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是我国南方新兴水果之一,近年来枇杷种植业发展很快,逐步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全书共分九章,详细介绍了枇杷的栽培历史与现状;生长发育特性及适应性,生物学特性与植物形态特征;优良品种;优质苗木繁育;科学建园;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贮藏、加工等。本书根据作者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针对当前枇杷栽培中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且需亟待解决的问题,概述了有关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新技术,使枇杷生产向早结果、质优、高产稳产、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便于操作,可供枇杷适栽区果农、生产科研技术人员和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广西武鸣县种姜专业户、人称“姜王”的韦春爱19年种姜经验的总结,书中姜的种植技术都是作者从多年种姜成功与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作者认为姜的高产栽培是建立在优良姜种基础上的,书中着重介绍了姜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姜地的选择,姜种的培育,姜的栽培方式及管理方法,病虫害防治,以及贮藏、加工等技术。本书可供广大姜农、农村基层干部、农业科技人员阅读参考。适合农家书屋选配。
为了配合广大农民大力发展大蒜种植,将高效栽培技术尽快推广到农民手中,笔者组织相关人员参考了国内外*资料编写了《大蒜丰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期望对我国大蒜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其种植技术水平起到些许作用。本书上由胡庆华、杨占国主编。
本书在综述菜用大豆生产、营养价值与品质、加工与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菜用大豆的品种类型和新育成的品种、菜用大豆形态特征和生育特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其逆境生理,并总结和推出了常规栽培技术和特色栽培技术,后介绍了菜用大豆质量标准和种植技术标准。全书收集了菜用大豆新品种选育、栽培、加工、贮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臬,特别关注菜用大豆的栽培新技术和特色栽培技术,可为菜用大豆育种者、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参考。
为了推广黑芝麻高产优质品种和增效栽培技术,提高我国黑芝麻的产量和商品品质,增强我国黑芝麻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黑芝麻高产种植与加工利用技术》编写人员在总结前人芝麻高产优质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编写了本书,可供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干部和广大芝麻种植户参考,希望能为我国芝麻产业的发展做出些许贡献。本书由胡庆华主编。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农药化肥控量、环保、增效行动。对蔬菜的管理也由以前的无公害提高到绿色管理水平。通过标准化综合施策不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数量和品种,通过增施优质有机肥、生物菌肥,不断减少化肥使用数量,使绿色蔬菜生产达到环保、绿色、优质、高产、高效。为贯彻相关规定,普及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针对蔬菜生产及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问题,我们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一书,主要面向广大菜农及负责绿色蔬菜生产、管理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农业气象灾害与蔬菜生产》共分12章。以宁波一带为主要案例,概述了我国东南沿海区域,特别是宁波、慈溪一带的地理气候环境、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危害;分章详述了各种气象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本书以“一种有机蔬菜的田间栽培方法”为轴心;以“中国式生物有机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关键词;以临汾汾河氨基酸厂的生物菌液为力源;以运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新绛县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系统讲述了有机茄子栽培的原理和生产技术流程,按一图一说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内容直观详实,便于模仿操作,可降低生产成本30%~50%,提高产量50%至1倍,产品符合有机食品出口标准要求,具有较强的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可行性。本书由马新立等著。 本书共分为有机栽培技术流程及应用实例图说、科学依据共两章,主要内容包括:栽培技术流程图说、应用实例图说、有机蔬菜生产的十二平衡等。
《南方哈密瓜》一书概述了哈密瓜的历史与由来、哈密瓜的营养价值、发展南方哈密瓜生产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效益;论述了南方哈密瓜的生物学特性;详细介绍了南方大棚栽培哈密瓜一年两熟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及其采收与贮运技术。
本教材是高职高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是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园林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生产实际角度构建的内容体系。全书内容包括园林花卉基础知识、园林花卉繁殖技术、设施花卉栽培与养护、露地花卉栽培与养护、园林花卉应用五大知识模块。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强化技能的实用性为宗旨,注重与花卉园艺工考级标准相结合。教材每一章附有技能训练要求、小结和复习思考题,并配有花卉识别光盘。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及相关培训机构的园林工程、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等专业教学、职业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教材之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花卉辨识,花卉种植的土壤与施肥,花卉的繁殖,花卉的栽培和养护管理,花卉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等。通过本书的学习,学员能够从事花卉种苗、盆花、鲜切花和观赏苗木的繁育、栽培管理等基本工作,以及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本书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理论联系实际,语言通俗易懂,案例生动、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图文并茂,容易学习和掌握,适合于职业技能短期培训使用。本书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时使用。
