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技术框架下,融入了 全周期 多功能 近自然 差异化 等经营理念,针对我国不同区域森林类型和经营管理特点,对技术要素进行了标准化规范性表述,包括模式名称、适用条件、经营目标、目标林分、全周期主要经营措施和示范林6个部分,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进行分区汇编。
本书重点阐述了木材的解剖、化学、生物、物理、力学和环境学特性及其与加工利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了木材改性、木材与林产品检测、木材科学保存、制造新型木材、现代波谱分析和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及最新进展;评说了我国的林木资源及当今世界木材科学研究等内容。
本书从边坡绿化工程中已应用或相关调查中有记录的华南地区乡土植物中精选出隶属于71科163属的45种乔木(这些乔木可用于坡度150~30甚至更大坡度的边坡)、88种灌木、56种草本和41种藤本,共230种(含亚种和变种),介绍它们的形态特征、分布、习性、栽培繁殖技术、应用等内容,每种植物均配有彩色照片。部分植物亚种或变种与原种在形态及应用上差别较大,也会单独介绍。书中对科的排列,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年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第四版系统;采用的中文名、学名以《中国植物志》记载的为主,科内属、种按学名字母顺序排列。 全书有彩色照片681幅,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科普性、实用性和植物文化内涵,可为华南地区的边坡绿化对乡土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可供植物学、生态学、园林园艺学及植物爱好者、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人员参考使
本书从森林康养产业从业者与服务对象需求的维度出发,对为森林康养植物资源的功能应用作科普性介绍。本书上篇为概论,主要包括森林康养植物涵义、作用机理、功能、类型、筛选原则、构建模式、适宜人群、场景应用等内容。下篇为功能应用,主要通过彩色图文形式,对222种常见森林康养植物的基本属性、康养功能、场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引证梳理和应用探究。本书可以帮助森林康养产业从业者与服务对象认识了解森林康养植物,也能为广大植物爱好者、林业和园林工作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读者提供多一种不同视角的阅读选择。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森林遗传学原理与林木改良方法,同时,还吸收了林木基因组学、林木分子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全书共20章,第1章介绍森林遗传学的概念、范畴、历史和重要性,第2~6章概括介绍森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第7~10章介绍林木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保存策略第11~17章详细阐述实用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第18~20章介绍林木基因组学、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及林木基因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赋予林业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把林业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亘古未有的战略高度。在拥有这些发展机遇的同时,林业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总的来看,我国林业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林业内涵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本图鉴收录了贵州目前已知的两栖类动物,系统介绍了它们的分布状况、识别特征、分类地位、种群状况及保护级别等。每个物种均配有背部、腹部及侧面生态彩色原图,分类学特征显著的部位增加特写图。具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既可为各级主管部门、执法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执法检查、培训、识别鉴定和科普宣传工作提供参考,又可为我国两栖动物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对有效地保护广西两栖动物资源及进行深入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根据广东省林业局印发的《广东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技术指南》,列出了29种目的树种、14种景观树种、10种特色树种、6种沿海防护林树种。 为推动树种选择乡土化和树种配置科学化,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林农等经营主体意愿和营造林生产实践经验,增加补充本地气候带天然分布的乡土树种或在当地表现出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外来树种,进一步丰富树种选择配置目录。财政投入造林以木兰科、樟科、豆科、壳斗科等乡土阔叶树和珍贵树种为主。鼓励各地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大力推广种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特色树种。
《内蒙古三北工程生态修复优良树种草种》聚焦内蒙古三北地区的优良林草种质资源,为三北工程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与科学支持。通过充分发挥优良林草种质资源的生态和产业价值,致力于促进三北地区的长期生态改善和产业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该书内容丰富,包括上篇和下篇两部分。其中,上篇部分两章,全面介绍了内蒙古三北地区现状及生态建设区的优良林草种质资源分布情况;下篇部分详细阐述了乔木、灌木和草本3类林草种质资源的相关信息。对于各类林草种质资源,均按照植物中文名、学名、蒙名、别名、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性、三北工程适用区域、繁殖与栽培等8个方面进行详细分述。该书精心收录了146种具有固沙、抗旱、耐盐碱和耐沙埋等特性的优良林草种质资源。该书的特
《中国草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系统总结了草原的定义、功能、分区、分类、定位、现状与发展趋势,全面梳理了草原保护修复、生态产业、生态工程、监测评价、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工作成就,深入分析了新时代草原工作的历史重任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刻剖析了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关健性问题,科学合理地提出了当前和未来我国草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及战略措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一是定位准。把草原可持续发展放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集中我国草业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在总结整理相关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国内外调查研究,积极征询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公众意见,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草情的草
蔚县众多的古城堡,承载的是千百年的历史与文化,面对这些古老的建筑艺术,你得读懂它们,欣赏它们,能够鉴别和判断它们,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感受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这本书图文并茂,着重反映蔚县文化遗产中古典建筑的基本面貌、表现形态、美学和工艺上的主要特点,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当地政府为继承与保护古建筑所做的工作。 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观察和深层文化思考,充满了作者的个性和感情色彩。比如每一章节都附上了作者写生蔚县后的绘画创作和与之相关联的古典家具收藏日志。这是该书写作体例的一大特色。
本书根据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等不同恢复阶段次生林的调查研究数据,主要介绍了亚热带次生林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植物多样性维持机理。建立了亚热带主要树种林木生物量的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亚热带森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比较了次生林的土壤特性差异,分析了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探讨了次生林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利用策略、土壤氮转化速率、不同次生林凋落物及其分解速率。本书为深入揭示亚热带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次生林经营和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指导作用。
.
自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启动了三批33个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建设,我国交通运输业掀起了新时代绿色公路建设高潮。本书总结梳理了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建设实践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公路建设主要经验及做法,从绿色公路发展现状、政策引领、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典型示范、标准规范等方面,对绿色公路建设进行全面的阐释。内容丰富,针对性与应用性较强,可以为全国绿色公路建设提供技术参考和管理借鉴。期待广大交通工程建设者继往开来,实践探索,涌现出更多绿色公路发展的经验,让绿色发展在公路建设领域持续焕发勃勃生机,为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赋能加力。
六万大山位于广西东南部,主峰葵扇顶海拔1118米,植物种类丰富。本书根据多年实地调查成果编撰而成,全书共收录了广西六万大山地区植物552种(含种下分类群),其中野生植物494种,常见栽培植物58种,每种植物均配有精美的彩色照片,同时给出了中文名、拉丁学名、科属名称、地理分布、用途等信息。本书收集种类丰富、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本书可供林业、农业、园林、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工作者和相关专业师生、自然科普工作者、自然爱好者参考。
基于我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过程各分量,定量评价典型森林植被对降水输入过程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和流域生态用水量。从坡面和流域两个尺度,解析森林植被对水资源形成过程的影响机制,定量评价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各组分的影响,揭示森林植被对水资源影响的区域特征和变化规律,提出区域森林植被与水资源协调管理的技术方案与对策。