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山楂病虫害鉴别与无公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内容包括了危害山楂的病原、害虫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无公害综合防治知识。该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以图为主,信息量大,既突出了农业和生物防治,也介绍了无公害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特点是每种病虫都配有多幅彩色图片,易识易辨,通俗易懂,可供果树站、植保站、果树科技人员、农资系统、农林院校师生及广大果农从事生产参考使用。
我国是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病虫草害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广泛、危害严重。近年来,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规律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对小麦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作者以多年研究和基层工作经验积累的图片、视频素材为主,介绍小麦侵染性病害(真菌、细菌、病毒、线虫)、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药害、肥害、环境伤害)及小麦害虫、麦田杂草的诊断与防治。病害主要介绍诊断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害虫主要介绍形态鉴别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逼真地再现了玉米常见病虫的不同的形态和为害症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易学易记,实用性强,是一本面向农村一线的农民、基层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农药经营单位和农药企业推广人员普及病虫识别知识、提高农民对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能力的实用科普工具书
广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形地貌复杂,水热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富集,仅野生高等植物就已记载到10466种,并且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新类群和新记录物种还不断被发现报道,其中也包含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 为加强广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满足资源管理及宣传等工作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牵头组织编写《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农业卷)》。 《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农业卷)》收录物种109种(隶属23科32属),其中包含3种以上的属有秋海棠属(3种)、柑橘属(3种)、猕猴桃属(4种)、金线兰属(5种)、水车前属(6种)、山茶属茶组(10种)、重楼属(10种)、石斛属(39种)。 每个物种均介绍其中文名、学名、保护等级及所隶属的科、属,物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
本书主要介绍我国华南地区主要观赏树木,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三大植物类群分类,以叶的特征(如叶的着生方式、叶的类型和叶缘特征等)为中心,将植物分为不同的小类群,从树形和习性、树皮、枝条、花、果、种子、花果期、分布等方面进行描述,并附以多张植物部位图辅助辨认,让读者能迅速认识、熟悉植物并掌握识别要点。本书为方便专业人员使用,还配有目录、中文名和拉丁名索引供查询。目录中裸子植物科按《中国植物志》第七卷排列,被子植物科基本是按 Cronquist系统排列,科内树种以出现顺序排列。本书对科学研究、教学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植物学家和植物学爱好者常用的工具书。
......
本书共13章,包括农作物植保员概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谷子病虫害绿色防控、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的应用技术、植保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内容。
本书包含了猕猴桃 24 种病害和 13 种害虫的识别诊断与防治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各种病虫害症状(为害状)、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在编写中力求做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相结合,以便于广大果农科学开展猕猴桃病虫害的防治。
楚燕杰主编的《桃李杏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桃李杏病、虫害鉴别与无公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内容包括了危害桃李杏病、虫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桃李杏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内容新颖,图文并茂,以图为主,信息量大,既突出了农业和生物防治,也介绍了无公害化学农药防治技术,每种病虫都配有多幅彩色图片。 《桃李杏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可供全国果树科技人员、植保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及广大果农参考使用。
.
加强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控研究是柑橘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了突破优质候选基因不多、功能和分子机制研究不深等制约柑橘抗溃疡病分子育种的瓶颈,作者及所在团队长期致力于挖掘柑橘抗、感溃疡病相关基因研究。本著作介绍了作者长期以来围绕柑橘抗、感溃疡病基因的一系列原创研究成果,是作者所在团队 的多个科研项目的凝练和总结,主要涉及柑橘抗、感溃疡病相关基因的挖掘、功能验证以及机理解析等方面的研究。 本书适用于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等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师生学者及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 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但我国粮食安全基础整体较为薄弱,尤其是21世纪以来,在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粮食产量受 气象灾害的影响却越发严重。本书先行阐明了粮食安全的意义及重要性,再以水稻为例详细介绍了我国典型农业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变化趋势,综合运用统计学、作物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深入研究了自然灾害影响下的水稻脆弱性,并提出如何使用农业保险和田间管理等方式缓解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终从粮食安全可供性视角评价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张艳晶主编的《中国草原发展报告(2011-2015)》对“十二五”时期的草原政策、草原法制建设、草原资源保护、草原生态建设、草原监测预警、草原防灾减灾、草原科技教育、草原技术推广、草业发展等草原工作及成效进行了总结提炼,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草原工作状况和进展,以使全社会 好地理解 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报告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对于持续做好我国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