本书作为科普读物,从病原鉴定着手,用绘制病原形态图、彩照和简单文字表述了丰富的症状特征和治理经验,从加强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理念着眼的手法描绘了观赏植物易发生的病害症状图文互补,目的是向读者提供了诊断和预防病害的基本参考内容,即可防治以未然。省去人力物力,保护了环境的洁净,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人工环保生态。全书共有五章,分别是:野外诊断、采集和调查观赏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2种观赏植物病害;其他症状相似且治理方法相同的观赏植物病害;非病害现象及处理;大树移栽成活率低的原因及改进方法;附录常用自配化学药剂及病原索引。 本书可供广大观赏植物生产一线的栽培者、经营者和风景园林院校及保护生物学学院校师生直观了解植物病原特征和病害的症状,并进而掌握诊断和治理的基本方法。
本书由国家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山西省新绛县农业科技人员仪伟秀,北京《蔬菜》杂志科技顾问、全国生态产业靠前委员会生态农业科技专家、山西省靠前科技致富专家、新绛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不错农艺师马新立,河南省科技学院教授王广印合作撰写。作者所整合的蔬菜生产五大创新技术,即碳素肥+EM生物菌+植物诱导剂+钾+植物修复素技术,2008年获河南省科技成果,2009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二等奖,2010年12月10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为发明专利——一种蔬菜的田间栽培方法。该项蔬菜生产技术在全国各地西红柿栽培上应用,一年两茬亩产3万~4万千,且属于西红柿。本书即是作者将西红柿的生产技术流程,按一图一说的方式介绍给大家。本书内容直观详实,便于模仿操作,具有较强的优选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奖2010年12月10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是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生物系教授伯恩哈特撰写的一部关于花的博物学著作。作者生动展示了花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描述了花的结构、多样性和适应性,细致讨论了花与昆虫的互动、花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博物爱好者阅读这部融入了专业研究的通俗著作,能很好地欣赏周边的美丽植物,在大的视野中理解演化的精致与大自然的复杂性。 相关推荐 博物学文化丛书(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主编) 纳博科夫的蝴蝶:文学天才的博物之旅(纳博科夫,一位倍受争议的小说家,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世界;一位蝴蝶分类学家,坚守古典博物学的底色,沉寂科学界达半个多世纪,如今终获高度评价。)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花在自然万物中似乎独特,它不像五谷般满足人们的生存,又不像树木一样可作为木材那样实用
《苹果种植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研究 以陕西8个基地县为例》立足于苹果产业及其苹果种植户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背景,围绕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苹果种植户收入增长关键问题,在梳理国内外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分析方法,界定苹果种植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揭示苹果种植户适应性行为选择行为动机、行为倾向,建立苹果种植户适应性行为理论体系,并基于陕西8个苹果基地县的663个苹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和识别苹果种植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选择特征,分析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对苹果种植户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影响效应,并评估苹果种植户适应性行为选择有效性,从而为提高苹果种植户气候变化适应能力,保障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化政府公共政策,提
本书是由北京《蔬菜》杂志科技顾问、全国生态产业靠前委员会生态农业科技专家、山西省靠前科技致富专家、新绛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不错农艺师马新立和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李贞霞合作撰写。作者所整合的蔬菜生产五大创新技术,即碳素肥+EM生物菌+植物诱导剂+钾+植物修复素技术,2008年获河南省科技成果,2009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二等奖,2010年12月10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为发明专利——一种蔬菜的田间栽培方法,于2011年8月3日正式向世界公布。该项蔬菜生产技术在全国各地西茄子栽培上应用,一年一作亩产2万~2.5万千,且属于茄子。本书即是作者将茄子的生产技术流程,按一图一说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内容直观详实,便于模仿操作,具有较强的优选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管理中能比过去化学技术降低生产成本30%~50%,提高产量50%至1倍,产
《有机蔬菜标准化高产栽培》以“一种蔬菜的田间栽培方法”为轴心;以“中国式生物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关键词;以临汾汾河氨基酸厂的生物菌液为力源;以运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新绛县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系统地讲述了多种有代表性的蔬菜栽培的原理和生产技术流程,呈现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标准化栽培方式,图文并茂,便于模仿操作,可降低生产成本30%~50%,提高产量50%至1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本书由马新立等著。
本书由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陈碧华和以全国生态产业靠前发展委员会生态农业科技专家、北京《蔬菜》杂志科技顾问、山西省新绛县人大常委会不错农艺师马新立合作撰写。作者所整合的蔬菜生产五大创新技术,即碳素肥+EM生物菌+植物诱导剂+钾+植物修复素技术,2008年获河南省科技成果,2009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二等奖,2010年12月10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为发明专利——一种蔬菜的田间栽培方法,2011年8月3日正式向世界公布。该项蔬菜生产技术在全国各地黄瓜栽培上应用,一年两茬亩产3万~4万千,且属于黄瓜。本书即是作者将黄瓜的生产技术流程,按一图一说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内容直观详实,便于模仿操作,具有较强的优选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管理中能比过去化学技术降低生产成本30%~50%,提高产量50%至1倍,产品符合食品出口标准要求,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