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识别手册》基于国务院2021年批准公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收录了1170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藓5种、蕨类129种、裸子植物101种、被子植物925种、藻类6种、真菌4种。本书除了提供相关植物的彩图外,还提供了鉴定特征描述和物候、分布等相关信息,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宣传、鉴定和保护服务。
《农田杂草识别原色图谱》由浑之英、袁立兵、陈书龙主编,本书以河北省农田杂草为基础,内容包含了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谷子、向日葵、水稻、蔬菜、果树、芦苇等农田杂草43科190种。《农田杂草识别原色图谱》采用文字和图片对照的形式,充分展示杂草各个发育时期及典型部位的形态特征。图片清晰直观,文字描述通俗易懂,适合农业技术人员、农业院校的学生、农药经销人员及广大农民朋友阅读参考。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以我国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200种林业有害生物为编写对象,提供了大量具有明显特征的照片,并按照林业有害生物发育进度和时间变化列出了防治方法,体现了简单易懂,方便查阅的编写目标。全书文字通俗简练,图片清晰明了,防治方法科学实用,可供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者、森林管护人员、森林经营者和林农等使用,也可用作新农村建设的科普教材、大专院校的教学参考书,希望广大读者广泛应用。
《农业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图谱》(第四辑),为近年来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或潜在危害较为严重,同时也是广大公众最为关心的外来入侵杂草物种,共计50种杂草物种,包括石竹科2种、苋科2种、豆科10种、大戟科4种、锦葵科3种、茄科4种、菊科4种、禾本科6种和其他科15种。每个物种基本按照植物全生育期形态特征排列。以入侵植物的全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群落照片为主,辅以文字描述。为了便于使用者在野外调查工作时进行物种之间的鉴别,将主要入侵植物的近似种,按照相似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花期和果期列出, 尽量把它们放在一起描述。最后重点注明容易混淆的植物特征。
本书对干旱及旱灾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干旱灾害的分析和研究,进行了全国农业综合性干旱及旱灾区划和全国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对全国城市缺水现状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在城市抗旱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分析研究了干旱灾害对农村、牧区、城市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从战略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全方位、多途径的综合抗旱对策措施。对开展新时期的抗旱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由于缺少当地的数据,《中国抗旱战略研究》研究对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本书可供从事抗旱工作政府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也可供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从事农药应用领域科研、教学与生产线的专家、学者集体撰写的专著,在吸收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侧重农药使用技术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当前农药使用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农药使用技术。 本书分为农药使用的基础篇、应用篇、试验篇、安全篇和法规篇,内容丰富,涵盖农药应用领域的各个方面。一是较全面地介绍了农药的基础知识,重点选择了近年来有推广价值的农药品种,并详细介绍其作用特点、使用技术、注意事项;二是介绍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化学防治的处方和综合治理技术;三是系统介绍了主要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原则;四是规范提出了新农药试验方法和评价技术;五是总结了农作物药害和农药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六是有针对性收录了农药安全使用、管理方面的法规。 本书可供农业科研、教学及农药生产
林木钻蛀性害虫是日常生产、生活所习见的一类专门蛀害林木及其制品的害虫。此类害虫种类多,分布广,传播快,隐蔽性强,危害严重且持久,鉴别与防控难度大。本书以作者40多年专业研究工作为基础,同时借鉴、参考国内有关文献研究资料,经全面、系统整理编纂而成。书中择要列举80种林木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寄主种类、形态鉴别、生活习性、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制约天敌,并提供较为系统的防控技术和措施。全书内容翔实,记叙生动,图文并茂,可作为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部门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豆科、禾本科、菊科、黎科、莎草科等主要草地植物的病虫害共187 余种(类),其中病害118 种(类),虫害69 种(类)。大部分的病害包括病害症状、病原、侵染循环与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虫害包括害虫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内容。 为帮助读者识别病虫害,本书附有146 幅病虫为害症状彩色图片,病原及害虫形态特征图片150 幅。 本书可供从事草业、草地保护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广大基层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供生产线的广大农牧民、牧草生产者参考。
本书从当前国内外450多种杀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线虫剂中精选出209个,其中杀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188年,杀线虫剂21个。这些品种主要选自我国生产或进口的农药品种和我国未生产亦没有进口的国外重要品种以及在开发中的新品种(内容收集至2005年11月);还收集了常见的混剂品种29个。国外曾生产但停产且国内从未使用的老品种或应用前景欠佳或对环境不太友好或抗性严重的品种等均未收入。 本书内容涉及农作物重要病害、新药创制经纬、产品简介(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制剂、分析、作用机理)、应用(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防治对象、应用技术、使用方法)、专利概况/专利与登记(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专利申请日期及该专利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的相关专利、工艺专利、制剂专利等,还有该品种登记与行政保护情况)、合成方法(包括
本书分七章。章简要的介绍了互花米草的生物学特征、分布状况以及危害;第二章结合国内互花米草的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对10省市26个样点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沿海各省市互花米草的引入历史和分布状况;第三章针对我国沿海不同地区互花米草的株高、基茎、节长、生物量的等生物学特征进行实地调查并分析地区差异,依据生物学特征对中国沿海岸互花米草的分布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了重要环境因子包括PH值、盐度、经度和纬度对互花米草生长特征的影响;第四章结合国内研究成果以及在北海地区开展的互花米草入侵对植物、动物以及经济的影响,分析了互花米草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物质能量循环以及经济的影响;第五章从互花米草扩散、表型特征以及种群遗传学角度出发,探讨了互花米草的入侵机制;第六章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互花米草控制技术方法,并对
《病虫害防治的数学理论与计算》是一本用动力 学方法来研究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规律的著作。全 书共分五章,第1章介绍病虫害防治的有关背景知识 。第2章介绍非线性动力系统与计算方法,定性、稳 定性理论和脉冲微分方程的相关知识。第3章~第5章 介绍病虫害防治中各类化学控制、生物控制和综合控 制模型,其中第3章介绍连续控制模型;第4章介绍周 期脉冲控制模型;第5章介绍脉冲状态反馈控制模型 。全书力求基础,突出应用性,着重介绍建模方法、 分析研究模型的基本性质、仿真模拟等。 《病虫害防治的数学理论与计算》可供高等院校 数学、生物和农学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 和青年教师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从事生物数学研究 的教师及相关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教学、科研参考书。 本书由桂占吉教授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