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阐述了木材的解剖、化学、生物、物理、力学和环境学特性及其与加工利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了木材改性、木材与林产品检测、木材科学保存、制造新型木材、现代波谱分析和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及最新进展;评说了我国的林木资源及当今世界木材科学研究等内容。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园林树木认知与应用》以园林树木的应用为主线组织内容,共包括以下6个项目:项目一学习园林树木的识别,介绍树木的识别特征、拉丁名知识、检索表知识、植物分类系统的基本知识等;项目二学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主要阐述园林树木与态环境的关系;项目三学习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与园林树木应用关系较密切的树木生长发育规律;项目四学习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介绍园林树木的树形和各器官的观赏特性,以及园林树木的文化意蕴;项目五学习园林树木的应用方法,介绍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配植方式、配植手法、配植效果,以及不同用途园林树木的选择要求、应用方式;项目六认知园林树木资源,介绍常用的园林树木种类。
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分别详尽介绍我国已公布的85个国家地质公园遗迹特征、地质形成原因、相关人文知识,并配有公园风景照片,游览路线,小贴士,特产,周边景点介绍等信息。是一本既能使读者增长地学知识,又能帮助旅游者选择出游线路的科普旅游读物。
林下经济自21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兴起,随着林下经济活动成就的取得,林下经济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在大力提倡生态农业的背景下,以及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科研人员和农林业从业者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林下种养在全国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传统林业和现代农业并存的林业发展形式。各地发展实践证明,发展林下经济不仅能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而且还调整了农林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农民收益。但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因地制宜,不可照搬乱套。各地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如现有环境、技术专长、兴趣爱好、资金实力和市场行情等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保护
19世纪,令来到中国的西方游客吃惊的是,中国不仅森林缺乏,而且仅存的一小部分森林仍然在遭到无情的砍伐。然而,在所有关于毁坏森林的报道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树木仍然被种植,森林仍然被维护。本书考察了林地的毁坏与保护、维护和管理之间各种力量的平衡,从对毁林原因的探究人手,进一步探讨了在一种主流文化背景之下,在一种不断把荒地转换为耕地的逆境中,森林管理体系趋向稳定的各种条件。从中可以看到,森林管理体系在中国早已存在。
笔者陈涛林、陈致印、冉立群、马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年鉴、走访相关部门获取了大量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古丈县茶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做了深入剖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古丈县茶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国内外茶产业发展现状对古丈县茶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了深人分析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古丈县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确立了将古丈县打造成中国有机绿茶一县和武陵山片区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中心以及中国出口绿茶的产业中心,将古丈毛尖打造成湖南绿茶一品牌和武陵山片区一绿茶品牌的产业总体发展定位。*后提出了古丈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总体来看,本研究不仅对古丈县茶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创新和有益探索,而且直接服务于茶产业实践。《古丈县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本教材立足林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目标,主要阐述森林与人类的关系、中国森林资源的概况、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可持续发展理沦及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森林町持续经营的市场实施手段——森林认证进行了介绍。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本教材是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研究生课程教材,也可供高等农业院校林学、农学、环境、生态、农林经济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有关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本报告中,项目组依托现有技术成果,结合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综合运用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经济学等理论方法,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过程机理模型等为工具,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与NPP实测法,由点上剖析推至面上分析,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对全国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本报告在选定的指标体系范畴内,采用国家林业局资源司提供的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I类数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不涉及林木资源价值、林副产品和林地自身价值。
柑橘是人们十分喜食的水果,柑橘生产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报道,我国2003年柑僪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产量达到1345万吨。2004年,柑橘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500吨。我国柑橘栽培面积增加较快的品种主要为宽皮柑橘类、脐橙、柚类,金柑的种植面积也有一些增长。虽然我国柑橘种植的面积和产量增加快,但是果农的收入增加并不十分明显。主要原因之一是,柑橘收获季节过于集中,而农民却又缺乏藏保鲜、加工的技术和设施,大量的柑橘只能等着销售人员的收购,价格也只能随着人家给。 为了减少柑橘的腐烂损失,让农民从贮藏和加工中得到实际的经注利益,本书总结了国内外柑橘贮藏、运销和加工的有关技术成果,重点介绍了一些适合我国农村采用的柑橘贮藏、加工的技术。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注重了语言的通俗性,使广
