生长系统虚拟设计与仿真研究,主要包括植物形态结构数据的采集、植物形态几何建模和交互设计、三维植物模型的真实感绘制技术、植物生长过程的可视化仿真、基于物理的植物变形和运动模拟、日光温室和土壤结构三维设计与展示、植物系统虚拟场景绘制和实时漫游等内容。 本书内容翔实、案例具体、系统全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可作为农业信息技术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本方向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项日在各承担单位的积极努力下,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预期成果,搭建起了一个广泛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的科研、推广平台。为了交流科研进展情况,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平台的影响,吸引国内外更多优秀专家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参加项目的百余名科研骨干撰写了多篇论文,我们经过认真参阅,从中选出70多篇论文(摘要)编辑成此论文集。 文集内容分四部分。一、综合论述与宏观管理,介绍了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现状与国内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取得的成效。二、研究进展,叙述了项目参加单位在12湖库、流域进行调查、试验的情况及研究进展。三、防控技术应用与效果,主要介绍各单位利用研究成果在不同湖库及流域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情况。四、摘要。 本文集汇集了我国近年来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反映了
本书从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角度,以生物质能利用的气、液和固三种形态,系统地介绍生物质能高效转化的基础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实践等。撰写内容主要包括能源概论、生物质固体燃料制备技术、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生物质气化合成燃料技术、生物质热解与液化技术、生物质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气技术、燃料乙醇生产制备技术、燃料丁醇生产技术、生物柴油清洁生产技术、产油微生物利用关键技术和高值含氧液体燃料制备技术等。全书集成了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技术方面的*理论、工艺、方法和进展。
为了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养牛户遇到的实际问题,就需要有理论与实践兼顾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书籍。作者把自己自2000 年以来在美国、加拿大、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所做的近500 场技术讲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来自邮件和电话提出的问题以及部分业界专家就他们在生产、教学与推广活动中所碰到的问题加以整理,以问答的形式,希望能解答养殖与饲料生产者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