为促进板栗的生产发展,便于种植者了解板栗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特性,掌握现代板栗生产管理技术,黄建昌、曾令达在总结多年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参考板栗产区的 生产经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主编了《板栗优质丰产栽培彩色图说》。全书包括概述、形态特征与生长发育特性、育苗技术、建园与定植、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果实采收与贮藏等内容。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下达2008~2009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工作任务的通知》的要求,由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编制完成的。标准编写组依据全国森林防火的现状,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对林火阻隔系统的建设原则、项目构成及各类阻隔带的建设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为新建及改扩建林火阻隔系统作指导。本标准共分七章:总则、一般规定、林火阻隔系统的构成及建设原则、生物阻隔带、工程阻隔带、自然阻隔带、组合阻隔带。
何宇、陈叙图、苏迪编*,李怒云主编的《林业 碳汇知识读本/碳汇中国系列丛书》从全球气候变化 、林业碳汇的基本内容入手,对碳汇/碳源、碳汇林 业、碳汇营造林方法学、碳汇交易等诸多方面的理论 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本 学习碳汇知识的很好的读本。本书为 碳汇中国 系 列丛书之一,旨在引起读者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引导读者积*参与到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来,为 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本书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韩凤 珠、赵岩和王家民等编著。书中以图说的方式,形象 直观地着重介绍大樱桃的品种选择、塑料日光温室和 塑料大棚的设计与建造、苗木繁育与栽植、土肥水管 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并针对温室 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全书图文并茂,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供广大果 农和果树科技工作者参考。
《自然观察笔记》是基于华南植物园多年科普教育课程而编写的,凝聚着科普教育团队的辛勤付出。本书用的视角展现动物和植物的生存智慧,通过自然观察,使读者与动植物们深情 对话 。徜徉书中,常常感动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悟生命的哲理。书中精美的照片时常让人惊叹不已。生动、有趣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引人入胜,不仅向孩子们普及知识、更是引导孩子们展开一场生动的探究之旅,启迪他们学会思考。
本书内容包括: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划分及建设目标,项目建设内容,人员配备等。
李怒云编*的《中国林业碳管理探索与实践》从 介绍国际林业碳管理的概念与实践入手,阐述了林业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通过对中国森 林被恢复和森林保护的巨大成就的展示,认真总结了 从2002年开始,国家林业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 开展的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通过看似简单,但起 到了启蒙作用的** 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 及后来 多个研讨会和培训班开始,梳理了从知识普及到机构 建设、标准研发到项目实施、国内政策到国际谈判等 重点工作。介绍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运行模式及 自愿碳汇交易试点、 购买碳汇、履行义务植树 、 碳中和会议 造林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一系列 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创性工作。
《园林植物遗传学(第2版)》(编者戴思兰)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园林和观赏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园林和观赏园艺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和认知过程进行编写。《园林植物遗传学(第2版)》分为15章,主要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连锁遗传与染色体作图,数量性状 的遗传,细胞质遗传,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的分子基础,群体遗传与进化,花色的遗传调控,彩斑现象的遗传分析,花朵直径的遗传,花发育的遗传 调控,重瓣性的遗传和花型的发展,抗性遗传。每章附有本章提要、思考题和推荐阅读书目。
《实用木材材积速查手册》(作者高忠民)依据国 家和林业行业的现行标准缩写,材积数据具有权威性 和准确性。主要内容包括:原木木材材积、原条木木 材材积、椽材材积、锯材材积。通过对木材市场进行 凋研和征求业内专家的意见,《实用木材材积速查手 册》将原木材积计算检量尺寸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 增加了锯材的检量,材积汁算和材积表的内容,以满 足木材交易市场和相关工程的需要。
刘红岩副教授多年来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天水及周边地区古树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古树生态特征与环境方面的资料。本书是他将所有通过实地调查的资料经系统分析和整理而成的结果。 在本书里,作者以图文并茂的手法向人们系统介绍了天水地区18个景区的古树群,其中绝大部分属人工种植群。作者在书中详细分析了古树群内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特别是人对古树群的正负面影响;古树种类生长型和天水常见古树的年龄;天水古树目前所面临的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胁迫。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后提出了天水古树的保护措施和途径,不仅为天水地区古树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生态学依据,而且对我国其他古城区古树群的保护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以林学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森林资源环境的经营管理决策分析,使森林经营管理信息化。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般原理、方法和应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GIS导论,下篇为GIS在林业中的应用。其中上篇分为GIS概论、GIS组成和功能、GIS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G IS设计和GIS应用模型共五章。下篇分为GIS在天然林保护中的应用,GIS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GIS在防治土地荒漠化方面的应用和GIS在区域综合治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共四章。该书除作为林业和有关专业的教材外,并可供有关地学、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